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05期 認識教會組織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婦女在組織中的角色
淺談婦女自我增能與實現
關鍵字:
◎ 作者 /樂歌安‧督達里茂 (排灣中會大同教會牧師)

2012年因為職份的關係,需要在一份神學院報名單上簽名,為了表示負責,花了一些時間閱讀報名者的自傳。事實上,認識她整整二十餘年,遠在就讀神學院時她就是我的學妹,當時就得知她自小失怙,靠著母親堅毅性格,拉拔姊妹三人成長。當自傳裡的故事在眼簾下跳動,腦海裡浮現一幕幕「永不妥協」的畫面,那是一位女性,即使面對最無常、無情又充滿變數的挑戰,仍能帶著微笑奔馳在無垠的草原。

女性堅強的生命歷程

在那個宗教教育普遍不受教會重視的年代,她一步一腳印地承襲著自神學院教育系的使命,努力在教會推動宗教教育工作。因為在部落與部落教會之間奔走服事,自然有機會接觸部落各樣議題,逐漸發現地方組織的重要性,遂在部落號召有志之士,一起在部落成立協會,開始爭取公部門或其他團體的各樣資源。若干年後自覺需要更多的專業來充實服務內容,在神學院畢業十二年後報考南部某國立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開始著職業婦女面對職場、家庭與學業之間的拉扯與煎熬。值得慶幸的是,上帝安排了善解人意又願意分擔家務的先生,減輕了無法全心全意照顧年邁的祖母、從小失去丈夫的母親及成長中的三個孩子的虧欠之心。

升上大四那一年,正一頭栽在專題討論的課業上,一場工地的意外竟奪走了她口中的天使─先生,突然之間,課業、家庭及工作的價值與意義蕩然無存。正如她在自傳中所言,是信仰的力量喚回了她存在的價值、工作的意義,並深刻體會了苦難的真諦,她以一個單親媽媽的身份,重新回到學校完成學業,也提起勇氣回到了職場。成了單親家庭,她對單親家庭有著深刻的體會與負擔,於是邀請了部落裡的單親媽媽,再引進其他的單親網絡,除了彼此激勵外,更展開單親婦女技藝的學習並研究市場的開發。她一手建立、打造的協會,不但成了部落社區的好夥伴,更是教會發展社區宣教事工的重要管道。

四年前八八風災無情的肆虐,在南部原鄉造成莫大的傷痛,事件發生之際,原鄉極需社工人員積極介入支持原鄉災後重建及諮商工作,尤其大多數的災民乃本宗之會友,排灣中會輾轉得知她的專業,於是邀請她擔任排中重建站的社工員。近四年的陪伴,排中重建站在主任高天惠牧師及兩位社工員的專業努力下,交出漂亮的成績單。隨著方案的結束,也在她神學院教育系畢業後第二十二年,她興起回神學院讀書的念頭,她在自傳裡坦言,在助人工作的處遇中,發現信仰與神學的反省是助人工作的基礎,這個領域必須再被擴充,於是報考了神學院的道碩班,期使自己在若干年後,將社會工作的助人技巧結合神學的思考與反省,帶給自己及服務對象更大的助益。

這是一個平凡部落裡不平凡的故事。故事呈現了一個女性堅強的生命歷程─就業、結婚、回流教育、家庭功能瓦解與重建─在這樣的生命歷程中我們看見讓一個女性成長的動力有兩件極為重要的事件:一是再教育,二是在組織中回饋。

女性的成長動力

再教育

首先我們談談女性與再教育,20世紀初美國學者杜威(J.Dewey)提出了教育和學習是終身歷程的說法,早期人們對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結合了杜威的說法,發展形成了20世紀最重要並極具影響力的教育思潮。我國台灣也搭上了終身學習的風潮,在2002年5月31日立了終身學習法,並於6月26日公佈,主要目的在鼓勵民眾終身學習、推動終身教育、增進學習機會並提升國民素質。以原住民再教育的情況來說,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為了配合該項政策,結合全台認識教會組織24各大專院校,以補助學費的方式鼓勵族人至大專院校接受回流教育,雖不敢斷言在全台造成多大的風潮,但至少在屏東、台東及高雄一帶的原住民族人,不少人搭上這班回流教育的列車,利用週末及週日假日期間,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能。

