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81期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字級調整:

老師開講
人性與語言的共通性
關鍵字:
口述者/鄭良偉 (美國夏威夷大學語言學教授,新竹交通大學講座教授)
記錄者/沈紡緞 (本刊執行編輯)
學術背景簡述
  我出生於1931年,當時為日據時代,因此我的國籍是「日本」。雖然成長環境、社會條件會影響人的生涯規畫,但人的一生仍然可以有很多的選擇,從事自己喜歡的事,使自己成為想要的樣式。然而,「國籍」無選擇性,就像我十六、七歲時,從日本國籍變成中華民國的國民,不管如何,在文化上、認同上,我是道地的台灣人。

  1950年我從台南師範學院畢業後,在台南、高雄的小學教書。1955年至師範大學英文系進修,畢業後,在台北市立大同中學教書,後來去當預備軍官兵。1961-1963年,以兩年的時間拿到師範大學英文研究所碩士學位。隨即赴美留學,1967年取得印第安那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隔年至英國約克大學任教,1969年回到夏威夷大學任教,目前為止在夏威夷大學親身指導的十位博士生中,有五位的博士論文是以台語文為研究主題。

日本牧師事件的影響
  日據時代,一位安息日教會的日本牧師來台傳教,我的父親因緣際會成為他的翻譯人員。二次大戰發生,這位反戰的牧師,因為批評日本政府不該發起戰爭而坐牢。我家也因而有思想犯罪的嫌疑,遭到搜查。不過當時父親、伯伯完全不敢將此事張揚。一到戰後,伯父到新政府保釋這位牧師,負責處理的法官還質問:「對方是日本人,為何要保他?何必替他申冤呢?」

  對這件事我感慨很深:第一、這位牧師憑著信仰的良心和反省,極力反對血腥屠殺,並抨擊自己的政府,在我看來,他是因為替上帝做事而被關的,非常的難得。第二、中國政府來台後,教導台灣人民要反對日本人,不分辨是非好壞。當時我心想那只是單純的民族情感問題,但後來在學識上多有追求和了解後,才發現人的共通性比民族性重要。並且相信沒有人能擺脫自己有人類共性的事實。

語言的共通性
  任何軍國主義的政府主張國家第一、文化第一,忽略對人性應有的了解和認識。在宗教、科學上,人就是人,人性中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不因血緣、膚色而有差異。舉語言學的例子來說,孩子從小開始學說話,沒有文化包袱。出生在哪裡,就講那個地方的語言,這是人的天性。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漸漸學了大人的樣式,將個人的言行社會實況化,才有了國家、民族的觀念。

  貓、狗,在人的身邊跟了一輩子,也無法講半句我們聽得懂的話。而鸚鵡會模仿人說話,但牠們不懂人語真正的意思。中國人強調自己的文化、語言比他人優秀,然而所有的語言既有共通性,又有各語言的特性。在這個普世的人性原則下,學術界研究人類的文化發展,也延伸至醫學、心理學、病理學、甚至神學等範疇,鑽探人類共性,也探討各種族特殊之處。就像各國、各種族有其文化、地理環境、語言的不同,但他們的智識、能力、價值觀卻大同小異。

  以上的語言共性化是從各族群成人的語言間比較所得的結論。如果從一個人出生到成人的成長過程,依語言學者的看法是任何人一出生,就具有人類共性,以後隨著人文地理環境而習得特定的語言。這就是人類語言共性的社會實況化。這跟神學上,黃彰輝、宋泉盛等神學家提倡《聖經》真理在各個社會裡的社會實況化原理非常相同。

耶穌和人的共通性
  既然人都有他的共通性,為何大家還喜歡強調其特殊性呢?其實這也是人的天性。人們永遠只看到自己,只能注意到可以意識到個人的事。團體又透過媒體及教育,強調優勢族群的文化特點,經常忽略自己小孩從人類共性生長的一切過程。耶穌出生在馬槽裡,一生與貧苦為伍,卻影響世上無數生命。假若他出身王宮貴族,長大後成為教皇或國王,那他的影響力還會這麼大嗎?世界上有無數的嬰孩,他們和耶穌一樣,都在草根之地出生,也都是上帝的孩子。這就是他們的共通性。

  上帝成為人,降臨為幼兒,對研究語言學有三個重要的信息﹕1.探討並珍惜我們人類共性最純粹的幼兒時期;2.全世界的人都有人類共性、各文化特性及個人特點;3.愈接觸、學習、使用不同的語言,愈能體驗、了解及尊重群體間的差異及共性,而愈能達成和諧與共享。

  文化和語言一樣,沒有強弱、優劣之分。人都要在社會環境與文化屬性中成長,找到他發揮恩賜的著力點。像散居全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雖然用不同的語言和詩歌來讚美上帝,也從相異的文化背景和了解來詮釋《聖經》,然而,大家所信的還是同一位上帝。因此,不同種族的基督徒有各自的文化語言特性,但也有具相同信仰的普世性。教會在傳揚福音時,必須了解這些在個人裡、文化裡、人類裡的共通性與特殊性。

