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94期 我的夢幻婚禮 |
|
|
本期主題 |
因為一生才這麼一次 |
|
關鍵字: |
作者/江淑文
()
|
|
|
※ 最初的起使念頭 從很小的時候,我就有一個直覺,不是什麼邏輯概念或是學理的薰陶,就是直覺!我不會像一些親戚們那樣,進行很傳統的婚禮。自大學開始正式接觸基督教婚禮,我也沒有感動,我將會有這樣的婚禮。
不是認定自己會不婚,而是對整個婚禮事前準備、進行的儀式有意見:
按照「規矩」得這樣做,傳統就是這樣;家族的意見、別人的插嘴、鄰居的想法;加上當事者對婚禮的夢幻藍圖;有一些,是見仁見智,別人願意,但是當事人不願意,該順別人的意,還是自己?籌備婚禮的過程,婚禮進行的方式,綜合上述不同的期待,調和傳統、習慣和各方的意見,變成緊張氣氛的張力,隨時引爆。幾乎沒有感受到喜悅與祝福,而是一連串的喊累、抱怨、緊張的關係。
這些儀式、過程的意義在哪裡?對自己、對別人的益處在哪裡?如果這些只是行禮如儀,照著前人的習慣來做,我們會被這些繁瑣的過程綑綁,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沒有幫助,有遵行的必要嗎?
我真的無法說服自己去進行這樣的婚禮,心中逐漸萌芽堅強的信念,這些囉唆的事情,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我要一個簡潔的婚禮。
※ 就這麼決定 當我和另一半決定要結婚時,我們彼此有共識,也取得雙方家人的同意,並請教牧師後,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基調。
我們不發喜帖:除非自己設計,否則現成的喜帖幾乎是制式,毫無特色與創意。
我們不要繁瑣的訂婚儀式和比華麗的戒指:訂婚與結婚儀式一併就好了。我不送餅,也不要鑽戒,只要一只中意、平實的戒指,成為生活中相隨、自在的配件。
我們不穿婚紗、不拍婚紗照。
我們不請客、不收禮金:只有在結婚禮拜後,以”High Tea”的方式來招待與會者,甜點、糕餅類,特別向喜憨兒烘焙屋訂購。
有了上述的共識與基本概念,我的另一半陳嘉鈴擬稿,寄出以下的邀請內容:
親愛的弟兄姊妹: 你們的弟兄陳嘉鈴、姊妹江淑文有一件事要與大家分享。 我們將在2005年9月4日下午4點,於台北東門教會舉行婚禮。 謝謝雙方家人的認同、東門教會盧俊義牧師的配合,讓我們有一場不穿婚紗及拍婚紗照、不請客、不收禮金、不收禮物的結婚禮拜。除了長輩會以書面的邀請函稟告外,朋友及平輩僅以EMAIL通知大家。敬請見諒。 嘉鈴說,一定要跟大家解釋為何有這這四個「不」。 一則是不要浪費不必要的資源,再來是不要麻煩大家。 三則,將花費在婚前準備這些事務的精神與心力,用在婚後經營家庭生活。 所以不想和一般的婚禮一樣,用掉很多的人和地球資源! 就是這樣的觀念,我們希望大家能以最自然的方式出席,時間點、地點可以的就來,不能來的也沒有關係! 多年來有勞大家的關心與代禱,有你們的祝福,我們滿心感謝。 陳嘉鈴、江淑文敬上
寄出去以前,陳嘉鈴問我:「那是我們的想法,對吧!」
我說對!就這樣寄出去了,連公婆都很滿意。
※ 別人怎麼說 當然一發佈,有很多反彈的聲音,但都不是來自雙方的家人。
首先,有人對如此的不「隆重」、過渡簡約的婚禮不以為然,特別好心的提醒將成為新娘的我。會被人家誤以為有什麼難言之隱?比如不被雙方家長同意或祝福?已經懷孕了,或是經過一場畸戀、不倫的戀情的結果,才要這麼低調?
也因為太低調,而且新郎的名字比較柔性、不陽剛,還有人認為這是一場同性戀婚禮。同性戀婚禮又如何?那也是婚禮,與同性、異性無關。
不穿婚紗,所以也沒有頭紗,這一項也被好意勸告。頭紗在傳統中,表「處子」之身;白色婚紗是新嫁娘才有的特權,如果這沒有頭紗和白婚紗,人家會對新娘有所存疑,比如是不是嫁第二次的疑慮?我的回應是,與會者應該很認識我,我總共結過幾次婚,大家應該都知道!我不會邀請不瞭解我、需要我以穿白色婚紗來證明我是第一次結婚的陌生人來參加我的婚禮。
至於不拍婚紗照,我已經被唸不下一百次,一生才一次,不拍會後悔!我是認為,拍了才會後悔,為什麼要化裝成自己都認不出來的面貌,擺出讓自己手足無措的姿態,拍我最不喜歡的沙龍照?
