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新鮮人
1981年,考上大學的那一年夏天,姊姊寫信恭喜我,她用當時對大學生活最普遍的形容,祝福我:「University,由你玩四年」。那一年的大學聯考文組的錄取率很低,百分之二十左右,大家高中拼了三年,大學四年正是享受青春的時候。
可是,我反省自己國、高中六年的課外生活很精采,課業上的用心不夠,底子很弱,所以想要在大學四年好好的讀書。如爸爸媽媽的期待,我進了國立大學,但是有一位成績比我好、但只上了私立大學的同學用很酸的口氣跟我媽媽說,「中興大學有什麼了不起,是國立大學的車尾」,當時國立大學沒有幾間,中興大學不是國立大學最頂尖的,但是我很高興的發現,這是一間讀書風氣很興盛的學校,大家都很用功。
※給我團契 其他都不要
新生報到、訓練時,面對那麼多的社團選擇,伴隨著大學想要好好讀書的念頭,當時僅想參加一個對生命有幫助的社團,我想到高中時,同學曾經帶我去蘇澳長老教會的少年團契,我很喜歡團契的感覺,所以就跟系上學姐提了有沒有團契可以參加。學姐介紹同樣是歷史系的學長,帶我到中興大學基督徒團契,因而展開我的團契與信仰生活。
大一的寒假,參加神研班,是我第一次認真、有計畫的讀經。那時讓人印象深刻的輔導有張德麟牧師、陳南州牧師、鄭仰恩牧師,還有因為美麗島事件被關、剛放出來的吳文牧師。那次的神研班,開啟我讀《聖經》的態度,瞭解了《聖經》和一般的勸世書不一樣,從起初僅是求字義上的瞭解和閱讀故事性的內容,進入了比哲學還要深奧的生命意義。
※大一跨年的震撼
大一遇到的元旦,團契在當時位於公理街的台中大專學生中心辦跨年,在聊天時,我提出一個疑問:「國民黨如果可以改革,應該還是台灣的希望。」學長姐沒有說我不對,但是跟我分享台灣的現象、那時候的一些黨外活動、基督長老教會為何要投入台灣民主化,一直談到天微亮。雖然當時我還沒有完全被說服,但是我成年後的第一次投票遇到選立委,我回宜蘭投票,毫不猶豫的投給代林義雄先生出征的方素敏女士。
大一元旦跨年的民主談話,開啟我對國民黨政權的反省,試著瞭解反對者的意見。1985年,中興大學畢業後,到東海大學讀歷史研究所,在東海別墅看到傳說中的賣黨外雜誌、禁書的小貨車,我自然的走向前去,翻閱當時是為珍貴的民主教材。
※一輩子的同伴
在團契裡,我認識這一生中最好的一些朋友,一直交陪到現在,情同姊妹,在生命最困難的時候都會想到我們可以相依靠,我還當過其中兩位的伴娘。這二十年當中,兩位因為癌症過世,願主記念。因為上帝的恩典,讓我們可以在主內跨越年紀、輩份、職階建立的兄弟姊妹的情誼,這也是中興團契契歌,聖詩342〈在主愛疼內面〉所說的,結連的大福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