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03期 阿拉?佛祖?主上帝?
字級調整:

交流站
敬拜讚美與長老教會
關鍵字:
作者/柯玲真 ()
  當教會訓練敬拜讚美團時,我們以為只是音樂技巧的訓練,卻不知帶來了各種的崇拜神學。是國度神學呢?是所謂流暢式的崇拜呢?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認同這神學?

  每個時代有他自己的新歌,我們這個世代的新歌有歐美及本地的新聖詩,有敬拜讚美短歌,有追求合一的泰澤詩歌,也有世界各地如《世紀新聖詩》中所呈現的亞洲、拉丁美洲、非洲,以及台灣原住民的聖詩。其中不少教會獨鍾敬拜讚美短歌,各地的敬拜讚美團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敬拜讚美短歌源自靈恩派教會。在教會歷史中有一個教派叫莫拉維亞弟兄會,個人認為他們是靈恩派教會先驅之一。這個教派在西元1457年?已形成,歷經逼迫,隱藏幾個世紀之後,在1727年8月13日的聖餐中,他們經歷到了所謂第二個五旬節的洗,自此莫拉維亞弟兄會重新活躍。在《禮儀和崇拜的新字典》中,佛依(J.H.Foy)寫道,即便是在1566年之前,當剛成立的路德派及加爾文教派的崇拜儀式仍頗繁複時,弟兄會的禮拜儀式便已非常簡單創新,也包含了現代敬拜讚美的一些元素:包括吟唱多首詩歌,朗讀詩篇、福音書、書信,以及講道。在這之中,自由的禱告伴隨著聖經的朗讀及講道。而會眾的詩歌一直在這個教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因此產生許多著名的詩歌作者,如親岑多夫伯爵(Zinzendor)等人。

※ 八○年代第三波靈恩運動影響長老教會
  靈恩派在近代的復興,我們可追溯到1906年洛杉磯地區由黑人領袖西摩(Seymour)所領導的所謂第一波五旬節運動。從那時起,靈舞、說方言,及按手醫病便進入了靈恩派的公共崇拜中。而靈恩派第二波的重大突破則是1960年代,它的影響力逐漸進入美國改革宗主流教會甚至天主教會中。普林斯頓神學院畢業,曾任?於富勒神學院的唐.威廉斯(DON WILLIAMS)描述他們的崇拜如下:以方言唱歌;隨著司琴彈奏著自由流動的和聲,會眾隨時在受聖靈感動時加入吟唱,多是一些不斷反覆的短句;而自由站立、舉手向天等身體語言也開始出現在這一時期的崇拜中。台灣在七、八○年代也受到這一波靈恩運動的影響。讀大學時,在台北和平長老教會聚會,便曾經跟隨著團契中的兄姊去公館參加錫安堂的聚會,那時的敬拜由榮耀秀教士帶領,記得那一次的司琴貝教士彈奏著自由流動的和聲時,帶我去的姐妹應是受聖靈充滿,起身輕輕的持續唱著〈哈利路亞〉,令我記憶至今。

  今天的台灣教會,不管是自覺的——例如那些真正的靈恩教會,如錫安堂、宣召會、真道教會、從宣召會蛻變的「城市生命泉」;或是不自覺的——例如接受各路人馬對敬拜讚美或第一手或第二手教導的長老會,多少都移植了上述幾個時期靈恩教會崇拜的一些表象。然而,影響今日長老教會敬拜讚美團最深的當屬1980年代,由約翰‧溫柏(John Wimber)及其帶領的加州蒙雅教會(Vineyard Church)所發展出來的第三波靈恩運動。

  溫伯本來是爵士樂手。根據唐‧威廉斯的敘述,溫伯認為敬拜讚美本身即是目的,它不是讓會眾預備心,或準備領受神的話,也不是為宣教。溫伯的「國度神學」(Kingdom Theology)認為當讚美獻上時,神就來到祂的子民中間,讚美將神的心引向祂的子民。溫伯也認為在敬拜讚美當中,神會賜下先知的言語和異象,因此第三波教會會用很長的敬拜讚美來「等候神」、「聆聽神」。對於溫伯來說,崇拜的要素包括敬拜讚美(歌唱)、神的話(講道)、按手禱告(牧養時間)。而敬拜讚美更有五個階段:(一)宣告、邀請;(二)建立關係,包括與神以及與會友之間的;(三)揚聲讚美;(四)俯伏微聲敬拜;(五)終於進入神與人建立起親密關係的階段。從南到北,我們的長老會——許多是不甚了解的情況下——多少都受到這所謂「國度神學」的影響。包括很長的短歌時間,聚會剛開始便請前後左右的會友或用言語或用肢體語言彼此建立關係,甚至歡迎朋友;短歌先是讚美的,再是輕柔的續之以高揚的。這是受第三波靈恩運動影響所產生的禮拜形式。

<未完待續.....>
同作者相關文章:
敬拜讚美與長老教會 (第 103 期)
敬拜讚美與長老教會 (第 10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03 期 阿拉?佛祖?主上帝? (55-5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03期  2007年  12月 阿拉?佛祖?主上帝? 103
本期主題:阿拉?佛祖?主上帝?
發行日期:2007/1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真宗教‧真合一‧真和平
目錄s/
從普世觀點看宗教對話
現代伊斯蘭與宗教對話
宗教對話有助於化解宗教衝突嗎?—— 一個基督宗教的觀點
在他人身上發現天主——馬天賜神父的宗教交談之路
在生活中對話‧在合作中對話
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理性傳統與宣教遺傳看宗教對話
上帝的選民
李嘉嵩牧師和岡仔林的早期教會和信仰
從〈當聽天使在吟講〉到〈平安夜〉故事的流傳
與神的福音錯身而過的鬼才——淺談日本文學家芥川龍之介的「切支丹作品」
王建民現象——被扭曲的台灣棒運
台灣民間宗教的儀式代表什麼?
敬拜讚美與長老教會
向未信者「傳福音」?
寬恕,帶來療癒——我讀《寬恕,我唯一能做的》
魚香茄子
親近土地‧提倡人權——日光青年單車環島行
走入校園‧走入世界—文賢教會的校園福音事工
當意念改變,似過往雲煙
需要被關心的學長姊
我參加「真長青」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