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81期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字級調整:

信仰.生活
讀冊出頭天?——《但以理讀書法》的暢銷迷思
關鍵字:
作者/吳易澄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六年級學生,高醫團契契友)
  在我時常留連的一家基督教書房哩,《但以理讀書法》已經穩坐在暢銷排行榜冠軍好幾個月了。從在學校團契看到這本書,而有的教會也開始推薦、贈閱這本書;然後到了聖誕節,又發現這本書換了新裝,加了個包裝紙樣式的紅色書皮以作為禮物之用。我不禁訝異這樣一本書受到的愛戴,然而也為著一本書的「暢銷」而憂心起來。

  在書房翻閱《但以理讀書法》時,我為著作者金東煥牧師的信仰與實踐感到無比的佩服,也為著他所提倡的「上課的時間視作為敬拜時間」,「為上帝而讀書」的理念感動不已。當然,更多的時候,我也為著自己的讀經不力,以及時常遠離上帝而心生羞愧。

  然而乍看這本書的包裝與宣傳手法,作者「漢城大學第一名、以接近滿分的成績畢業」的招牌,似乎頗具「相招來讀冊」的感召力,但如果我們一面觀照台灣社會的情境,來思索這樣一本「武林祕集」成為「台灣教會」的暢銷書,凸顯的會是什麼樣的問題呢?

  台灣社會過去曾藉著美援,在經濟上奠定不可忽視的基礎。然後經歷加工出口區的設立,青年們往勞力密集的工業區發展,許多無法藉由「讀書」來「出頭天」的青年,轉而藉由勞力來圖求生存。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在當時蔚為「奇蹟」。一群讀書人與一群勞動者組成的社會,註定著的是一個難以打破的階級循環;我們可以這樣說,經濟快速的發展,實則攪亂了需要慢火熬燉的公民社會的實踐。

  社會結構因著經濟條件的劇變而面臨挑戰。資本家的獲利當然無須論證,但知識青年能夠更加便利的分配到這些利多,相對著付出勞力的經濟奇蹟的英雄,卻更難獲得其勞力的代價。最令人心痛的莫過於原住民社會的瓦解,男孩子離鄉背井到碼頭、工廠工作,女孩子有的被推向火坑。

  我們的社會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如果仔細推敲,我們能發現什麼呢?第一、在台灣,讀書是為自己讀書,十年寒窗為的是要脫離低下階層,擠身「上流社會」。第二、貧窮是你自己不努力、懶惰的結果。第三、越有錢的人就越有機會讀書。這樣推敲起來,我們發現台灣的情境跟世界上許多資本國家的社會有著同樣的現象,包括像金東煥自己所說的,他所讀的明星學校,許多同學是權貴子弟,「一個月的家教補習費通常是台幣十五到三十萬」!

  一個為自己讀書的人,跳脫不了對階級的依附;而一群為自己讀書的人,組成的不但是個人主義高張的世界;在階級懸殊的資本主義社會下,這些讀書人組成的,不但是階級擁護者的天堂,也是一個冷漠無情的社會。換句話說,「但以理讀書法」一不小心就會被化約成「為上帝讀書,可以有好成績」,「有了好成績,可以榮耀上帝」,然而,在這個循環下,「讀冊出頭天」所對應的陰影,也就是那些我們急欲擺脫,卻在上帝眼裡看是美好的一切,都很可能被刻意遺忘了。

  我們最擔心的是,在某種處境下鼓舞人讀書,培養的只怕是一群只在乎自己而不關心社會的人。即便穿著「為上帝讀書」的外套,也可能只是「為自己的上帝讀書」。而上帝,豈止只是「我」的上帝呢?如果上帝是「我們的上帝」,那我們讀書,難道不應該強化「我們」這樣的社群認同?換句話說,我們當然要鼓勵人為上帝讀書,但是我們也要為我們的家人,為朋友,為那些不認識我的人讀書。簡單的說,就是為那我們立志要「服事的對象」讀書。

