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59期 台灣教會@21世紀
字級調整:

信仰.生活
「背十字架跟從耶穌」太沈重了?
人因為愛上帝,愛主耶穌基督,為了耶穌上帝國之宣揚的緣故,自願承擔重擔,做出犧牲,這就是背十字架跟從耶穌。
關鍵字:
作者/陳南州 (退休牧師)
全年無休的長執、主日學老師?
 
最近有關勞工的一例一休之立法,在立法院和民間都有很大的爭論。當社會討論勞工的休假時,可能教會中有些長執、主日學老師也會覺得他們在教會中的服事,幾乎是全年無休的。勞工透過立法爭休假,長執、主日學老師等怎麼想?教會會怎麼說?基督徒「要背十字架跟從主」!這樣的說法是不是讓在教會中服事的人覺得很沈重?
 
耶穌說甚麼?
 
「要背十字架跟從耶穌」這是我們在教會中經常聽到的一句話。這句話對基督徒而言是否太過沈重?這句話的意思是甚麼?
 
我們先看看這句話的出處。馬太福音有兩處經文提到背十字架跟從耶穌,馬可福音一處,路加福音兩處,都是一般所說的平行經文。我們選馬太福音的來解說。第一段經文,馬太10:37-39這樣記載耶穌的話:「那愛父母勝過愛我的,不配跟從我;那愛子女勝過愛我的,不配跟從我;那不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著我腳步走的,也不配跟從我。那想保存自己生命的,反要喪失生命;那為著我失掉生命的,反要得到生命。」第二段,馬太16:24-26這樣說:「於是,耶穌對門徒說:『如果有人要跟從我,就得捨棄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那想救自己生命的,反要喪失生命;那為著我喪失生命的,反要得到生命。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沒有!他能夠拿甚麼去換回自己的生命呢?』」
 
耶穌的意思是甚麼?
 
耶穌的確提到「背十字架跟從他」的話。但,這段話是甚麼意思?首先,我們要思想十字架的含意。在耶穌的時代,十字架是政治囚犯的刑具,背十字架是一種罪名,表示面臨死亡。所以,背十字架,基本上是為耶穌和福音事工,被羞辱與忍受一些苦難,甚至犧牲生命,也就是選擇自我犧牲。十字架,在信仰中常被誤解。十字架不是指人生命中的一些苦難(人在生命中經歷病痛與死亡是不可能避免的苦。人還有憂悲愁苦、怨憎會苦、恩愛別離苦、所欲不得之苦等等,這也是人生常態,基督徒也不能倖免),這不是耶穌所說的十字架。對人生的苦難採取忍受的態度,也不是背十字架,那可能是「美德」。背十字架的真諦是甚麼?我們不可能如同耶穌背負、救贖別人的罪!背十字架是指願意承擔因宣講福音、根據福音生活而來的影響或後果。因為愛上帝,愛主耶穌基督,為了耶穌上帝國的緣故,我們自願背負重擔,甘於作出犧牲。
 
其次,我們要思想這段話的性質。從前述有關十字架的含意來看,耶穌這段話是在說明作門徒的代價。耶穌用了「如果」(和合本作「若」)的語氣來講這段話。耶穌要那些想跟從他的人、想作他門徒的人,明白他們自己將來的處境。換句話說,耶穌要人們作抉擇。雖然我們都告白,人對主耶穌基督的信是出於上帝的恩典,但我們也可以說,作耶穌的門徒是出於人自己的回應與抉擇。
 
耶穌的邀請
 
我把福音書中耶穌的邀請分成兩種。
 
第一種邀請是開放給「勞苦擔重擔」的人,其實,這也可以說是開放給所有的人,因為,就心靈而言,每一個人都是「背」重擔的人。耶穌這種邀請記載於馬太11:28-30,耶穌這樣說,「來吧,所有勞苦、背負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裏來!我要使你們得安息。你們要負起我的軛,跟我學,因為我的心柔和謙卑。這樣,你們就可以得到安息。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接受這種邀請無須付出甚麼代價,所有承認自己心靈背負重擔的人,都可以到耶穌面前,享受耶穌所賜的安息—心靈的平靜安寧。
 
