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70期 教會平權嗎!?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探/由工作場域或教會內實際案例談教會性別平權的教育
談教會性別平權的教育,以及相關建議
關鍵字:
◎ 作者 /陳玉楨 (主任/勵馨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
  聯合國婦女署互動網站中提及:「全球每三個女性中,就有一個曾遭受身體暴力或性暴力,且施暴對象大部份是親密伴侶,如果是性騷擾,那麼數字甚至更高。」

  不知道讀者讀到這一段文字有什麼感受及想法,也許可能會覺得性別暴力離自己很遙遠?懷疑這個數字的真實性?認為這應該是沒有人權的國家比較嚴重?有以上的感受及想法,並不意外,因為性別暴力事件,浮出檯面的都只是冰山一角,實際案件數遠遠超出我們所聽見和看到的;其實每一個國家和文化的性別暴力狀況都很普遍,包含歐美國家,只是在低收入國家,確實有更高的比例。

文化及生活中處處可見的性別不平等

  在COVID-19疫情期間,全球發生家庭暴力的通報數顯著增加。2021年台灣家暴通報案件高達14.9萬件,比2019年增加了16%,每個人因著疫情被迫關在家,疫情帶來的工作及經濟壓力,讓家庭暴力隱密性的加劇發生著,全球文獻指出失業與經濟問題是家庭暴力的危險因素。

  筆者印象深刻,某一個外國品牌的奶粉廣告,暗喻男性不會照顧小孩;台灣某一家連鎖超市為了宣傳,推出系列廣告,傳達了「女性是理所當然的家務勞動者和家庭用品消費者」的概念。在此,筆者想說的是,廣告也許可以讓人莞爾一笑,但卻強烈傳遞了性別刻板的意識形態。廣告象徵了我們每天的生活,當這些元素每天都在廣告中出現,沒有男性在做家務的圖像時,會不會讓人以為女性處理家務是很理所當然的!?

  然而,性別不平等並不是女性專屬,雖然女性受暴的比例仍然是多數,但男性受暴的比例卻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經衛生福利部統計,2021年全台男性受暴被害人達42,274人,佔了35.7%,相較2017年增加了6.4%。筆者認為性別不平等,不只讓女性受苦,任何性別在不平權的底下,都是受害者。

男性有說不出來的苦、女性有不斷訴說的悲、其他性別有難以被理解的傷

  筆者在助人實務現場,看見父權文化的壓迫,讓男性有說不出來的苦、女性有不斷訴說的悲、其他性別有難以被理解的傷,特別是男性在男子氣概裡包著憤怒、脆弱和無力,假裝自己沒事,壓抑著情感。不管是哪種性別,當人在情感或親密關係中受傷時,都渴望被溫柔承接,以至於能夠勇敢表達並擁抱脆弱。

  實務中也發現,受害者年齡有下降的趨勢,此外,雖然網路發展快速,然而,受到熟識者施暴的案件仍然是多數。以勵馨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近三年的統計,18歲以下的性侵事件,包含18歲以下的兩小無猜,相對人以現實生活接觸的人居多,像是男女朋友、同學、直系或旁系親屬等,網友的比例僅佔案件中的一小部分。

  那麼,2017年在美國發起的MeToo運動,終於在2023年延燒到台灣,不禁要問為何台灣延遲了這麼久?為何台灣的人們這麼容易放棄追討屬於自己的公平正義?為何受害者決定隱忍?台劇<人選之人>的「我們不
要就這樣算了」,給了許多人力量,願意打開塵封已久的事件及隱忍的傷。然而,當浪潮退去,除了修法之外,我們是否能夠記取歷史教訓,通往性別正義的追尋之路?尤其目前揭露出來的事件數,只是寥寥可數,性別暴力的黑數永遠只能推估,黑暗有多深,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教會作為信仰生命的載體,如何認知與實踐性別平權的意義

  回到教會場域,教會作為信仰生命的載體,如何認知與實踐性別平權的意義:

