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聲音》
作者:卡崔娜‧金齊藤(Katrina Goldsaito)
繪圖:郭香宜
翻譯:游珮芸
出版:玉山社
聆聽寂靜的聲音
東京對於孩子祥生而言,就像個大型交響樂團。打開木門—「giii」。走在下雨的街道上,馬路上的汽車「叭叭叭…bi…baaaaa…bu…bu…booo…hong、hong、hong…」,熱鬧的聲音迴響著。
祥生尤其喜歡雨鞋踏在人行道上時,發出「pa-da-pa-da」,搭配著小雨滴打在雨傘上的聲響,讓他的心情都愉快起來。
一天,一個忽而高亢又低沉的細弦撩撥的聲音,吸引了祥生。原來是古箏樂師在調音,之後,演奏了一曲。曲畢,祥生跟樂師表達了他對樂曲的喜歡。祥生進一步問樂
師,最好聽的聲音是甚麼?樂師回答,最美麗的聲音就是寂靜。
樂師的答案開啟了祥生的追尋旅程—「要到哪裡去找到寂靜的聲音呢?」祥生在學校一整天,聽到的是同學講話的聲音。放學後,他在竹林裡聽見風讓葉子說話的聲音「si-si-su-su」又「ka-da-ka-da」。回家的路上,有巴士、新幹線、綠燈轉換。晚飯時,有夾菜、喝湯、咀嚼、吞嚥的聲音;洗澡時,水滴從鼻尖落下;晚上睡覺時,有收音機聲。翌晨,狗汪汪叫。上學時,聽見學姊的問候;到校,拉開大鐵門的ka la ka la聲;在教室,聽著拖鞋踩在光滑地板上的聲音。
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讀著他喜歡的故事書。漸漸地,他忘記自己身在何處。突然,他聽見!在一個瞬間,祥生甚至聽不到自己的呼吸。他感到內在的寧靜與祥和,彷彿下過雪的庭院。寂靜一直在那裡。寂靜就是間—在聲音與聲音之間。
這與聖經中提到的上帝之聲,產生有趣的互相觀照,擴大對上帝聲音的想像與理解,不再需要拘泥於上帝需發出聲波形式的聲音,才叫做上帝的聲音。
聆聽上帝的聲音
(一)上帝微小的聲音 (列王記上19:2-18)
當先知以利亞大戰巴力得勝後,王后耶洗別下令要他的命時,他趕緊逃亡。最後,以利亞逃到何烈山的一個洞中。在那裡,崩山裂石、狂風、地震、火,這些大聲響對以利亞,竟變成無聲之聲。火後的微小聲音卻對以利亞震耳欲聾。
以利亞的聽見也改變了。一開始是耶和華的話臨到他(王上16:9),但話語似乎進不去以利亞的耳與心;然而,當以利亞聽見,走出洞後,「有聲音向他說」,顯示出以利亞開始從被動轉為主動的聆聽。
(二)無言無語的無聲之聲 (詩19:1-6)
詩篇第19篇提到無言無語的無聲之聲。諸天、穹蒼、日日與夜夜,都在述說上帝的榮耀與手段,上帝的榮耀與偉大透過這些自然界反應出來。這些自然界的現象本身,就是一種言語,傳遍天下與地極,卻又無言無語、無聲音可聽。
詩人同時用了兩個看似矛盾的形容,來表達上帝聲音的特質,擴張了我們對上帝、上帝聲音的想像與洞見。當我們不再拘泥於音波形式的聲音時,上帝聲音的表達可以有更豐富多樣的形態,就遍佈於我們所處的世界之中。
(三)聖靈叫我們想起耶穌從父所受所說的一切話(約翰福音14:26、15:12-15與16:12-15)
聖靈會引導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把祂自己所聽見、父給耶穌的,都說出來告訴我們。上帝一方面已經告訴耶穌,而耶穌的話現在成為聖經的記載,他的生平與言行皆是上帝聲音的表現。另一方面,聖靈自己把所聽見的指教並告訴我們,讓我們能夠進入一切真理之中。但同時,聖靈又會讓我們想起耶穌說的一切話,至少是約翰福音
之中的一切話。
所以,上帝的聲音、耶穌的話語、聖靈告訴我們,都是對上帝聲音的描述。而對上帝聲音的聽法,其實要求我們全人投入去聆聽與感受,雜揉了神祕又神聖的體驗。
1.對這個故事,你有甚麼樣的感受、想法呢?你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嗎?
2.你認為祥生聽到寂靜聲音關鍵是甚麼?
3.聆聽上帝的聲音和聆聽寂靜的聲音是否有類似的地方呢?那類似之處是甚麼呢? 或者兩者間有不同的地方嗎?不同的又是甚麼呢?
4.你認為上帝的聲音會是怎麼樣子的呢?
5.你是否曾經有過聆聽且聽到上帝聲音的經驗呢?那是甚麼樣的經歷呢?對你的感受或生命有形成甚麼樣的影響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