世人的心靈受罪的轄制,沒有自由,又背負生活的各種重擔,甚至承受來自社會外在環境所給予的壓迫,這些都是很重的「軛」。耶穌時代的猶太人還有一種來自宗教的「軛」,那就是法利賽人對於律法的解釋所造成的重軛。上帝的律法如同詩篇119篇說的,原是令人愛慕,引導世人的燈與光,是叫人得自由的上帝的話語,法利賽人卻把它變成僵硬的條文,變成人的重擔。但是耶穌說,他的軛是輕省的。耶穌的軛之所以是輕的,是因為耶穌回到律法的根本,那就是人跟上帝的關係,人對上帝的信,以及上帝對人的愛、信實、公義。簡單地說,耶穌邀請人親近他,與上帝建立合宜的關係,信靠上帝的愛與憐憫,信靠上帝的信實與公義,耶穌應許人得以因上帝的話,讓心靈享受平靜安寧。宗教的本質和功能本來就應該是叫人得自由,而不是背負重擔。信宗教若是成為一種重擔,那,為甚麼需要宗教?
 
第二種邀請也是開放的,不過,回應者要付出某種代價,這種邀請就是我們前面提到,記載於馬太10:37-39和16:24-26,經文這樣說:「耶穌對門徒說:『如果有人要跟從我,就得捨棄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換句話說,接受這一邀請是一種抉擇,不只是回應耶穌的邀請,親近耶穌,享受耶穌所賜的安息,也是選擇要跟從耶穌,而且是背十字架跟從;就是前面提及的解釋,願意承擔因宣講福音、根據福音生活而來的影響或後果。人因為愛上帝,愛主耶穌基督,為了耶穌上帝國之宣揚的緣故,自願承擔重擔,做出犧牲,這就是背十字架跟從耶穌。
 
不過,無論是哪一種邀請,耶穌說他來到世上的目的是,叫人得著豐富的生命。如約翰10:10記載,(耶穌說)「我來的目的是要使他們得生命,而且是豐豐富富的生命。」
 
人生的抉擇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所構成。有些選擇不會影響生命(如中餐吃滷肉飯或牛肉麵等),有些選擇,好像是十字路口方向的選擇,則是影響一生(如婚姻、工作等)。我想,我們都盼望有幸福的人生。但,甚麼是幸福?奧古斯丁在論述人生的幸福時這樣解說:眾人都追求幸福的生活。但,甚麼是至善幸福?人若沒得到他所喜愛的不會幸福(會痛苦),得到自己所不喜愛的也不會幸福(是受騙),得到所喜愛卻是有害的,當然不會幸福(追求沒價值的,是反常或病態)。所以擁有至善、不會失去的才是幸福。然而,身體所擁有的都會失去,不是永恆,不是至善。至善在我們人身之外,是靈性的層面。至善是跟上帝的關係—合宜、正確的關係。我們的選擇是奧古斯丁所說的至善、幸福嗎?
 
信仰是一種選擇嗎?答案是「不是」,也是「是」。信,是上帝的恩典,以弗所2:8這樣說:「你們是靠上帝的恩典、憑信心而得救的;這不是出於你們自己的行為,而是上帝的恩賜。」(和合本修訂版,「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而是上帝所賜的。」)所以,信仰不是自己的選擇。可是,從某個層面來說,信仰也是人自己選擇的回應,我們要為自己的信仰負責任。人不信,不能以上帝沒賜給他信仰作藉口。基督徒要為信仰的成長努力。腓立比2:12這樣說:「那麼,親愛的朋友們,我跟你們一起的時候你們常常聽從我;現在我不在你們那裏,你們更應該聽從我。要戰戰兢兢,不斷努力來完成你們自己的得救。」(和合本修訂版,「我親愛的,這樣看來,你們向來是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裏,就是我現在不在你們那裏的時候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完成你們自己得救的事。」)
 
前面我提到耶穌發出的邀請可以分成兩種,我們必須作選擇,我們要作怎樣的人?第一種,如馬太11:28-30所表達的邀請,像是上帝邀請我們回到上帝的家裡,享受上帝家人的福份(我喜歡說我們信耶穌不是為得救、永生,而像是離家的浪子歸回上帝的家)。第二種,如馬太16:24-26所表達的邀請,像是回到上帝家裡的人,願意回應父母親的託付,勇敢地承擔家裡的責任。
 
作父母親,我們對自己的子女有期待嗎?我們如何期待子女?一般而言,父母期待子女平安長大成人,雖然盡量不給壓力,不一定要成龍成鳳,但希望孩子有成就。父母親不一定期待子女傳承家業,卻希望子女也能擔負家裡的一些責任,有作為,甚至創業、成功。在賜給我們至善、幸福的上帝家裡,我們有甚麼責任?如同父母的上帝對我們有甚麼期待?主耶穌基督對親近他的人有甚麼期待?從信徒成為門徒!對於作門徒,耶穌明言直說,要背十字架。這不是一條易路,是受苦,甚至是犧牲生命的路程。
 
