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99期 第四權之死──台灣新聞現象反思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大話新聞」現象的若干觀察
關鍵字:
作者/李信仁 ()
  分析「大話新聞現象」,除了爭取觀眾的靈活策略奏效外,同時凸顯大眾渴望擁有「超越黨派利益,真心認同台灣」的媒體,現階段的「大話新聞」只是稍微靠台灣近一點罷了!

  最近三立電視台「大話新聞」成為很多人每晚九點必看的節目,該節目爆紅和主持人鄭弘儀受歡迎的盛況,有人稱為「大話新聞現象」!這個現象究竟是如何產生?造成什麼影響?以及這現象背後有什麼值得反省的課題,值得閱聽大眾思考。

  「大話新聞」爆紅最顯著的例子是在2006年11月5日,陳水扁總統公開說明國務機要費案的記者會當晚,據AGB尼爾森調查「大話新聞」的收視率創下開播以來最高紀錄,最高收視率達2.97%,每分鐘收視人口約63萬5千人,超過同時段TVBS「2100週末開講」、中天新聞台的「文茜小妹大」,造成轟動,此後「大話新聞」便維持十分可觀收視率。

※「大話新聞」接收泛綠收視群的過程分析
  嚴格來說「大話新聞」的走紅,在於成功接收了一批愛看「泛綠」節目的觀眾,適時調整定位所產生的結果。

  2005年之前曾經颳起「台灣心聲」旋風,「台灣心聲」停播後,「大話新聞」才竄紅,兩個節目基本收視群大多是支持泛綠的民眾,但「大話新聞」的操作更細膩,塑造出「本土偏中間」的形象,因而開拓更廣大的收視群。

  「大話新聞」的觀眾絕大部分是過去看「台灣心聲」或「頭家來開講」的朋友,年代電視台汪笨湖主持的「台灣心聲」在2005年底停播後,很多看「台灣心聲」的人轉而觀賞「大話新聞」;該節目同時吸納在「台灣心聲」開講的名嘴,例如媒體人陳立宏、黃光芹,北社副社長陳昭姿、「流氓教授」林建隆等人。

  不過,當「大話新聞」與「台灣心聲」在同一時段打對台的時候,曾經任職於三立電視的汪笨湖經常在節目中暗批鄭弘儀與大話新聞,批評鄭弘儀與大話的立場搖擺不定,兩面通吃,看似挺綠營卻打擊綠營!此外,他也會批「民視頭家來開講」以前的主持人胡婉玲,同樣質疑胡的立場。

  姑且不論汪笨湖與三立之間有何心結,汪笨湖不避諱批判友台主持人以樹立節目本身特色,達到一定的效果,至少在某段時間鞏固了一些觀眾。

  晚間九點Call-in節目觀眾選邊站的現象由來已久,若很粗略用政治光譜將「台灣心聲」、「大話新聞」、「頭家來開講」歸類為挺綠;「2100全民開講」、「文茜小妹大」則是挺藍,看「2100全民開講」的觀眾大多數不會看「台灣心聲」或是「大話新聞」!這個情況,媒體主管當然心知肚明,但是要在九點時段突圍勝出,就必須採取更極端的分眾作法,尤其是「傾綠」的節目。

  各節目原本只是暗中較勁,不敢過於誇張,但汪笨湖開罵,掀開了「潘朵拉的盒子」。

  因此,每個節目紛紛站好自己的戰鬥位置,「台灣心聲」搶獨派與深綠、民視用民進黨政治人物攻山頭;既然獨派與民進黨被搶光了,「大話新聞」只好以「中間偏綠」為號召,主打「兩手策略」,藍綠兩邊都批,「藍綠兩方我都檢驗,我也檢驗馬英九」這句話有陣子幾乎成為鄭弘儀的口頭禪了!

  當「台灣心聲」退場後,「大話新聞」接收親綠名嘴,再加上善打兩手牌和兩邊罵的媒體人吳國棟,以及在節目丟出藍營風向球的前社會記者陳揮文等人,名嘴們在主持人精確的節奏掌控下,交鋒因而高潮迭起,形成特殊風格。

※大話新聞精確掌握收視群動向
  各大Call-in節目中,「大話新聞」對於收視群的掌控十分敏銳,善於靈活調整節目言論取向。上「大話新聞」的名嘴們有時各自表述,有時來回攻防,最近則常砲口一致批判某些人,讓綠營支持者覺得「大話新聞」很綠,偶爾卻又「有點綠又不會太綠」,藍營對它沒有好印象,但不敢不理它。所以,「大話新聞」更以此標榜立場中立,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然而,很多人認為「大話新聞」是立場很綠的節目,真的是如此嗎?「大話新聞」言論立場的變動,可以用九月「倒扁」紅潮作一分界。

  「倒扁」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雖有一批泛綠名嘴加持,但鄭弘儀與「大話新聞」對於SOGO禮券案、趙建銘和趙玉柱父子、馬永成、陳哲男等事件的批評火力猛烈,試圖擺脫「挺綠」的印象,進而拓展所謂「中間選民」收視群,以鞏固該節目「本土派走中間路線」的基調,然後伺機而動。

  「倒扁」紅潮發生,節目砲口則對準施明德,因而深受對「倒扁」反感卻無處宣洩的大眾喜愛,搖身一變成為替本土政權護航的先鋒。當倒扁輿論大幅攻佔媒體版面時,「大話新聞」至少讓想挺扁卻不敢說的人得到一些安慰,從中累積了相當人氣,所以,當陳總統對國務機要費案說明時,創下超高收視率的「大話新聞」又一次成功轉向,讓很多人深信該節目是「挺綠挺到底」,與之前塑造的中間路線形象有所差別。

