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81期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大專工作現象的描述與分析
關鍵字:
作者/李信仁 (台灣教會公報記者,輔大長青畢契)
  某教會主日禮拜後,愛餐交誼時,牧師禮貌性和幾位大學生聊天,牧師說:「你們參加長青團契,很不錯,可不可以請各位在主日到教會,幫忙唱聖歌隊,教主日學,擔任少年團契輔導?」

  面對牧師邀請,一位打扮時髦女學生婉轉地回答:「牧師,感謝您的邀請,不是不想參與教會服事,但長青團契1服事很多,還有聯合團契要忙,禮拜天有時會辦幹部訓練、生活營等;另外,還要籌備寒暑假巡迴獻唱、神研班,平時上課、打工等,時間真的不夠!」

  同學和長青契友們,期待主日時能夠專心參加禮拜,沒有服事的壓力,平常事情已經夠忙了,為什麼教會還要壓榨大學生資源?教會為何不聽聽大學生在想什麼呢?

  但部分地方教會牧長總認為,大專生「閒閒無代誌」,有的是時間,為什麼不出來服事呢?只會搞一些有的沒有的活動,浪費時間。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認知落差
  由以上的對話中,多少可看出大專工作2的取向,與地方教會認知存有某種程度的落差;長青學生期待獨立自主,專心投入長青事工,但地方教會將大專生視為重要人力資源,期待他們參與教會服事。

  十年前(1994年)筆者剛進入大學時,就存有上述情況,地方教會是大專工作的主要資源,但部分教會似乎不太瞭解大專工作在做什麼,甚至存有偏見。擔任《台灣教會公報》記者採訪時,偶爾會聽見部分牧長、信徒抱怨:「不知道大專工作在做什麼?只看到紀念主日來募款!」

  找尋大專工作和地方教會發展的「雙贏」局面,必須探討大專工作的狀況,筆者期待,除了由不同於「官方」角度的描述現象外,從中提出個人期許。

現象
  筆者發現,大專工作有幾個特殊現象,包括:個人主義盛行、靈性造就和社會關懷抉擇、輔導關係重建等。

現象一:年輕人個人主義漸盛
  「團契輔導都不太理我!」、「為什麼工作都落在我頭上?」、「契友和輔導都不瞭解我」、「我不來團契,因為要考研究所」、「參加團契對我有何益處?」、「女友把我甩了,怎麼辦?」與現役長青人聊天,很明顯地,年輕一輩提到「我」的頻率增加了。

  從「七年級長青」的慣用語發現,他們「個人主義」色彩鮮明,敢大膽提出自我意見,這種情形,反應在團契事工上,強調個人造就,注重團契自身發展,有位同學告訴我:「自己的團契都顧不好了,還談什麼教會服事!」

  與過去相較,現役長青人的創意更豐富,擁有更多資源,辦活動的精彩程度,更勝以往,但他們習慣以網路溝通,更強化個人主義,卻形成人際關係疏離、群體觀念薄弱等偏差。

  受個人主義影響下的長青人,看似盼望獨立自主,其實更需要陪伴和瞭解,渴望獲得肯定關懷,期待個人生涯發展、感情、人際關係等問題得到解決。因此,大專工作者若想深入輔導學生,就必須花更多時間陪伴學生,並奔波各團契參加聚會,佔去工作者絕大部分時間,也相對減少他們思考大專工作整體走向的時間。

現象二:靈性造就和社會關懷的擺盪
  今年總統大選,雖有公投、二二八手護台灣等活動「加持」,但現在的長青人卻對公共議題顯得興趣缺缺,例如:神研班或聚會空檔,大家討論話題不是選情,反倒是男女感情。

  雖有幾位長青人參與〈擦撞希望活力的未來〉青年宣言的起草,宣示「決定面對,不放棄投票」,但這些朋友,大多是研究生或高年級生,與現在的七年級長青主力,還是有段差距。

  長青一向標榜「社會關懷」,七年級長青對政治議題的關注不如過去,但他們真的渴望做些事情,關心這個社會,不同從前搞學運、走街頭的方式,有同學到附近小教會課輔,詩班到醫院報佳音,行之有年的原住民教育營仍不斷繼續。

  近年來,敬拜讚美、靈恩特會盛行,信息強調個人醫治、得救釋放,無形中使年輕人更注重自己;間接地影響團契走向小組化,關懷層面以契友本身為主體,對公共事務的關注頂多是放在「代禱事項」。

  面對靈恩、社會關懷之間的調和,大專工作者有責任及義務扮演居中導引角色,讓年輕一代有方向可循。

現象三:輔導關係的磨合與重建
  「學生自主」一直是長青人強調的理想,但現階段有部分大專工作者發現,若什麼事都讓學生自己做,恐怕會使年輕人遍體鱗傷,因此就為學生量身訂做一系列菜單,學生只要「照表操課」即可。

  但學生卻認為,輔導過份介入決策,限制他們發揮自主空間,學生意見得不到尊重;反之,工作者則有「枉費一片苦心」、「現在學生不受教」的感慨。其實,雙方都是為了團契發展好,但卻存有誤會,溝通不良,在磨合過程中,消耗許多能量,影響事工推展。

  近幾年,隨著不同世代進入大專,工作者的輔導方式隨著改變,即使世代交替快速,但長青人仍存在理想性格,怎樣跨越代溝、重建良性輔導關係?成為大專工作一大挑戰。

長老教會大專工作的展望
  除了上述現象外,近來大專院校增多,不只長老教會、校園福音團契、聚會所、靈糧堂等也很重視大專工作,大專校園宣教早儼然已成兵家必爭之地。長老教會大專工作,怎樣突破和展望呢?