  由於時代環境的變遷,我十五歲時即開始學習使用三種語言,其中日語對我中外文化接觸幫助很大;中文對我的語文教育及學術研究影響力更大;但英語對我的人性觀、學術知識影響最大。至於我們所接觸的台灣北京語,其實受到好幾種方言的影響,其中影響台灣華語最深的則是上海話和浙江話,例如兒歌〈搖到外婆橋〉,就是上海人編寫的。台灣華文的古文成分特別多,中學教育中75﹪的文言文,造成半文言半白的台灣華文。和合本的中文《聖經》版本也是其中一例。由於我的語言學學術態度和知識,我對這幾種華語各有不同的態度,都是積極而正面的。北京話的輕聲和咱們,跟台語的有關規律極為類似;台灣國語是將北京話與台灣話較難掌握的部分刪去的語言,而台灣國語加入台語、客語成分,又是我們大多數的華語。只要探討語言互動的原則,愈體驗愈可愛。

  學讀漢字很辛苦,必須至少學會三千字,才有足夠的語彙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漢字中的ㄅㄆㄇ標音字母,是以前留學生到日本學習,發現日本的片假名不錯,引介到中國,成為漢語的注音符號。目前中國的漢字注音系統則以英文字母標示,就是所謂的漢語拼音。不過,台語羅馬字比漢語拼音早一百年,早就以詞為單位書寫,今日,北京漢語拼音的正詞法,正是以詞為單位來拼寫普通話。

文化態度的擴充及認同
  我年輕時候在高雄鼓山基督長老教會,有機會接觸美國人的教會,也參加在淡水舉辦的大專青年營,這些活動開展了我的視野,認識到世界何其大。因此,努力考上師範大學英語系,有三年的時間在台北和平基督長老教會聚會。在美國讀書時,進修的課題是學習如何教台灣人學英語,因此竭力找出台語和英語的共通性。例如台語語法有輕重音,「正月」是1月1日(月是輕聲),正月是1月的意思,輕重音原理跟英語相似:例如"'record vs. re'cord" 及 "scream vs. ice cream" 等。我深信只要能學好台語語法,學英語語法就一點都不難。

  長久以來,台灣語言教育政策偏頗的結果,使一般人認為台語沒有水準,學子看輕自己的母語,相對的也無法體認身為台灣人的價值。語言決定文化認同,決定如何將外來文化本土化,因此,讓人認知不同文化中的普世性與共通性是很重要的。不同的外來文化若欲轉化成台灣文化,必須是別地特性中的人類共性在台灣社會實況化。這是我們這一代的任務。教會也應努力讓年輕人了解台灣文化的豐厚,有自信地以台語表達自己。更重要的是珍惜服事機會,推動多語能力,實施多語傳教,提高個人的生活力,促進族群間的和諧、了解及融合。

  台灣社會口語媒體中,福台語的分量還不少,書面語媒體中,似乎沒有。教會裡多語文的使用是族群和諧、自信、尊嚴的一股推動力量。
同作者相關文章:
人性與語言的共通性 (第 81 期)
選舉語言及國家主人的語言 (第 31 期)
我所認識的張哥 (第 161 期)
我跟你們一樣是罪人,只是你們說我犯的罪是同性戀 (第 156 期)
聖神佇咱中間 (第 113 期)
首位本土籍長榮中學校歌創作者——周慶淵 (第 101 期)
葉水樹女士(郭馬西牧師娘)——一位在患亂中堅持信仰的女性 (第 88 期)
堅持傳福音是唯一職責——郭馬西牧師小傳 (第 85 期)
五十年傳道生涯──李明意牧師小傳 (第 83 期)
教會的金錢觀 (第 82 期)
人性與語言的共通性 (第 81 期)
在228中消失的張七郎父子 (第 80 期)
編者的話 (第 64 期)
編者的話 (第 62 期)
普世教會的全球化問題 (第 55 期)
奉獻於東海大學的任賜瑞牧師——訪劉益充主任 (第 46 期)
雙連安養中心--訪蔡芳文長老 (第 44 期)
「新新人類」研討會綜合討論記實  (第 41 期)
香港經驗與台灣教會 (第 39 期)
靈異怪談研討會「綜合討論」記實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1 期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65-6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1期  2004年  4月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81
本期主題: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發行日期:2004/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
目錄s/
大專工作的獨特性與必要性——牧養長青團契的挑戰
大專工作現象的描述與分析
對上帝說是——如何調解大專工作和地方教會的對立
長青團契與地方教會
流金歲月——走過長青團契與教會的生活
大專工作的伙伴——教會
地方教會如何支持大專工作
愛在東榮——當東海長青遇上東榮教會
「赤腳大夫」許定田長老
網路——青少年的天堂?父母的惡夢?
在禮拜中與上帝相遇
為教會與社區搭一座橋--台南湖美教會社區事工
我看「成功神學」
愛情——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基督徒如何看演化論?
跌碎「傲慢」的家訪
從猶大出賣耶穌看當今台灣的政治人物
漢城街頭的歌聲
讀冊出頭天?——《但以理讀書法》的暢銷迷思
「魔都」上海行
別傻了,婚前怎麼不是問題?
人性與語言的共通性
盛開百合的幽暗山谷
教會、團契和我
「東北亞和平會議」參後報告
張愛玲到哪去了?——神研籌委週記
分享是最大的神蹟
成為另一個保羅
將感動化為行動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