其實,在今日世界中作耶穌門徒,肩負傳揚福音的使命,在絕大部分的地區、社會中,並沒有生命的危險。即使是在50年前的台灣,為傳福音做出的犧牲,大概就是生活較為清苦、不方便而已。我服完兵役、讀神學院前,想找一個暑期工作,在跟當時擔任玉山神學院院長的高俊明牧師通過幾次信後,他邀請我到玉神當老師,他說,我們不能給你高薪,也不能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但,這是一件有意義的工作。主耶穌邀請我們從享受恩典、過安逸的日子,進入服事,過一種可能遭遇挑戰、艱苦,卻有意義的生活。
 
你選擇作怎樣的人?
 
親愛的姊妹兄弟,你怎樣在人生的旅程中作選擇?你根據甚麼作選擇?人生的抉擇其實就是「作怎樣的人的抉擇」!你想作甚麼樣的人?創世記25章以掃和雅各的故事不只是「得與失」的故事,它其實就是「作怎樣的人的選擇」。以掃想得到紅豆,不在乎長子的身份。我們想得甚麼?我們不想失去甚麼?在教會生活中,你想作怎樣的人?
 
提摩太前書3:1這樣說,「有人說:誰有作教會領袖的抱負,誰就是羨慕一件美好的工作」。我們想作一個有抱負來服事上帝和他的教會的人?
 
台灣基督長老會的法規這樣說,「長老與執事是上帝所選召,由教會信徒從敬虔,有名望並受聖靈感動的會員中選出的代表」。我們想作一個敬虔,被眾信徒認為是有名望的基督徒?
 
我們願意作如彼得前書5:2所說的,「甘心樂意地按照上帝的旨意照顧上帝的子民,不是出於勉強;不是為酬報而工作,而是自動自發的事奉」的人?
 
我曾以「選擇是一種勇敢和美麗」在花蓮女中的週會中演講。我引用尼布爾的禱詞說明抉擇的智慧。「主啊,賜我寧靜沈著來接受不能改變的事實,賜我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現狀,賜我智慧來分辨兩者。」知道跟從基督、服事上帝不是一條易路,卻依舊選擇回應主耶穌基督的邀請,是勇敢,也是美麗的選擇。
 
英文有一句諺語:A ship in a harbor is safe, but that is not what ships are built for.(直譯:船在港口內很安全,但這不是船被造的目的)。航行於海上的船隻必然會經歷狂風巨浪。作一個服事的基督徒,必然要付出代價。
 
上帝賜給跟從他的人力量
 
其實,主耶穌基督並未讓跟從他的人只是受苦,我們的主耶穌也一直照顧、支持服侍他的人。
 
希伯來書4:14-16,「那麼,我們應該持守我們所宣認的信仰。因為我們有一位偉大的大祭司,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他已經進到上帝的面前。我們的大祭司並不是不能同情我們的軟弱。相反地,我們的大祭司曾經像我們一樣在各方面經歷過試探,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應該大膽地來到上帝恩典的寶座前,好領受慈愛和恩典,作為我們及時的幫助。」耶穌基督是我們隨時的幫助。
 
哥林多後書12:9-10,主耶穌基督對保羅祈求的回覆:「『你只要有我的恩典就夠了;因為我的能力在你軟弱的時候顯得最剛強。』因此,我特別喜歡誇耀我的軟弱,好使我覺得基督的能力在保護著我。為了基督的緣故,我樂意忍受軟弱、侮慢、困苦、艱難,和迫害;因為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保羅的經驗是,在他覺得軟弱的時候,他依靠耶穌基督而剛強。
 
以賽亞40:29-31,先知這樣說上主怎樣對待世人:「他賜力量給疲乏的人;他賜力氣給困倦的人。年輕人會疲乏;強壯的青年也會困倦。但是倚靠上主的人,充沛的精力源源不絕。他們會像老鷹一樣張開翅膀;他們奔跑不疲乏;他們行走不困倦。」
 
雅各書4:7-8這樣說,「所以,你們要順服上帝;要抗拒魔鬼,魔鬼就會逃避。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親近你們。」
 
