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81期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流金歲月——走過長青團契與教會的生活
關鍵字:
作者/張軒愷 (逢甲畢契,台灣神學院神研所學生)
生命的轉捩點
  佇立台神校園一隅遠眺校園對岸的山麓,思想著馬偕於滬尾上岸的圖像,驀然一驚原來吾人正與他凝視著同一座山——觀音山,一百多年的時空差異仍阻隔不了我倆在台神的相遇。漫步到校園一角凝視馬偕銅像,靜默坐在他的跟前,在他的陪伴下思索著我為何會在這裡。

  七年多前的逢甲似乎是個惡夢,原本只是隨手一填的學校,竟成為大學歲月將要度過的地方,心中十分不悅。成功嶺放假時,有機會到逢甲一窺,適逢校園整修,漫天塵土更加深了離去的念頭。沒料到台中、西屯、逢甲竟成為生命的轉捩點,在此經歷了如以色列人般的曠野生活,有拜金牛犢離棄上帝、抱怨上帝究竟在哪裡,也有領受嗎哪與鵪鶉的恩典、火柱與雲柱的帶領。透過一連串的打破與重建,如今才會佇立於嶺頭。

團契之歌
  回首那段色彩炫麗的年少時光,團契、教會則是交織這段黃金歲月的推手。一個流浪於父家之外的浪子於初到逢甲的日子,團契曾是那麼的熟悉但卻都讓它留在回憶裡,每每在門外徘徊卻不敢踏出那進門的步伐,總是抬起那顫抖的手想叩門卻又含淚放下。歷經幾次學長姊到宿舍的探訪,表面總是放蕩不羈的表示沒時間、不能去團契,但內心深處對於回到團契的吶喊與渴求總是不絕於耳。有次給了自己一個合理的理由:「給學長姊們一個面子,不要每次都拒絕他們。」當次有位長老正好在分享「浪子回頭」的比喻,心頭一驚,感受到被父親緊緊擁抱,並且穿金帶銀。是的!我回到父的懷中了。

  在團契的日子裡受到契友們各方面的關懷,包括了生活、課業、交友與靈命,共同的服事讓大家產生一股化不開的「革命情感」。在大夥意氣風發的青春歲月裡,有著彼此共同的回憶,不管是挑燈夜戰的彩排或佈置,亦或是面紅耳赤的為事工爭論不休,甚至是吃宵夜聊是非到三更半夜,都是大家用年輕歲月譜下的團契之歌,大夥因著基督信仰凝聚在一起,組成一個屬於上帝子女的生命共同體。

教會與神研班
  教會生活則是團契生活的擴展,教會裡在牧者的關懷與長執的協助之下,讓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毛頭小子參與教會許多服事,教會以寬厚的態度允許我們做許多的嘗試,並且包容我們的錯誤,讓大夥從失敗、挫折中成長,屬靈長輩們不厭煩的諄諄教導,讓這些毛躁小子在教會的服事中逐漸成熟、穩重,漸漸形塑出明日教會棟樑應有的氣度與風範。在這裡,遊子們得到屬靈長輩的指導與關懷,使這群外出學子感受到如同自己家鄉教會一般的溫暖,並且為畢業後的教會服事打下深厚的基礎。

  神研班則是那段歲月的重要媒介,縱使有人戲言那是「長青的大拜拜」,也有人說那是「預讀一年份《聖經》的補習班」,不管如何,那都是一個安息的機會。在一連串團契繁雜的事工、教會忙碌的服事之後,需要一個時間可以安靜自己,讓自己完全沈浸在《聖經》之中。雖然從早到晚都浸潤於《聖經》與註釋書之中,但心靈與上帝交會則別有一番滋味,平時的服事往往是在「動態」中與上帝相遇,在神研班裡卻是「靜態」的。藉著這一個禮拜的時間,反省自己與上帝的關係、省察自己服事的態度、思考將要如何回應上帝的恩典。一段時間的安靜與思索,讓接下來的服事更加有力,也使得人生旅途的方向更加明確。

竭力陪伴的輔導們
  回顧那段引領上嶺頭之路,這段流金歲月著實令人難忘,團契與教會的生活歷歷在目。這段成長歲月中,許多的「朋友」一路相伴,特別是大專中心的輔導與教會的牧師,某個角度來看他們是信仰的前輩,但他們願意放下身段成為朋友一路相隨。這些「朋友」願意花時間跟團契這些乳臭未乾的小子鬼混,縱使戰到三更半夜他們也奉陪到底;他們也不會拘泥在固定時段出現,反而時常在不經意的時刻現身。這些「朋友」不因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大放厥詞就冷眼相待,反而願意促膝長談直至天明,並且隨時候教;這些「朋友」在學生不管上山還是下海的活動中,總是如影隨形的隨侍在側,甚至義務擔任司機也無怨無尤。

  這些輔導效法了基督「看不見自己」的樣式,常常將家庭拋諸腦後,以學生的事務為重,讓學子們感受到這些牧者無私的關懷與牧養,在他們的言行舉止中領受耶穌基督的教導,這是一種身教,如同保羅所言「你們要效法我,如同我效法基督」的親身教導。這種沒有距離的直接牧養,對信仰正處於萌芽的年輕學子而言正是恰到好處,因為一位「知心好友」近距離的行為模範比權威式的教條宣講還有影響力,信仰的火苗也逐漸在這少不更事的大專青年心中燃燒。

期待傳承
  抬頭仰望馬偕銅像不禁潸然淚下。馬偕謙卑自己,用盡畢生心力陪伴他所熱愛的台灣;牧長、輔導亦謙卑自己,用盡心力陪伴這些學生羊群。原來謙卑自己、竭力陪伴是信仰火苗不斷傳承的要旨。過去的學生工作如此,今日的學生工作呢?
同作者相關文章:
進出之間——一個宗教社會學的觀察與思考 (第 197 期)
安啦,免驚? (第 107 期)
編‧讀交心談未來 (第 100 期)
他應該是/不是長青人 (第 95 期)
流金歲月——走過長青團契與教會的生活 (第 81 期)
菜鳥上路 (第 5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1 期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17-1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1期  2004年  4月 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81
本期主題:大專工作與地方教會
發行日期:2004/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
目錄s/
大專工作的獨特性與必要性——牧養長青團契的挑戰
大專工作現象的描述與分析
對上帝說是——如何調解大專工作和地方教會的對立
長青團契與地方教會
流金歲月——走過長青團契與教會的生活
大專工作的伙伴——教會
地方教會如何支持大專工作
愛在東榮——當東海長青遇上東榮教會
「赤腳大夫」許定田長老
網路——青少年的天堂?父母的惡夢?
在禮拜中與上帝相遇
為教會與社區搭一座橋--台南湖美教會社區事工
我看「成功神學」
愛情——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基督徒如何看演化論?
跌碎「傲慢」的家訪
從猶大出賣耶穌看當今台灣的政治人物
漢城街頭的歌聲
讀冊出頭天?——《但以理讀書法》的暢銷迷思
「魔都」上海行
別傻了,婚前怎麼不是問題?
人性與語言的共通性
盛開百合的幽暗山谷
教會、團契和我
「東北亞和平會議」參後報告
張愛玲到哪去了?——神研籌委週記
分享是最大的神蹟
成為另一個保羅
將感動化為行動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