除了回學校接受正規教育外,社區開辦社區大學、部落開辦部落大學、勞工局開辦勞工大學也蔚為風潮,民眾接受教育的機會與場域早已遍及各角落。據筆者所知,單單以部落大學而言,就造就了不少原本在部落默默做手工藝的弟兄姊妹,因為有了學習的平台,他們成了社區(部落)大學的講師,藉著經驗的分享與實務的操作,不僅讓學員傳承優質的傳統技藝、促進了學員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更因此發掘部落在地的人才。猶記得十幾年前,筆者受聘至中會擔任婦女幹事,面對繁雜的行政工作,在電腦領域上筆者卻是一片空白,所幸,中會教育事工部發起電腦基礎訓練,第一次有了摸鍵盤的經驗。後來,居家環境之故,繼續往離家最近的救國團學習,第一次聽到關於Windows3.1,就這樣,電腦成了往後工作極為重要的工具,而中會的教育事工部卻是筆者電腦的啟蒙者。

由此可知,接受教育的機會與場域,時間上是週休或週間晚上,場域上或是在學校,或在一般社團,只要能將自己的時間做完善的規劃,學習機會對現代人而言,確實綽綽有餘。其實,單單教會的婦女團契就是一個學習的管道,一直沒能忘記,在一次婦女生命分享的場合,一位坐五望六的婦女見證說,她極感謝教會的婦女團契,在婦女團契裡有查經班、電腦網路課程、人際溝通與其他知識的資訊,她說她沒有接受教育,所有她能說會做的,都是因為跟進婦女團契的聚會。可見,學習的機會大多是自己可以創造的。

在組織中回饋

再者,將自己所學所得用在組織上,其實是對自己最好的回饋。美國聞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馬思洛,將人類需求分成五大類─生理、安全、感情、尊重與自我實現的需求,其中最高的層次是自我實現,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筆者以為,將自己所聞、所見、所學用在組織上,即是自我實現的達成。正如筆者前段故事中的主角一樣,她因為在職場上發現自己的不足,在坐三望四的年紀搭上終身學習的列車,回學校接受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能;一段職場歷程後,再度發現自己所學所知有限,在坐四望五的年紀再度決定回神學院接受裝備。假設故事中的主角,沒有將所知所學用在組織上,她必不能發現自己的限制與不足,因為,唯有將知能以實際操作的方式來達成,方能將知識轉化為工具,幫助自己自我實現,也謀得組織向上的能量。

筆者在一間都市原住民教會牧會,任內已有兩次的機會辦理長執改選,兩次選舉的結果都一樣─小會成員皆是女性。雖然候選名單中男女皆有,甚至男性學歷及社會歷練比女性來得好,但女性卻仍取得眾會友的信任。猶記得四年前,教會聘了女牧師,選舉時長老又清一色是女性,她們自己忍不住談論說,這樣的選舉結果會不會被其他教會輕看?「神不會無緣無故將聖工交給我們!信任揀選及呼召的神吧!」筆者肯定地回答。很妙的是,四位女性長老都有不同的恩賜,其中一位擅長講道、另一名善於理財、一位具禱告恩賜,最後一位則對教會傳統非常嫻熟。成為同工的過程,筆者不時提醒長老要將自己的恩賜用在組織上,果然一路走來,神就將得救的人數天天交給教會。四年後因事工的需要,增加一席長老名額,結果仍是由女性當選。此時,她們已經相信,女性也能治理教會,女性也能在組織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重點是我們對自己認識多少?我們是否願將所學、所有及所能用在組織上?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我長老教會.我驕傲 (第 446 期)
主題探討/婦女在組織中的角色 (第 405 期)
她的故事:竹籬笆內的春天:一個外省配偶的信仰歷程 (第 396 期)
認識原住民:風情萬種的排灣族群 (第 374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05 期 認識教會組織 (6-16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05期  2013年  5月 認識教會組織 405
本期主題:認識教會組織
發行日期:2013/5/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上帝百姓的團契
幹事的話/向著標竿直跑
主題探討/長老教會的信仰、精神與歷史
主題探討/淺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民主代議制度
主題探討/讓我們的聚集有益無損
主題探討/婦女在組織中的角色
婦女新眼光/何西阿書(三)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海外宣教事工分享/秋風細雨台美情
生活見證分享/烏雲過後總會有彩虹
中區會長短波/不放棄的婦女們
肢體交通/愛上帝的城市
肢體交通/主耶穌是最好的幫助者
她的故事/Agape 神的愛不離不棄
書香園地/請照顧我媽媽
舉起禱告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禱告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