對我,一生才一次,我才要慎重,照著自己心裡最誠實的聲音,我希望自己一生才一次要如何呈現。我就是這個樣子,要以最自然、原本的自我呈現。為什麼我要打扮成跟自己完全不一樣的模樣,穿上會讓我混身不自在的衣服,進行我的人生大事?所以決定,新郎本來就有一套很不錯的西裝,就穿那一套!我則是買一套比較正式的套裝。
關於我們不請客、不收禮金一事,很多人又給意見,不請客就不能收禮金,過去送出去的紅包就不能回收,豈不是白白付出?我們認為婚禮中給於新人的禮金是一種祝福的信念,而不是期待將來對方可以回饋給我們。
※ 試試米禮盒吧! 我的媽媽只提出兩個簡單的要求,第一,男方家要來我們家提親,雙方家長該正式見個面,讓她知道女兒嫁到什麼樣的人家?彼此都同意,沒有嫁妝和聘金,訂婚也免。
第二,雖然沒有訂婚,不讓人家吃餅,不收禮金。但是媽媽要求能否送三十盒餅到我們家,因為我是第一代基督徒,家中只有我一人信主,有些規矩還是要遵守。比如,媽媽要祭拜祖先,告知祖先,她嫁女兒;還有給親族中的長輩,及長久以來照顧我們家的人。我的公婆覺得我媽媽太客氣,只要三十盒。但是媽媽就只要三十盒。
我們的三十個禮盒,是用宜蘭縣五結鄉農會出產的五農米禮盒。裡面有兩公斤裝的台灣好米、一公斤裝的越光米各一包,包裝的簡潔、大方。收到的人都很喜歡,稱讚很實用。而且花費不多,三十盒米禮盒,一萬元有找。農會的人很親切,詳細的答覆我們的問題,還寄了一盒免費的樣品給我們做參考。
總共三十盒餅也惹來一些風波。我們用的是米禮盒。一些人跟媽媽說,一定要用所謂的「喜餅」--餅乾、大餅類,才合「規矩」、「常理」。大姊跳出來講話,她說,從前的人有郭元益、禮坊這一類的西式餅乾嗎?還不是用米香,米香不是用米做的嗎?所以三十盒禮餅還是用米,收到的人幾乎都很滿意。
※ 當我們同在一起 雖然沒有宴客,結婚禮拜後,公婆還是有出面設家宴,款待雙方的家人和婚禮中幫忙的人,以及被我敬愛如同父親的楊啟壽牧師等。在家宴中,我們拜託教會的長老,負責介紹雙方家人互相認識。母親特別交代,不要有新娘桌、主桌這種規矩,各自和各自的家人同桌,輕鬆自然,大家可以遊走各桌之間,互相敬茶、寒暄,一切適可而止。
※ 你們的信仰很人性化 沒有繁重的準備過程,人云亦云的禮俗和儀式,沒有精心設計的禮服,沒有精緻的化妝及婚紗照。我們的結婚儀式,好似沒有升空引爆的煙火,沒有在空中停留迅間的華麗,人們的心中留下璀璨的畫面。
但是這一生才一次的我們自己理想的結婚過程,讓我們兩人有餘欲去討論現實的生計、生涯規劃;很實在的和彼此的家人互動,而不是客套的禮儀。
在整個準備及進行的過程當中,感受最深的是我那些未信主的家人。他們原本就不喜歡傳統婚禮的繁雜過程,所以很支持我們的簡約。在參與的過程中,他們感受到以人本為中心的價值與尊嚴,不是一套規矩走到底,而是有調整的空間。
在婚禮結束後,這些未信者很感慨的說,你們的基督教信仰很人性化。
我們的信仰是不是具有人性,不在於信仰,而是人加諸給自己的規範,由原本的制約演變成束縛。只要不違背我們的信仰告白,還是可以給自己解套。給自己一個我心所願、上主祝福的一生才僅有一次的婚約。
附帶一提台北東門教會的一些規定: 1.婚禮中的誓約不只是我們兩位當事人的立勢,盧俊義牧師也邀全所有與會者一起立約,在上主面前一起見證這個婚約的存在。
2.關於結婚禮拜的進行:教會的布置,更不用費心,我們所屬的台北東門教會早就有一個基本規定:不管是喜事或喪事,禮拜堂的布置只能有兩盆花在講壇上,其他的裝飾通通不可以。這個規定是為了貧富者一視同仁,也避免讓會友過渡布置及奢華。
3.結婚禮拜中的獻詩及致詞,遵照教會的規定,只有兩隊;也沒有雙方家長、重要來賓的上台致詞,如主日禮拜般,只有證婚、司會者進行一切流程。
4.牧師也嚴格關定攝影者,只能定點的待在禮拜席中拍照,不准走動,尤其跑到講壇上取鏡,更是嚴禁。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在安靜中呈現生命力的歐保羅 (第 180 期)
|
.謝謝你們約我 (第 145 期)
|
.無價的肯定 (第 140 期)
|
.你們一領一 我們一領三 (第 139 期)
|
.最好有這樣一百個你 (第 138 期)
|
.教會是婦女的 (第 137 期)
|
.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感動 (第 136 期)
|
.畢契力量大 (第 135 期)
|
.歡迎使用 (第 134 期)
|
.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第 133 期)
|
.繼續發光 (第 132 期)
|
.這是保護色 (第 131 期)
|
.我也想放一本 (第 130 期)
|
.隨風撒種 (第 129 期)
|
.一年接一年 (第 128 期)
|
.12歲以後的耶穌可以去哪裡?從長老教會的組織體系探討青少年事工的定位 (第 126 期)
|
.請跟我一起讀聖經——盧俊義牧師的牧會異象 (第 122 期)
|
.十九歲的選擇 (第 117 期)
|
.因為一生才這麼一次 (第 94 期)
|
.在網路中築夢-從心理需求看網路交友 (第 74 期)
|
.累了,分了 (第 66 期)
|
.宿舍關門後的話題 (第 64 期)
|
.別人的東西永遠比我們好 (第 59 期)
|
.雅各的夢,不是我的夢! (第 57 期)
|
.這下補過頭了——論研究所補習班 (第 55 期)
|
.我的新鮮人戀愛學分 (第 53 期)
|
.週休二日的分享:在台老外篇:台灣逍遙遊 (第 47 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