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婆媳該如何和諧相處的道理人人皆知,但實際做起來可不是那麼一回事,毋怪乎連續劇、廣播劇常有婆媳衝突的故事重複出現,特別是不同種族、文化的家庭結合在一起,婆媳關係更是問題重重。若是身為大家庭的媳婦,上要面對公婆、阿公阿嬤,下要和小姑伯叔相處,一不小心很可能就吵得天翻地覆。身為小姑的我,來看我們家的嫂子、弟媳,還真是有趣。
客家媳婦入河洛家門
大嫂是我的表姊,大我四歲,我們從小玩在一起。表姊是爸媽眼中最佳的長媳人選,她聰明、蕙質蘭心、肯學、孝順,所以我們都慶幸有一位愛我們的大嫂。
不久,大弟要娶媳婦了,隔壁鄭媽媽是個包打聽,很快就知道這消息,就跑來問媽媽:「聽說你們家二兒子要結婚了?」
「是呀!」
「娶哪家的千金呢?」
「吉安附近的人啦!」
「喔,那是客家人囉?他們的禮俗很多喔!」
「是客家人,沒辦法,他們年輕人互相意愛,我還能怎樣?」
「糟了!聽說他們很小氣?」
「不管這些了,只要不太麻煩,我就感謝了。」鄭媽媽看出媽媽的無奈,趕緊一句簡單的「拍ㄙㄟ!」就離開了。
是的,在我們的印象中,客家人的確克勤克儉;但我們在同學或同事的閒聊中,多多少少會提起他們那硬頸的客家本色,以及令人佩服的創業精神,而不是「小氣」。就這樣,弟媳便進入我們家,剛開始真的有很多生活習慣不一樣,讓弟媳好難融入在這個家中,而爸媽原本很疼大弟,照理說會愛屋及烏才是,事實卻不然,難道是媽的偏見、排斥、吃醋使然嗎?因此常見弟媳偷偷啜泣,讓我覺得不捨,也替她抱屈,所以我常常去安慰她,提醒她:早餐媽媽吃稀飯及醬菜或豆腐即可,慢慢地學就好多了。
中國媳婦好廚藝
接下來,二弟要結婚了,對象是個「大陸妹」,爸媽聽了差點昏倒,這消息簡直是晴天霹靂,怎麼會是個「阿三婆」呢?
在爸媽的心中,之所以會有「死阿三」這個標籤,是受二二八事件的影響,媽媽說:「我為什麼這麼歹命?孩子們都不聽話,什麼人不娶卻娶大陸妹,多沒面子呀!」於是大家都舉手反對,但二弟卻對我們的反對視若無睹,堅持到底把太太娶回家了。之後雖然媽媽處處為難她,但說也奇怪,二弟媳居然能罩住兩位老人家,慢慢地將媽媽「按搭」得「好勢好勢」,妹妹和我在背後竊笑:「這真的是媽嗎?原來那麼反對的她怎麼不見了?」哈!原來這位弟媳有一雙巧手很會做菜,把爸媽的胃照顧得無微不至,頗得歡心。
學歷有落差的媳婦
再來輪到小弟要娶媳了。小弟是媽媽的心肝寶貝,自小聰明愛讀書,也最爭氣,他考上國立清華大學,又進入很好的公司上班,媽媽還因為他獲得了模範母親榮譽。
有一天他回來告訴媽媽:「我要結婚了!」
「哪裡人?」
「竹東人。」
「啊?客家人嗎?」
「是,只有高中畢業。」
這下子媽媽如坐雲霄飛車般似地情緒低落,一言未發,呆坐在椅子上,老爸也無言以對:「我們到底哪裡錯了?為什麼這樣不相配呢?一個博士、一個高中是怎麼配在一起的呢?」
最後小弟顧不了那麼多,就參加台北市政府主辦的公證結婚,之後回來宴客,也只請幾位親友而已,真的把爸媽氣壞了。但事過境遷,孫子們一個個蹦出來,家裡真的好不熱鬧啊!什麼「死阿三」、「客家人」全都拋到九霄雲外了。有子萬事足,有孫笑個夠,爸媽其實「累」壞了,因為他們正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呢!
有愛的文化大融合
每逢父母生日或過年大家相聚,四個媳婦在廚房忙得不亦樂乎,「我家最愛吃……妳家呢?」聊得真起勁,看在爸媽的眼裡真的好滿足,因為她們真的和樂融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語言表達中,她們沒有心機、不愛比較、彼此分享也彼此欣賞,反倒比同樣文化背景更好相處。
「媽,這是妳的福氣啦!」我們總是這麼對媽媽說,「上帝疼妳,活到九十八歲,大家還搶著接妳去住。若不是上帝的愛住在其中,豈能如此幸福!這就是福氣啦!有愛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