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感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女宣編輯委員的邀請,讓筆者有機會來撰寫這篇有關「婆媳相處之道」議題的文章。確實如編委們所考量的「婆媳問題」是個「老生常談」的題目,而近十幾二十年來台灣社會及家庭結構有很大的變化,特別是迎娶外籍配偶的家庭數增多,這個變化也相對影響到家庭成員的組成及成員間的溝通、互動模式。台南中會於1979年創辦「基督教家庭協談中心」,筆者有機會參與該中心協談輔導的事工,那些年在協談中心的個案類型中,婆媳問題占近一半的比例,可謂家庭嚴重問題之一;而今,雖然隨著時代潮流的進展,婆媳問題有較趨緩,比例與問題類型也有明顯差異,但婆媳問題仍然存在,這兩個女人心中那道藩籬並沒有辦法完全化去。首先筆者想簡單引述網路一篇「媳婦寫給婆婆—婆婆回應媳婦」的一封信,來探討婆媳間因認知差異所引起的爭端,然後再從舊約聖經中拿俄米與路得這對婆媳,來討論和學習婆媳相處的藝術,藉此就教各位並與大家一起成長。
婆媳間的嫌隙與迷思
在媳婦寫給婆婆的信中,媳婦說:婆婆對她來說到底有什麼意義?婆婆只不過是自己丈夫的母親,在她嫁進來前,婆婆沒有養育過她、沒有栽培過她,她的學歷、能力甚至成就,是娘家父母培育的;但她不懂為何結婚後,過去二十多年的歲月要歸零?然後要變成婆家地位「最小」的人,小到比自己兩歲大的兒子還不如。因此她心理不平衡,就開始數算婆婆的不是,包括:婆婆不該干涉她所做的事情,也不該拿放大鏡來挑剔;她花她自己上班賺得的金錢,所以婆婆無權過問她要買什麼或買多少衣服,以及生活上的享受;若要回報長輩,也只要回報她自己的父母就可以了,至於婆婆日常生活的需求,如:看病、洗衣、餐食等家務瑣事,就由兒子去照顧及處理。最後的結語,雖然媳婦也自知信中所言是大逆不道,但仍振振有詞強調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她希望被婆婆尊重。
而婆婆對媳婦的回信,婆婆說:媳婦對她來說到底有什麼意義?她只不過是自己兒子的老婆;在結婚之前,媳婦在婆婆的生命中沒有任何意義。婆婆提到自己把整個生命貢獻給這個家,為何媳婦一嫁進門就把自己親手建造起來的家及生活模式全部歸零,然後還要與媳婦協調、討價還價,而且媳婦還為自己處於家中的地位比大小,連自己的小孩都忌妒,讓她心理很不平衡,所以也開始回應及數落對媳婦的種種不滿,如:自己持了三十多年的家,把兒子教得那麼好並培育他來讓媳婦當老公,媳婦不但不感激,還對維持一個家該做的事情意見一堆;媳婦上班賺錢去,自己也沒閒著,在家忙著照顧孫子、整理家務,讓媳婦下班回家能舒服一點且有熱騰騰的餐食;還有,衣服大方得體最重要,犯不著買穿不到的衣服;支出要管理,勤儉持家是很重要的,且能成為子孫學習的風範;最後婆婆請媳婦將心比心,若兒子也住到娘家,一天到晚臭著臉指著丈母娘說:「別奢想我回報妳」,請媳婦想想看那時自己的母親感受會好嗎?
這封媳婦和婆婆相互較量的信函,乍看之下好像雙方都有幾分道理,但是卻隱含了許多矛盾和「似是而非」的迷思;其實「家」原本就不是處處算計、斤斤計較或樣樣事都須講「理」的地方,「家」是個講「愛」、講「情」、講「包容」且甘心樂意、願意無怨無悔為「家人」付出和犧牲的地方。我們可以從路得和拿俄米這對婆媳的互動相處,看到她們如何真心「關心、愛和尊重」對方,她們的榜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從拿俄米與路得學習婆媳相處的藝術
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婆媳間有相同的信仰,且將這個信仰落實和顯現於日常生活中。路得以一個外邦女子嫁入信仰和敬畏耶和華的以色列家族,她接受婆家的信仰成為她自己的宗教,且忠心敬畏神,最後蒙神的祝福,讓她成為大衛王的曾祖母,也成為耶穌的祖先,這也是給現代家庭,特別是嫁入或娶非基督徒的家庭的婆婆或媳婦,一個很好的啟示。雖然聖經沒有清楚描繪拿俄米這位婆婆如何帶領路得的信仰過程,但相信我們可以想像這個敬畏耶和華的家庭,是如何將信仰落實在生活中,活出見證來感動外籍又不同信仰的媳婦,能忠心於婆家的宗教,以敬畏耶和華為智慧的開端和生命價值的核心。
二、相互尊重:自古以來,婆媳關係是因為兩個女人情感繫於同一個男人,而讓彼此之間的相處導致微妙的關係,有的親如母女般的水乳交融,有的卻如同敵人般的水火不容。確實,血濃於水的母子關係,再加上母以子貴的傳統價值觀,要讓兩個不同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差異的女人,彼此有良好的關係且相處融洽,的確是考驗雙方的智慧和需要有高EQ的相處藝術。從拿俄米和路得的身上,看到婆媳間以「尊重」為她們最基本的相處之道,當拿俄米決定返鄉居住時,她與兩個媳婦商量並規勸她們回娘家嫁人。從這裡可以看到婆媳間那種以同理心、設身處地了解對方的辛勞,給予彼此生活的空間。一個聽從婆婆的意見,一個堅持留下來與婆婆同行,拿俄米都尊重媳婦的決定。而路得在往後的日子也以「尊重」和「信任」的態度與婆婆相處,最後也遵照婆婆的安排,面對與接納另一段婚姻。
