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63期 數位時代新生活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親子關係的衝突,常因手機而起?
管理手機世代,也練習管理自己
關鍵字:
◎ 作者 /黃柏威 (心理師/七星中會台北東門教會)
  前陣子看到一部電影,裡頭有段情節:大概年僅5、6歲的小女孩,用憤怒的語氣對正在忙碌的母親大吼:「我要Ipad!」但母親第一時間沒有起身,女兒繼續大吼:「我要Ipad!」母親請女兒自己去拿,可是女兒看起來仍很生氣,態度極為不耐,口氣很不客氣。母親也很無奈,顯得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女兒的情緒。

  這一幕叫人看得有點難過,一方面看見孩子為了Ipad而失去了對母親的尊重,另一方面也看見母親的無力,或許這般情景每天都在她們家裡發生,像是永無止盡的惡性循環。但更讓人有感觸的是,這不是只發生在電影裡的場景,它其實已是當今社會中許多家庭的日常寫照。

  雖然手機、3C產品帶我們極大的便利,可是它也帶來教養上的難題與挑戰。有好幾次在餐廳用餐時,看見小孩向父母要手機玩,如果父母不給,小孩就開始大吵大鬧,父母為了安撫小孩,也只好投降,把手機拿出來讓小孩玩。
 
  「只能玩10分鐘喔!」父母通常會設下時限,已拿到手機的小孩,這時總是開心說:「好!」但我們都知道10分鐘後,往往是另場災難的開始,討價還價的戲碼,再度上演。今年3月還有一則叫人痛心的青少年自殺新聞,據報導起因是父母不讓孩子用手機,結果引起孩子反彈,雙方激烈爭執後,孩子跳樓不幸身亡。

管理孩子前,先管理自己

  如何管理孩子使用手機,成了現代父母的必考題,但身為父母的考驗不僅如此,我們除了要管理孩子使用手機之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功課,就是父母也要自我管理。

  如果孩子看到父母總是隨時盯著手機,自然而然他會有樣學樣,把「看手機」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這種時候若我們想要管教他,要他不要用手機、或指責他看太久的手機,其實都很沒說服力,有些孩子心裡會想「你不也一樣」,而有些憋不住就會脫口而出,一說出口,雙方的氣氛就開始緊張,父母可能會大聲回:「這不一樣」,有些父母會解釋原因,讓孩子理解彼此的不同,但有些權威型的父母,可能不會解釋,只想要孩子聽話,可是如此一來,孩子的困惑不但沒被解決,他內心的委曲與不平衡甚至變得更大,這些就像是埋在心裡的未爆彈,讓日後的管教增添了更多危機。

  當然,要父母不用手機,這是天方夜譚,我們也不用因噎廢食。我們可以做的是,在小孩面前減少自己滑手機的時間,或是在陪伴小孩的時候,不要盯著手機看,如果可以,會建議這時手機不要擺在手邊,因為擺在手邊,真的一不注意,就又滑了起來,放遠一點可以幫助我們遠離誘惑。這個做法,能讓我們的管教更具說服力,減少管教上的衝突,達到以身作則的示範。

把手機放一旁,專注眼前的談話

  而這舉動也向孩子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對我而言,你比手機更重要。若我們與孩子互動說話時,總是拿著手機,甚至眼睛也盯著手機,邊看螢幕邊跟孩子說話,孩子其實很難從這行為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因為他接收的訊息就是自己是次要的,因為父母看著手機的時間,比看我還要多。

  我很喜歡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裡的其中一幕:坐在客廳的父親正在看書,家中有一個因為失戀痛苦而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的青少年,這時孩子終於打開房門,走向客廳,而父親見到孩子走來,二話不說,他馬上把手上的書本丟開,讓孩子坐在身旁,兩人開啟深刻動人的談話。

  父親把書丟開的動作,讓我印象深刻,這是強烈的訊息,讓孩子知道:此時此刻,沒有比你對我而言更重要的事了。我們不用把手機丟開,只要把它放在一旁,讓自己專注在與孩子的談話,不讓手機造成我們的分心,讓自己的眼睛能看著孩子的眼睛。而這同時也是人際互動中相互「尊重」的教導與示範,當我們看著手機跟孩子說話,孩子以後就會看著手機跟我們說話,當我們表現出尊重,也會讓孩子學到用尊重對方的方式與人互動。

