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名叫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來敬拜上帝。她聽見了,主就開導她的心,叫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使徒行傳16:14
使徒保羅有個異象,他看見有位馬其頓人呼喊著:「請來幫助我們。」他了解這是上帝要他渡海把福音從亞洲帶到歐洲,開啟基督教在歐洲的傳播。我們都很好奇,為何就再也沒有任何有關這位馬其頓人的記載了?這段經文的焦點其實是在名為呂底亞的婦女身上,她來自亞洲,但已定居歐洲很長一段時間,她擁有販賣紫色布疋的事業,由於紫色是昂貴的色料,可以想像她是位是事業成功的婦女,住在一間氣派的大房子,但她不只是物質富裕,心靈也是富裕的。
雖然呂底亞經濟相當富足,但這樣的生活無法給她真正的滿足,她總是在尋求人生更深層的意義,希望找到她問題的答案。她喜愛儀式,每逢安息日,她總是放下忙碌的生意,到河邊散散步。河邊是可以舉辦洗禮儀式和與人交談的地方,在那裡,可以悠閒地把雙腳浸泡在水中,安靜地祈禱;所以她喜愛這樣的地方,她可在此處得到內心平安和啟發。
那天,保羅和他的朋友在尋找當地的猶太會堂,他們認為會堂應會是在可以有洗禮儀式的河邊,果然沒錯。我很想知道保羅跟呂底亞說了什麼,他們談論些什麼?我們該知道嗎?但最重要的是,上帝開導了呂底亞的內心;我不禁想到若非有上帝的祝福,我們的談話,寫作和講道都會是徒勞無功。呂底亞跨出信心的一步,她熱情地邀請並說:「請到我家裡來住。」她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誠摯地邀請;因著她的款待,歐洲第一個基督教社群就在此奠基萌芽。多美的故事!
若這是歐洲的基督教歷史起源,那我們的現況如何呢?是否仍能說歐洲還保有基督教精神呢?還是我們該習慣基督教早已是日漸式微的一群少數群體,宣教士根本沒有影響力和說服力了?復興的靈風是否能再次振奮歐洲的教會?
基督教在歐洲的發展源自一位婦女,她心胸寬廣且善待客旅,敞開自己的屋子招待歐洲腓立比的年輕基督徒。呂底亞之後還有回到河邊那個遇見保羅他們的地方嗎?是否有與其他人一起禱告祈求神增添她的信心、盼望和愛心嗎?也許這也是我們該做的事——回到那同樣的地方,信仰的源頭,祈求神深化我們的信仰,有堅定的盼望與愛心。
我們為強烈世俗化的歐洲祈禱,歐洲人被定義是消費主義的擁護者,且極度自我為中心,他們鮮少敞開自我的家園來接納那些來自不同文化的人。
祈禱文
親愛的上帝,請賜下憐憫。我們為像呂底亞的婦女祈禱,她們的力量來自信仰,大方地敞開心胸,歡迎款待那些出現在人生旅途中的過客。祈求聖靈的大能吹拂過歐洲,祝福並復興歐洲,讓這塊大陸成為世界、歐洲人和非歐洲人的祝福;願歐洲扶持及鼓舞軟弱的人,帶給哀痛的人力量,以喜樂鼓勵焦慮的人。
Dr. Margriet Gosker是對女權運動有興趣的普世神學家,受荷蘭新教教會敬重的榮譽教授,也是荷蘭教會協會的信仰與教制董事會的董事(Faith and Order board of the Council of Churches in Netherlands)。她在歐洲的中心布達佩斯取得博士學位,曾替自己的教會籌備主辦了新教五百周年紀念活動,更在教會事工上,爭取婦女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