瞭解受照顧者的生命故事
人是群居的社會動物。沒有一個人願意離群索居,同時還能在獨居的世界中享受生命裡頭的各項豐盛與體會。就是因為社會角色的不同以及個體的差異,所以生命彼此間交織出許多複雜又豐富的色彩。但是在某種社會因素下,人可能落入獨居的空間與關係中。若是可以選擇,我相信沒有一個人願意獨自一人生活。教會或是社會工作者在關心獨居長者的事工上。首先,我們可能會對受關懷的長輩發出好奇的疑問,心想這位長者為何會獨自一人生活呢?我想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人生百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際遇。唯有當我們與受顧者的關係越來越熟悉之後,或許就能從他口中知道,他那獨特的生命故事。當然,這或許不是照顧的重點,但卻是照
顧關係中非常重要的基本認知與瞭解。瞭解受照顧者的生命故事之後,我們也比較能同理受照顧者的心境。
在部落中,我們所關心的獨居長輩,多半是子女們工作在外,所以不得不將老人家留在山上。另外一方面,即便是子女有能力可以接長輩到都會區一起生活,但是部落長輩也不太能適應都會區的生活,最終仍是回到他熟習了大半輩子的生活環境中安養。最不樂意見到的情況是,在部落中沒有親戚可以協助照料長輩,不得以還是將長輩送到平地的安養機構中受照顧。我們發現此種情形之下,長輩們老化的速度特別快。因為他們失去了熟習的人事物,且心中伴隨著極大的陌生及疏離感,若是加上身體上的衰老和疾病,真是情何以堪啊。這種狀況,真叫人相當不捨。
關心獨居長輩的順序
一開始,我們在關心獨居的長輩時,首先會與他一同面對的是生活起居的問題。因為他獨自一人生活,所以家中山泉水的來源以及管線清理都必須自己來(目前有些部落,連簡易自來水的設施都沒有),有些長輩已經沒有體力去處理這些問題了。所以教會的同工或是文化健康站的志工首先會替他們解決這基本的民生問題,其次是三餐的照料以及出外就醫、採買的問題。若是部落教會有承辦原住民族委員會設置的部落文化健康站,我們就可以使用計畫業務的經費以及人力來做這些事情。目前部落化健康站裡面有「量能服務」這個服務項目,可以協助長輩滿足出外就醫及採買的需求。若是像是長期洗腎的長輩,也可以使用長照2.0的接送服務,在居家及醫院中往返。而三餐的照料,也可以延伸文化健康站送餐以及集中用餐的服務,讓部落的長者得到基本民生的照護,尤其是獨居的長輩們。
心靈的陪伴
再來,生活起居的問題或是身體醫療上的問題都初步獲得解決之後。我們漸漸會發現獨居的長輩們最需要的,其實是心靈上的陪伴。若是教會的同工有時間多陪伴這些獨居的長輩們,他們就會將他們的心事一點一點的與我們分享。他們有時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因為晚上只有他一個人在家,有電視節目消磨時間還好,但若是家徒四壁的長輩,可能連看電視的娛樂都沒有。如此一來,每個晚上的漫漫長夜要如何渡過呢?光是想到這情形就覺得難過。另外,有時他們覺得時間很快,因為身體上的疾病逐漸惡化,讓他們感嘆歲月不饒人,身體不中用。但是,不論長輩們再怎麼抗拒,身體衰老的情況以及孤獨的歲月似乎已成了日常的無奈,揮之不去。所以,在陪伴
獨居長者的照顧服務中,我認為最感到無力的,就是時間有限。同工們每一次的陪伴頂多半小時,之後還有其他長輩要我們去關心,或是有其他的事工要去處理。最後,我們只能透過禱告,期望聖靈隨時隨地的同在,可以使他勝過那會侵蝕靈魂的孤獨感。
心靈的修復
最後,我們也會認同最困難卻也是最能夠使人重新得力的,是在於心靈上的修復。物質上的滿足或是生活環境上的改善都只是短暫的令人喜樂而已。但是能夠擁有喜樂平安的生活,得以安享晚年,這才是長輩們最終的渴望。我們發現許多獨居長者身上都帶著或多或少的憂鬱和說不出的心事。想必是生命中過去的傷痕或是遺憾尚未得著修復與滿足吧!在文化健康站裡頭,我們安排著諸多的課程,有延緩失智失能的;有肌力保健的;有文化傳承的,當然也有心靈層面的懷舊課程與藝術治療課程。有一次繪畫老師請長輩們畫出家庭中的所有成員。有一位七十多歲的阿嬤,在圖畫中繪出自己的子女們,快畫完的時候,隔壁的另一位阿嬤疑惑的對她說,怎麼少一位她的女兒—某某某。只見這位阿嬤不理會她,繼續畫圖,似乎沒有要將別人提到的那位女兒畫進那副全家福的圖畫中。從那位阿嬤的眼神與動作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背後有難以告人的故事。同樣地,我們在懷舊的故事分享活動中,也有一位阿公故意漏掉他有兒子的事實。這些長輩們,其實不是已經失智或是頭腦糊塗了,而是有難言之隱。很明顯地,他們已經不太想去面對過去的一些傷痕,所幸就當作沒有發生過,刻意地把它「蓋起來」了。這時候,關懷長者的工作必須進入更深的階段,那就是心靈修復與陪伴的服務。這也是非常難的階段,這時候,我們必須要更專注的敏感到長輩們的情緒反應以及瞭解更多他過去的生命故事。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從聆聽及陪伴中,進一步為長輩們做心靈修復的引導。
陪伴他們對抗孤獨及衰老
很慶幸地,教會承接了部落文化健康站的工作。因為這項業務及事工,使得教會除了照顧教會裡的一些長輩以外,也有更多機會關心到部落中的其他長輩們,從這些長輩們身上,其實我們也在學習,也看見、聽見許多長者們寶貴的人生經驗及智慧。有些長輩生活過得艱辛,但是臉上總是掛著令人舒服的笑容,我們真是佩服他能夠有如此寬闊的生命態度。尤其對於部落中的獨居長輩們,我們的作法,就是儘量地帶領他們帶入部落的關懷據點以及教會生活中,讓弟兄姊妹及親朋好友的陪伴與關心成為他對抗孤獨及衰老的力量,也透過禱告,讓以馬內利的應許及祝福真的實踐在他的生活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