為「教會服事」調整生活
 
信仰和服事若是在生命中具有意義和價值,那我們要為服事來調整我們的生活。人,不是鐵打的。家庭、職場,再加上教會服事,身心的疲累想像可知。所以我們要為服事學習調整生活。
 
曾擔任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的日野原重明(Shigeaki Hinohara, 1911-)醫師有一本書《快樂的15個習慣》,他在書中提到一個觀念,那就是建立好的生活習慣會有助於健康(他父親是衛理公會牧師,他也經常在教會講道。他目前是日本財團法人「生活計畫中心」的董事長)。我從他的書得到許多啟發,其中之一是要調整我們的生活習慣。我們可以為服事調整我們的生活?例如,減少在FB、line上面的時間。其實,我們的服事可以是享受,而不是負擔。
 
當然,教會服事也涉及事工的分擔等事宜,它不只是個人靈性的層面的事,也涉及行政與管理。這是另一個議題,教會要勇敢去面對。
 
結語
 
最後,我用一個英文禱詞來做這一演講的結束。
Do not pray for an easy life, pray to be a stronger person.
Do not pray tasks equal to your powers, pray for power sequal to your tasks.
(不求安逸的生活,祈求成為更堅強的人;不求與能力相等的工作,祈求與工作相等的能力。)
 
願上帝幫助我們,為主耶穌作堅毅的強人,為主耶穌學習服事的能力,為主耶穌開創服事的生活方式。
 
編者附記:本文是陳南州牧師在西屯教會的演講。
同作者相關文章:
青年團契與長青運動——我的體認與期待 (第 168 期)
所謂「國語」系統之教會的政治參與 (第 164 期)
更正說明 :「他」與「祂」 (第 160 期)
「背十字架跟從耶穌」太沈重了? (第 159 期)
現代台語譯本聖經翻譯暨審議小組回應「讀經筆記」 (第 141 期)
那些年,我們曾經這樣想 (第 127 期)
除了〈人權宣言〉,教會還要做甚麼? (第 104 期)
從《使者》到《新使者》 (第 100 期)
打斷手骨顛倒勇——專訪張德麟談《新使者》 (第 100 期)
「同志神學」面面觀 (第 82 期)
基督徒如何看演化論? (第 81 期)
未知死,焉知生?-我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第 77 期)
走過從前,邁向未來:我對聖經神學研究班的回顧與省思 (第 73 期)
主禱文是最佳的祈禱範本------兼談《雅比斯的禱告》 (第 70 期)
基督徒可以自殺嗎? (第 65 期)
是應許?或是問題?——生物複製科技的神學省思 (第 62 期)
編者的話 (第 56 期)
所謂「國語」系統之教會的政治參與 (第 56 期)
談讀書——我的學習態度與方法 (第 55 期)
基因工程研究與上帝的創造 (第 49 期)
教會與大專青年——過去、現在、未來 (第 48 期)
「複製人」帶給你一些困擾嗎? (第 45 期)
未婚懷孕的人可以在教堂舉行結婚禮拜嗎? (第 43 期)
選擇是一種勇敢和美麗  (第 41 期)
從基督教倫理學的觀點看同性戀 (第 39 期)
福音與文化 (第 38 期)
普世教會協會及其社會倫理之簡介 (第 36 期)
買本現代中文譯本來看吧!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59 期 台灣教會@21世紀 (28-3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59期  2017年  4月 台灣教會@21世紀 159
本期主題:台灣教會@21世紀
發行日期:2017/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台灣教會@21世紀
長老教會2000年之後的宣教策略、成果和面對的問題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公共事務參與的轉變
在諸宗教中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多重層殖民脈絡中建構自我的原住民族教會
長老教會青年與長青,當代對話的身份與機會
不斷再思何為「宣教」
叫人得生命的包容性共同體——「2000年之後PCT宣教回顧與前瞻」回應與討論
「背十字架跟從耶穌」太沈重了?
回家路
阿美族第一位信徒「涂恩綢」(Intiw)
復活節審思:向著教會說話的《沈默》
沉默,與其巨大的迴響
台灣基督教史血淚斑斑的一頁––淺介曾慶豹《約瑟和他的兄弟們》
青年在教會的角色
慶賀《新使者》「母語葡萄園」十週年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3】不時刊做伙ê廣告(下)
一起學習讓上帝的話甜如蜜--我們的查經班
看見,得生命
第一次的神研班
我們都是上帝的孩子
上帝記念著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