  何時是放下手機,好好和孩子談話的時刻呢?我們可以參考美國心理學家凱瑟琳·阿黛爾(Catherine Steiner Adair)的建議,她提出每天生活中有七個關鍵時間,我們要放下手機,專注陪伴孩子,這七個時刻分別是:

1、上學前
2、在去學校的路上
3、接孩子放學的時候
4、孩子從學校回到家的時候
5、當家長下班回到家時
6、晚飯時間
7、睡前時間

  我們可以從這些時刻練習起,試著提升陪伴的品質,有好的關係、好的溝通,對日後要討論手機使用的管理,會是很大的幫助。

用了解取代責備、用溝通先於禁令

  雖然孩子過度使用手機,常令我們煩惱擔憂,導致在溝通上我們選擇用指責的方式來處理,但叫人沮喪的是,指責、責備的效果其實並不好,特別是對青少年,反而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張。我們可以同理孩子的需求,他想用手機,可能是他希望和同學聊天,這是他為自己人際關係的努力,或是他怕自己錯過同學討論的熱門話題。他想用手機,是他想放鬆一下,看些有趣的影片,讓自己的生活有多一點的喘息時間。如果我們能先表達理解與肯定他的需求,而非一開始就指責他,能夠減低孩子用防衛抗拒的態度與我們溝通,因為他會感受到我們試圖理解他,而不是只是要他遵守規則。

  接著我們可以用平穩的口氣,表達我們的擔心,例如怕他晚睡覺,隔天沒有精神,影響上課,或是太晚睡覺,影響健康等等。但要注意,我們不是要他為我們的擔心負責,而是鼓勵他為自己負責,我們可以好奇他如何想這些問題?他是否也會擔心?而他又是怎麼因應自己的擔心?可以跟他一起討論規則,並了解他希望父母在這當中扮演什麼樣角色?告訴他,我們可以做到和不能做到的部分是什麼?雖然這些討論的過程並不輕鬆,比起直接沒收手機來說,會花上大把時間,但用長遠的眼光來看,經歷這些討論絕對比直接沒收手機,對親子關係有更多的改善,對培養孩子的自律行為,有更大的助益。

手機是起因,但關係與溝通才是關鍵

  雖然手機確實造成很多親子關係的衝突與困擾,但深究原因,手機本身或許不是核心的問題,它只是引爆了原先就存在的未爆彈,因此我們要有意識的覺察到手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它可能會讓原先就存在的溝通不良問題,更顯劇烈與動盪,它可能會讓原先就有點疏離的關係,變得更加疏離。有如此覺察之後,我們就更需要有意識地放下手機,讓自己更投入在關係之中,避免讓問題更加嚴重。這是現代父母的挑戰,但也是需要扛起的責任,我們在尋求快速與便利的同時,我們也得承受隨之而來的代價,求神在新的世代中,賜給我們新的智慧,不因為使用手機的爭議,而為我們的關係帶來傷害,反而是在不同的期待中,學習理解與同理彼此,在不同的意見中,學習尊重與尋求共識、學習透過討論來解決問題。

  「年輕人呢,要留心聽我的話,聽從我的教訓,不要讓它們溜走,要記住它們,銘刻於心。因為得到它們,就是得著生命,得著健康。」(箴言4:20),願我們說出的話,都能留在孩子的心上,願我們說出口的,有神來的智慧,使人得著生命、得著健康。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親子關係的衝突,常因手機而起? (第 463 期)
主題探討/幸福不是只有一種想像 (第 450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63 期 數位時代新生活 (5-16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63期  2023年  1月 數位時代新生活 463
本期主題:數位時代新生活
發行日期:2023/1/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克服恐懼及挫折,正面步入新時代
主題探討/數位新時代的老問題
主題探討/從筆尖到指尖的變化
主題探討/3C傷身傷腦筋?
主題探討/親子關係的衝突,常因手機而起?
主題探討/善用數位工具,榮神益人
婦女新眼光/真信心,用生命行道
小錢祈禱網/盼望的異象:上帝的治理
小錢祈禱網/打破藩籬 尋求痊癒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悅讀繪本/用繪本探索老年生活
JCCJ宣教分享與代禱001號
生活見證分享 ∕ 與主同行建堂之路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佳作)/幸福在我家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佳作)/幸福在我家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