  社工系的學生,為著需要社會救助的人讀書;醫學系的學生,為著病人讀書;文學系的學生,為著民族的文學心靈來讀書。當然,並不是所有學生都選讀與將來工作密切相關的科系,甚且有些學生(如中學生),也尚未確定其學習的方向。但必須切記的,〈馬太福音〉的這則經節:「我鄭重地告訴你們,既然你們沒為最微小的一人做,就是沒為我做。」(太25:45)

  其實,「但以理讀書法」並不能當作搶救學業的萬靈丹。書中令人感動的不是金東煥頂尖的成績,而是他很努力為貧家小孩創造讀書機會;這和許多教會努力地做社區工作、課業輔導一樣。只是這樣的動機,似乎已先認同了靠讀書才能鹹魚大翻身的社會價值。

  其實,讀書很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培養「關心自己,也關心社會」的人。至於那些沒辦法藉由讀書來關心社會的人,也必須肯定自我在其他的價值上,能夠具備有別於讀書的社會關懷與社會實踐,而藉由這些來榮耀上帝。

  書籍介紹所言,金東煥並沒有接受國家公費留學,以及任教於母校研究所;他決定獻身當傳道人。這樣的抉擇,乃在於金東煥選擇了一條超越世上一切價值的路,那是一種躍進,一種昇華。但事實上,大多數人並不會選擇這樣的路徑,因此當學業成為一種見證時,便開始考驗著你是要被階級收編?還是要能定睛看見那些「最微小的人」?

  甚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金東煥一樣選擇一條超越的路。當我們為著上帝讀書時,或許也必須想一想,「讀書」這件事情本身,是不是也成為一種壓迫呢?把所有人都引到這條價值呆板的「讀書正途」上,何嘗不是一種危機呢?

  曾跟一個作社工的教會朋友討論過,「但以理讀書法」是不錯,但中輟生怎麼辦?沒有讀書恩賜的人怎麼辦?有沒有其他價值可以發掘?有沒有教導大家我們都是上帝所創造的?這些問題,都必須要在這本漢城大學高材生的著作,在台灣教會界暢銷不已之際,受到更嚴苛的檢驗。
同作者相關文章:
長青百合——淺談長老教會青年面對社運的困頓與展望 (第 164 期)
異中求同防悲劇 (第 149 期)
我們如何看待巫術? (第 140 期)
你敢有聽著咱的歌? (第 138 期)
靈魂的交會 (第 122 期)
可愛無比,暴力無敵 (第 116 期)
水的悲哀,我也在其中--電影《不能沒有你》觀影筆記 (第 114 期)
安安靜靜‧戰戰兢兢 (第 108 期)
我的雙核心信仰 (第 98 期)
悲劇的消費與昇華 (第 95 期)
謙卑凝視無盡生命——我看電影《點燃生命之海》 (第 88 期)
我的黑盒子 (第 86 期)
長青百合——淺談長老教會青年面對社運的困頓與展望 (第 82 期)
讀冊出頭天?——《但以理讀書法》的暢銷迷思 (第 81 期)
附註:金東煥著,楊國綱、王桂珠譯,《但以理讀書法》,台北:道聲出版社,2003年9月。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1 期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57-59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1期  2004年  4月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81
本期主題: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發行日期:2004/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
目錄s/
大專工作的獨特性與必要性——牧養長青團契的挑戰
大專工作現象的描述與分析
對上帝說是——如何調解大專工作和地方教會的對立
長青團契與地方教會
流金歲月——走過長青團契與教會的生活
大專工作的伙伴——教會
地方教會如何支持大專工作
愛在東榮——當東海長青遇上東榮教會
「赤腳大夫」許定田長老
網路——青少年的天堂?父母的惡夢?
在禮拜中與上帝相遇
為教會與社區搭一座橋--台南湖美教會社區事工
我看「成功神學」
愛情——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基督徒如何看演化論?
跌碎「傲慢」的家訪
從猶大出賣耶穌看當今台灣的政治人物
漢城街頭的歌聲
讀冊出頭天?——《但以理讀書法》的暢銷迷思
「魔都」上海行
別傻了,婚前怎麼不是問題?
人性與語言的共通性
盛開百合的幽暗山谷
教會、團契和我
「東北亞和平會議」參後報告
張愛玲到哪去了?——神研籌委週記
分享是最大的神蹟
成為另一個保羅
將感動化為行動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