  今年元月下旬,前總統李登輝接受《壹週刊》和TVBS訪問提出「不需要喊台獨」的說法,及他在農曆春節前與泛藍名嘴餐敘後,「大話新聞」又轉而站在更堅定的獨派立場,對李登輝和台聯開刀。

  但「大話新聞」過去曾一度試圖淡化深綠的聲音,面對李登輝最近的論述,卻比過去站在更靠近深綠的角度,化身成為媒體的「正綠軍」。

  農曆年後,民進黨、國民黨進入總統與立委候選人爭取提名的關鍵時刻,「大話新聞」挾著春節前夕批李營造的「正綠」形象批藍營,特別是馬英九,更可以檢討民進黨內曾經跟陳總統唱反調的人,例如羅文嘉、沈富雄、新潮流等。而且罵得越徹底,收視率愈高。

  綜觀來看,很難簡單指稱「大話新聞」從開播以來立場多變,只能說「大話新聞」掌握收視群的功力十分高深。

※首創「當事人澄清專線」增加節目張力
  「大話新聞」的竄起也改變了Call-in節目生態,「大話新聞」在去年採本土偏中間策略奏效,成為本土派Call-in節目「一哥」,民視「頭家來開講」首當其衝,必須嚴防觀眾流失,主持人胡婉玲的立場過去曾被部分綠營支持者質疑,去年林正杰在節目毆打金恆煒的事件後,該節目改由本土立場更鮮明的「台灣阿童」童仲彥主持,試圖營造更堅定的本土形象,鞏固收視群。

  「2100全民開講」同時也效法「有立場,走中間」的路線,例如邀請過去「台灣心聲」的常客楊憲宏,企圖將立場從深藍拉到「中間偏藍」,期待爭取更多的觀眾。楊憲宏到「2100」後,該節目還是難以擺脫深厚的統派形象,到頭來還是走爆料路線,而且爆得更兇悍。

  在媒體搶收視的競爭下,當泛綠Call-in節目搶本土,博中間;泛藍爆料及批扁打綠更猛烈,其他節目反攻之際,「大話新聞」率先首創「當事人澄清專線」,在節目中被點名的當事者直接打電話與來賓對話,從中增加了節目張力,滿足觀眾胃口,收視率自然攀升。

※小結
  分析「大話新聞現象」,除了Call-in節目激烈競爭,爭取觀眾的靈活策略奏效外,同時凸顯大眾渴望能擁有一個「超越黨派利益,真心認同台灣」的媒體,現階段的「大話新聞」只是稍微靠台灣近一點罷了!

  筆者在課堂上,曾聽過一位對政情觀察透徹且口才極佳的教授說過,很多Call-in節目很想找他,但他每次都婉拒,因為在短時間裡很難將問題講清楚,講話也會被打斷,何況認真作研究的學者,哪有時間去上Call-in!

  但教授太太每晚一定要看「大話新聞」,他覺得很納悶,因為本身就是學政治的,關於政治上的事情直接問他就好,何必看Call-in呢?他的太太竟回答說,因為看「大話新聞」很爽,不看會睡不著。聽到夫人這樣講教授很放心,因為老婆看「大話新聞」只為了抒發壓抑已久的無奈,而不是把它當成資訊來源!

  以上的例子某種程度是台灣社會的縮影,雖然政黨輪替,但認同本土的人被壓抑著,有人在「大話新聞」將這股怨氣說出來時,自然獲得一些人歡迎。教授夫人本身是高學歷的知識份子,擔任高級公務人員,教授的太太都如此,何況其他人呢?
同作者相關文章:
在開展中的台灣辨識PCT的角色:述說我們在基督裡的盼望 (第 160 期)
叫人得生命的包容性共同體——「2000年之後PCT宣教回顧與前瞻」回應與討論 (第 159 期)
長老教會的青年運動 ─從「台灣青年國是會議」談起 (第 127 期)
加爾各答街頭孩子教我的事!--長老教會青年普世交流心得 (第 118 期)
主已為你我而預備 ── 日光單車賑災手記 (第 114 期)
打斷手骨顛倒勇——專訪張德麟談《新使者》 (第 100 期)
「大話新聞」現象的若干觀察 (第 99 期)
台客文化面面觀 (第 91 期)
教會母語教育的危機與展望 (第 84 期)
大專工作現象的描述與分析 (第 81 期)
體驗長青團契的原住民教育生活體驗營 (第 4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99 期 第四權之死──台灣新聞現象反思 (12-1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99期  2007年  4月 第四權之死──台灣新聞現象反思 99
本期主題:第四權之死──台灣新聞現象反思
發行日期:2007/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誰能力挽媒體狂瀾?
目錄s/
誰的新聞、誰的真相--談台灣的新聞圈生態
政黨輪替後的廣電政治學
「大話新聞」現象的若干觀察
小蝦米的媒體戰爭
誰來決定新聞晚餐?
解讀新聞 探索真相
耶穌停、看、聽──淺談基督教媒體倫理
改看「公民新聞」,如何?
台灣橄欖球王——柯子彰
歡喜做大戲 教會謝平安──當歌仔戲遇到基督徒
上帝與人之間的橋樑──以色列的先知
把愛傳出去--重新教會的社區服務
戀愛之五馬奔騰論
定睛在己,抑或是上帝?—關於基督徒藥師的角色
在內在朝聖的旅途中相伴——記天主教世界青年日
思考「復活」的腦袋運作軌跡——我讀《天天經歷復活喜悅》
基督徒可以「恨」嗎?
在靜默中凝視熱情──大專泰澤靈修有感
分享就是最大的神蹟
我的第44屆神研班
當輔導,你也可以!——神研班輔導心得分享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