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50期 這世界繽紛多元
字級調整:

大專世界
※神の家族
關鍵字:
作者/盧恩萱 (篤行教會青年)

兩年前參加完UCCJ(註1)普世青年交流計畫之後,我的夢想即是渴望於兩年後在自己的土地接待日本基督徒,因著曾經被服事過,而想成為服事他人的角色。而上帝在這兩年間不斷裝備我,透過與日本朋友、牧師的信件來往,以及學校日語課程的修習,都讓我在其中不斷精進自己的能力,這些都是上帝操練、預備我能夠於兩年後的這個夏日,有能力接待、服事日本青年。

※萬事都互相效力

原本我滿心期待能讓更多日本人認識臺灣,但是最後UCCJ回報的人數只有兩名,使得我有點失望。但是神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在兩名日本青年的情況下,我們反而能更完善地接待、照顧對方,也能透過一對一的翻譯,更專心地察看對方是否理解語意。

日本青年抵達當天,我們接獲UCCJ通知還會有另一名青年於第二個禮拜抵達,ひかり聽到這個消息,馬上和我分享說,當初自己得知UCCJ只有他們兩名青年參加這個方案時,她很苦惱,四處詢問朋友,卻沒有人有時間或意願,當時她向上帝禱告,至少再有一位青年參加,直到他們抵達臺灣,這樣的期待依然未實現。但是出人意外地,上帝真的聽了她的禱告,讓她的朋友小林七海決定參加這個Youth Mission,另外當初她邀請七海一同參加時,是希望這名慕道友能夠透過此趟行程,更深地了解信仰,而她相信上帝會回應這樣的禱告。

※ 2012EYEP(註2)成為普世態度的根基

行程中我有時候會想著,當我在分享或探究議題時,是否有半個我仍眷戀在過去EYEP的回憶,而無法以新的態度來接納新的群體,甚至產生比較呢?然而在淡水的某個晚上,一起參加2012EYEP的團員來與我們相會,其中一名好友分享著她即將前往日本參加另一個營會,卻又渴望繼續陪伴我們,但是她思考之後,還是決定前往日本,因為不能一直停留在過去。這段分享也讓我在之後提醒自己,2012年的經驗是我的根基,即使我想要從與日本青年的互動中,尋覓出當初某些回憶,但是過去無法駐足,兩年前所參加的EYEP不是緬懷的拉力,而是促使我向前的動力,在彼此不斷前進的腳步下,我們都將在各自的崗位上日漸成熟,而能在未來再聚首時,知道彼此在上帝的懷抱中過得很好,並且深愛彼此。

猶記得在兩年前的EYEP中,我的情緒高潮迭起,因此我原以為今年也會經歷許多的感動和衝擊,被行程的內容與談論的議題所震撼;然而我的心情很平順,沒有太多的高低起伏。我開始明白「普世」不必然需經歷震撼,才能有所體會,它可以是細水長流,不斷在生命中實踐與反思,可以透過祥和的對談來理解對方,可以透過不作聲的耕耘與土地結合,也可以透過最平常的生活、態度來讓對方認識生在這塊島嶼上的我們。這也使我思索到信仰生命亦是如此,不一定要透過巨大的改變或挫折才能明白神確實與我同在,應要感謝我能從最單純的生活中,認知神與我同行。

※破碎,被神重建,而能有勇氣擁抱他人

第一個禮拜的認識與磨合,讓臺灣青年的同工、兩國青年的相處得到一個平衡,但是在第二個禮拜,這樣的平衡因著新成員七海的加入而開始產生變化。當原先的互動模式已成為共同的習慣時,其實會因著稍微被調整而產生不適應,破碎原有的平衡,再取得新的平衡是不易的,當原先的成員已逐漸形成一個熱絡的圈子時,該如何學習去接納新的成員?當我們已有了一個禮拜的共同回憶之後,又該如何讓新的成員融入我們的經歷之中?就我而言,我的心境與舉止無法瞬間調適完善,我體會到自己已和兩名日本青年非常熟悉,對於需再兼顧新的成員此事,其實感到些許分身乏術,即使內心深處明白應要讓七海在短短一個禮拜中獲得更多東西,但是種種不習慣,讓我在潛意識當中自然選擇與ひかり和ゆたか聊天、相處。

除了感受到原有的平衡被打亂之外,我也無法完全接納七海部分的習慣,也不確定她是否明白此趟交流的意義與目的,若她只是希望能增廣見聞、學習不同文化,是件可惜的事情,我盼望她能明白基督信仰在這個行程中的價值,但是既有的成見讓我無法敞開心胸擁抱她,只能將對她的期待放在禱告當中。奇妙地,最後一晚於安平老街遊覽時,獨自閒晃的我與七海在某個攤位巧遇,便開始與她一起逛街,那天晚上已忘記我們一起吃了甚麼、買了甚麼,卻記得那是上帝帶領我更認識她的時刻,因著這樣的巧遇才能夠與她分享信仰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才能夠有機會告訴她臺灣核能議題的進展,也才能夠明白在EYEP行程中,基督信仰與生命、社會的連結遠比個人成見重要。