三、用感恩的心來滋潤婆媳關係:「感恩的心」是滋潤人際關係的重要良方,正如前述婆媳互相往來的書信中,若婆婆和媳婦都能用感恩和體貼的心,來看待對方及與對方相處,那她們的溝通就不會像信函中那樣彼此攻擊和埋怨,而是能彼此欣賞和感謝。如:媳婦會說,婆婆對我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她生養了一個好男人來成為我生命中的伴侶,讓我很幸福,感謝婆婆長久以來為這個家的付出、犧牲及保護…;而婆婆也會說,媳婦對我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她將帶給我們這個家另一個不同的樣貌,除了幫我照顧兒子,也能給這個家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感謝親家父母養育那麼好的姑娘,並願意讓她成為這個家的新成員…。用「感恩之心」彼此對待,這對家庭關係特別是婆媳關係是非常有力量(powerful)的,不但在認知上會產生正向、積極的思維,在日常生活中也自然會流露讚美和欣賞對方的話語,當然,若婆媳間有任何的嫌隙,也都會迎刃而解。
四、婆婆能把媳婦當成自己的女兒來看待,媳婦也能視婆婆如同自己的母親來孝順:拿俄米和路得這對婆媳就是親如母女的寫照。拿俄米處處稱路得:「我的女兒啊…」,而路得也告訴拿俄米說:「請不要趕我離開妳,妳往那裡去,我就往那裡去;妳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而且後來拿俄米就像在選女婿般地為路得安排再婚,處處凸顯彼此是以母女之情相待。另外,拿俄米與路得這對婆媳也可說是「外配家庭的婆媳關係」,目前在台灣有一些迎娶外籍配偶的家庭,有時會把媳婦當成「外籍幫傭」或娶來做「傳宗接代」的工具,這是不對的,從拿俄米和路得的身上,我們看到最高層次的婆媳關係是如母女般的親密。
五、媳婦能體貼婆婆暮年的心境並謙卑向婆婆請教與學習:通常婦女都是在邁入中老年之後才有娶媳婦的問題,此時的婆婆,常會面臨更年期、暮年之悲和被遺忘的不安全感等困惑。如果媳婦能體會女性共有的弱點,適時給予婆婆精神上的支持、體諒與關懷,相信可以減緩婆婆在步入中老年的適應不良,也可以幫助婆婆規劃有活力和充實的銀髮生涯。另外,由於社會結構的改變、科技進步、經濟發達及教育普及,讓這一代的女性受教育的機會比婆婆那一代多,學歷也高;身為媳婦的千萬不要自負,應以謙卑的態度請教婆婆有關「為人妻」和「為人母」的經驗。即便時代不同,但婆婆身上仍有許多人生歷練的豐富經驗等著媳婦去挖寶,更何況這樣的互動更能增進彼此相處的融洽;婆婆會樂於將自己過去的經驗全盤地傾囊相授,而且也會讓她在被晚輩尊重的過程中,更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對自己過去走過的人生愈發懷念,進而對未來的歲月更充滿信心。
六、婆婆能放手讓媳婦持家,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管理健康或規劃自己的老年期社交生活:創世記2:24:「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裡的離開指的是心理、經濟和居住環境的離開。當孩子成家立業後,婆婆要學習放手讓年輕人能獨立、為自己負責、不再處處依賴父母或成為長不大的媽寶。給兒子和媳婦獨立的空間,這對年輕人的婚姻幸福是重要的,所以婆婆要學習放手,把家交給媳婦去維持和管理,並相信媳婦有持家的能力,如此也能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安排退休後的生活、偕同老伴或三兩好友一起健身、參與義工行列、參加教會松年大學進修、實踐「活到老、學到老」的生涯規劃,也可與老伴或老友一起旅遊,享受上帝創造的大自然。
七、婆婆須改變「養兒防老」的傳統價值觀念,對自己晚年的經濟和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和培養是重要的:依目前的社會現況,傳統「養兒防老」的價值觀已不符時代需求;現代的老年人也逐漸不再有這種依賴的觀念,反而大都能為自己在老年生活的「經濟自主」提前準備。學習做個快樂的老人,和成為「蒙神喜悅的婆婆」,會增添晚年生活的品質和樂趣。
結語
從拿俄米和路得的身上,讓我們學習最高等級的婆媳關係──親如母女。「今日為媳婦,他日為婆婆」,如何在為人媳婦時多以體諒和尊敬的心情,來了解婆婆並與她真心共處;從婆婆身上與相處的經驗學習,避免自己晚年的生活問題;用自己以身作則的「身教」,讓子女在「孝順」的薰陶下領悟親情的價值,這是非常重要的。因果是循環的,只有年輕當媳婦時種下善因,才能享受晚年當婆婆時的好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