1.教會中的黑數:我們可能都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在教會組織裡,行為人經常會藉著自我形象的經營、關係的操弄,甚至權力地位等,而產生了集體性的否認力量,讓其他人可能也都相信行為人的聲音,教會集體的包庇、眼不見為淨,甚至反指控是受害人行為不檢,質疑一開始沒有說出來就是有鬼,讓許許多多的受害者不敢也無法勇敢站出來、發出聲音。因此,教會需要實際認識真相很有可能只是沒有「發聲」,不是沒有「發生」。

  教會看重弟兄姊妹的關係,講求彼此相愛。在教會聚會團契時,可能容易拿著弟兄姊妹的關係之名,而行性別暴力之實,不管是開黃腔、身體的不當碰觸、跟蹤騷擾還是任何可能讓人感到不舒服的行為,容易在關係中,忽略了彼此需要尊重的身體界線、關係界線及情緒界限,當有人跨過了那條線,也容易因為顧慮關係而作罷、不計較或隱忍。因此,在教會中,我們可能都是受害者也都是加害者。

  教會需要開放地將性/別放到檯面上對話,並讓會友了解在教會發生相關事件時,可以如何因應、進行的程序及相關資源,不隱晦地、羞恥地、控制地,有意無意逃避相關的話題,避免讓問題發生時,受害者只能自責、犧牲、隱忍、顧全大局,或是默默離開,而加害者又繼續躲在關係中,用無知、否認和解釋來掩蓋,以破除迷思,並達預防效果。

2.教會中的性別教育:學習性/別實踐的倫理議題。

  教會中談性很尷尬?教會裡不會發生性別暴力?其實教會不該迴避,把教會區隔於社會文化之外,以為教會是化外之地,不會被世俗沾染。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在2023年2月15日修正,其中明訂幼兒園應實施性侵害防治教育宣導,另外,《教保服務人員條例》也在2022年6月於立法院三讀通過,其中增訂所有教保人員需接受每2年3小時的性平必
修課。

  當政策制度已全面實施性別教育,教會不該只是談道德教條,持續避開性/別議題。筆者從實務經驗發現不管什麼樣的年齡,長者或兒童,在現今網路發展快速的年代,都有可能遭受到性別暴力。過去在校園或教會辦理性別教育時,容易忽略家長的角色。許多大人以為教導性教育,只會讓孩子提前開始性關係,結果讓性別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教會應針對不同年齡,設計不同內容、多元、體驗形式的性別教育,透過全齡的性別教育,讓教會了解性別的多元性及性別暴力的本質,並思考性別實踐的議題,不再是教女性或兒童將自己視為理所當然的受害者,否認自己的自主性,以藉此逃開傷害。每個人如何在互為主體的關係中,學習愛神愛人的使命,並發展自己的性別認同。

搭建對話平台,促進信仰群體的每一個人,有能力去愛並互相尊重、善待彼此

  國際聯盟提到唯有促成團結,透過國際輿論與力量去影響獨裁國家,才有機會讓全球達到性別平權。

  筆者認為在教會中唯有搭建起對話平台,促進信仰群體的每一個人,有能力去愛並互相尊重、善待彼此,讓受傷的人能夠走上修復療癒;相對人願意承擔責任、勇敢認錯;旁觀者不再只是喊打喊殺,只是局外人,才有機會實現性別平權,讓每個人都能在沒有性別歧視與暴力的環境中成長,並享有生命應有之尊貴與榮美。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探/由工作場域或教會內實際案例談教會性別平權的教育 (第 470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70 期 教會平權嗎!? (4-18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70期  2024年  3月 教會平權嗎!? 470
本期主題:教會平權嗎!?
發行日期:2024/3/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MeToo, me too
主題探討/淺談性別三法的修改重點及修正意義
主題探討/探討教會性騷案件正向處置的經驗
主題探探/由工作場域或教會內實際案例談教會性別平權的教育
主題探討/教會牧者的平權困境
主題探討/友善女性領導者的教會
主題探討/教牧關顧人員如何協助性創傷者走出創傷並重新賦能
婦女新眼光/在有限裡 榮耀上帝
小錢祈禱網/齊來領受祝福
小錢祈禱網/由內由內而外的轉變
肢體交通/ 善沒有行動就是死的
悅讀繪本/活了100萬次的貓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信靠主的人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記念宣教師的佳美腳蹤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聖經十誡如沐春風的撫慰與省思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佳作)/幸福在我家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