  對於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筆者期待「大專事工專業化」,根據《總會2004事工報告書》記載,總會大專重點工作包括:一、《聖經》神學研究;二、青年門徒靈修;三、基督徒學生運動;四、原住民族文化成長與信仰造就;五、建立組織,設立團契;六、推動國內普世大專青年事工;七、參與世界及亞洲學生聯盟事工等。這七大事工涵蓋國內與普世,以及信仰造就、社會關懷等面向,層面相當廣泛,單靠一位大專事工幹事,恐怕難以支撐。因此,若要提升大專工作品質,勢必將組織調整為專業化、機構化,建議在總會設立專職的「大專事工中心」,由該機構統籌辦理事工,連結各地學生中心,除了提供各學生中心輔導在地團契所需資源外,並幫助其建立與中、區會之關係,成為完整的體系。整體架構,可參照青年事工委員會提出的青年事工中心計畫。

  除現行七大事工外,建議加入專職學生生涯輔導部門和畢契事工,在期待大專生參與服事之餘,別忽略協助他們找尋生涯目標,期待藉由專職生涯輔導,幫助學生走出自己的路,並可從事領袖訓練、自我開發等工作。

  同樣地,大專工作者普遍為神學院畢業不久的傳道師,他們也面對封立牧師及服事抉擇等問題,需要生涯規畫指引,因此生涯輔導部門,亦可幫助大專工作者規畫前程;此外,更需要透過專職機構建立與畢契的緊密聯繫,不僅關心畢契現況,更可進一步串連畢契資源,構築大專工作的良好循環。

  除了總會外,長老教會遍及各地的眾教會,更是大專工作的資產和堅實後盾,筆者呼籲眾教會,不能以「堂會」觀點,看待大專工作,不可否認,大學生涯是人格重要養成階段,只要大學生認真追求、服事,無論是否在「貴教會」服事,都應給予支持和尊重。

  倘若各教會關心大專工作的發展,長老教會未來將不可限量,因現在的大專生是以後教會棟樑,關心大專生,就是關心長老教會未來,培養一個大專生,直到他可以長大成熟、獨當一面,真的需要耐心與恆心,不單是大專事工委員會的事情,更是眾教會的大事。

  筆者深信,長老教會不僅能出一個「連加恩」,幾乎每個長青團契,都有跟連加恩一樣的優秀青年,他們有信仰、有專業且充滿熱情,就看教會怎樣發掘和栽培。

後記
  感謝長青團契對筆者的造就和栽培,使我在人生旅程及信仰路上,留下珍貴的青春印記,盼望能對現在的長青人說:「緊緊抓住上帝,對自己充滿信心,作個愛上帝、愛人、愛自己的長青人!」

註:
1.長青團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專事工委員會在各大專院校成立的團契,簡稱「長青團契」。

2.本文鎖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專工作,校園、學園團契等,不在討論範圍。
同作者相關文章:
在開展中的台灣辨識PCT的角色:述說我們在基督裡的盼望 (第 160 期)
叫人得生命的包容性共同體——「2000年之後PCT宣教回顧與前瞻」回應與討論 (第 159 期)
長老教會的青年運動 ─從「台灣青年國是會議」談起 (第 127 期)
加爾各答街頭孩子教我的事!--長老教會青年普世交流心得 (第 118 期)
主已為你我而預備 ── 日光單車賑災手記 (第 114 期)
打斷手骨顛倒勇——專訪張德麟談《新使者》 (第 100 期)
「大話新聞」現象的若干觀察 (第 99 期)
台客文化面面觀 (第 91 期)
教會母語教育的危機與展望 (第 84 期)
大專工作現象的描述與分析 (第 81 期)
體驗長青團契的原住民教育生活體驗營 (第 4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1 期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7-9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1期  2004年  4月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81
本期主題: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發行日期:2004/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
目錄s/
大專工作的獨特性與必要性——牧養長青團契的挑戰
大專工作現象的描述與分析
對上帝說是——如何調解大專工作和地方教會的對立
長青團契與地方教會
流金歲月——走過長青團契與教會的生活
大專工作的伙伴——教會
地方教會如何支持大專工作
愛在東榮——當東海長青遇上東榮教會
「赤腳大夫」許定田長老
網路——青少年的天堂?父母的惡夢?
在禮拜中與上帝相遇
為教會與社區搭一座橋--台南湖美教會社區事工
我看「成功神學」
愛情——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基督徒如何看演化論?
跌碎「傲慢」的家訪
從猶大出賣耶穌看當今台灣的政治人物
漢城街頭的歌聲
讀冊出頭天?——《但以理讀書法》的暢銷迷思
「魔都」上海行
別傻了,婚前怎麼不是問題?
人性與語言的共通性
盛開百合的幽暗山谷
教會、團契和我
「東北亞和平會議」參後報告
張愛玲到哪去了?——神研籌委週記
分享是最大的神蹟
成為另一個保羅
將感動化為行動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