原來「破碎」的實踐比想像中困難,但是上帝確實讓我體會何謂破碎,我發現在行程中,我並沒有積極想了解她,成見阻擋了我們的認識,但是神破碎我,讓我能夠有勇氣去擁抱她,回頭去看她尚未來到臺灣前的心情分享,才發現她是明白這趟行程的意義,她是明白上帝同在這個過程當中。很感謝上帝讓我能了解七海,了解她是善良的女孩,了解她渴望認識基督信仰與這塊島嶼,也感謝神讓我能在最後給她緊緊的擁抱。

※以專業回應信仰與社會

我覺得EYEP是普世的起頭,眼光必須放在行程結束之後,當我們各自回到自己所屬的信仰群體之後,能有甚麼回饋?整個行程中接觸了核電、土地、環境永續、偏鄉發展、原住民文化保存等多方議題,回到日常生活之後,我們是否還能繼續用心關注這些議題的發展呢?我也反問自己,原住民這個族群涵蓋種種議題,原住民部落總是在暑期時段被各界群體所叨擾、關懷,但是這樣的幫助又僅止於短暫幾個月,反而沒有實際效益,我自己是否只是在這個暑假因著實習工作、普世行程,而對原住民相關議題有所探究?我是否能繼續關懷他們呢?

行程最後,臺灣青年進行一個戲劇呈現,分別以人與人、人與生態、人與廢核、人與社會、人與信仰等五種角度,如何在十字架上達成平衡為軸心,為整趟旅程做總結與回應。戲劇裡的各種平衡都因著團員的參與、對議題的接觸和了解,而能取得平衡;然而我覺得在現實社會中存在著私利、漠不關心,達成平衡是困難的,我想我們所呈現的戲劇是對上帝國實現的期待,儘管實踐這些平衡是遙遠的,卻是每一個人所渴望並且需學習的。臺灣這個小小的島嶼上,存在著種種課題需要眾人一同關心與回應,但是一個人無法關注全面性的事情,記得在第二次晨更,ひかり問大家What’s your mission?我期許自己能以信仰為根基,運用自身專業來幫助這個社會,當每個人都能回饋與愛這塊土地時,也許上帝的旨意便能逐漸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了。

※「You are my vision!」

原先期待自己與對方能有更深入且紮實地談論機會,讓外國青年在行程中能多了解臺灣議題、分享基督信仰,然而14天的行程其實非常短暫,我們能給的東西與能力實在有限。但是最後一次晚禱時,ひかり對著身為接待青年的我們說:「You are my vision!」,當下我很驚訝,我們是如此的渺小,卻能成為他人的vision,「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我們的言行舉止確實會影響外國青年,日本青年們期待回到自己的教會、生活之後,將所見所學、所體會的一切分享給其他人,他們希望日本基督徒也能開始關心自己的國家,而非只處於自己的教會當中,他們希望日本青年能像臺灣人一樣,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關心社會上所發生的事情。原來我們所談論的議題,我們所持有的態度、信仰價值,也許能成為他人的祝福,以生命影響生命,在未來也許能夠影響更多的日本人。

※在上帝的愛裡成為真實的契友

很感謝上帝,讓我在短短兩個禮拜中,結交到似乎早已熟識許久的好友,找到能願意彼此坦誠相待的朋友是件幸福的事情,上帝的愛很奇妙,在我兩次普世交流事工當中,都讓我遇見能一起在祂的道路上同行的摯友。此外也因著這次參與EYEP的成員和兩年前有所重疊,讓彼此能互相認識,又加上三名團員在結束臺灣EYEP行程之後,前往日本參加青年大會,於是屬於兩國青年交流的網絡逐漸擴大,因著普世的連結而循序漸進。從兩年前直到如今,這樣的朋友圈持續來往、關心與代禱,這個朋友圈不只是朋友圈,而是一個永恆且真實的團契,因著神在我們當中,而能跨越國界與文化的鴻溝,我相信這樣的團契將不斷地擴張,從臺灣到日本,從UCCJ的基督徒到PCT的我們。

註1:UCCJ為日本基督教團(The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in Japan)之英文簡稱,其為日本教會界規模最大的多教派聯合教會組織。

註2:EYEP為PCT青委會的普世青年交流事工(Ecumenical Youth Exchange Program)之英文簡稱,其內容主要是與普世夥伴教會進行交流──在臺灣接待外國青年或是至國外被當地教會所接待,在當中學習普世的合一,並讓對方認識臺灣。

同作者相關文章:
留美學生看臺海 (第 188 期)
青年之於共同體, 總是無奈 (第 172 期)
當教會成為霸權 (第 162 期)
※神の家族 (第 150 期)
我們是誰 (第 14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50 期 這世界繽紛多元 (70-7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50期  2015年  10月 這世界繽紛多元 150
本期主題:這世界繽紛多元
發行日期:2015/10/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這世界繽紛多元
《新使者》150期的省思
在多元社會中的基督徒公民
基督教原本繽紛多元
如何放下歧見
培養跨越文化的多元溝通能力
妳是我的姐妹
多元又平等,這塊島嶼的驕傲
我在馬來西亞山城牧會
從香港參訪反思教會與社會的關係
在基督信仰之上創作
台灣教會界的女先鋒──李明安牧師
每一顆石頭,都是以愛之名
回顧後勁反五輕運動
讀經筆記20 「短視」m̄是台語
敬覆「否定的否定敢m̄是肯定」
你跟上主摔角沒?
※神の家族
與永恒交會:記「我愛台灣宣教營」
用愛與非暴力開創島嶼天光
彼此代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