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漁民服務中心
海員漁民服務中心就座落在高雄前鎮漁港旁,前鎮漁港是全台停泊漁船噸級最大,漁獲量最多的遠洋漁業基地,更是外籍漁工人數最多的第一類遠洋漁港。本中心隸屬於平安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1986年4月27日於旗津漁市場邊成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漁民服務中心」。由旗後教會趙振貳牧師發起至今已34年。回首這34年來雖然台灣漁業現今大部份勞動人力已由從東南亞來的外籍漁工取代,但中心仍然秉持相同的熱忱,持續促進台/外籍海員漁民的福利和權益。
台灣的漁業和漁工現況
台灣可以說是全球漁業強權之一,擁有超過1,100艘台灣籍遠洋漁船與數百艘外籍漁船,漁撈作業遍佈世界三大洋區。按漁業署統計,2018年我國漁業整體生產量約109.7 萬公噸,產值達新臺幣 897 億元。同時我國為世界重要公海捕魚國之一,遠洋漁業平均年產量超過80萬公噸,總產值逾新臺幣430億元,外銷比例占70%以上。依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出版之 2018 年漁業養殖統計年報,我國海洋捕撈及養殖產量在全世界分別位居於第 27 名及 20 名。
台灣身為全球漁業強權之一,這三、四十年來,漁撈業的勞動人口有著巨大的改變,從早期以台灣人為主,逐漸轉變為原住民,然後是引進大陸漁工,至今全船除台灣幹部外,主要勞動力幾乎都由東南亞來的外籍漁工擔任。依據勞動部的統計,到2019年的7月為止,台灣一年引進的外籍勞工約有71萬名;而漁工勞動人口沿近海和遠洋漁業加總約只有三萬多人。雖然比率不到一成,但卻是台灣漁業發展重要的勞動力,也因著他們的付出,為台灣創造出一年好幾百億的經濟奇蹟。
但是,好景不常,我國自2015年10月1日遭歐盟列入打擊IUU(非法、未報告、不受規範)漁業不合作國家警告(黃牌),之後我國開始檢討整體漁業相關政策,並於2016年7月5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遠洋漁業三法,俾使國內法令與國際打擊非法漁業活動接軌。台灣遠洋漁業經歷四年的努力,於2019年6月歐盟解除了台灣漁業黃牌。雖然看見漁業署及產業界全面執行各項管控及加強罰則等措施,但像是遠洋漁業相關條例、基本薪資、勞動環境、人口販運、不當管教、友善漁港…等等議題仍亟需繼續努力。因為身為漁業大國的我們,對於共同維護漁工基本權益及海洋漁業資源的永續發展是責無旁貸。
為海員/漁工提供的服務項目
在台灣的外籍漁工有「境內聘僱」 和 「境外聘僱」兩種管理方式,境內聘僱漁工屬近海漁撈作業,受到勞基法保障,屬勞動部管轄,社會保障比較健全。但是,遠洋的境外聘僱漁工,其勞動環境、社會保障及薪資就相對比較差。境外聘雇遠洋漁工所遇到的困境可歸納四點:第一、他們不受到勞動基準法保障,屬漁業署管轄。他們沒有勞健保的保障,只有意外險和一百萬的身故險。第二、他們工時長:海上作業期間一天工作往往超過12小時。第三、低薪資:在台灣漁船的基本工資每月為450美元,若以國內勞動基準法來看仍有進步的空間。第四、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工作環境:遠洋漁工是處在高壓力、高風險及海上作業時間過久的工作環境。勞動環境的特徵包含髒亂、艱苦、危險、孤單且就醫困難。
有鑒於此,長期以來中心提供的服務包括:
1.海員/漁工工作權益與社會福利等方面的諮詢服務。
2.協助勞資爭議協調。
3.協助被扣及受難船隻之聯繫與家屬關懷。
4.漁工的訪視(登船及醫院、監獄探訪)及生活適應關懷服務。
5.協助特殊境遇漁工急難救助申請及發放。
6.舉辦船員工作權益宣導、講習、輔導等教育活動及出版刊物。
7.各項海員/漁工權益倡導。
8.定期舉辦漁民/漁工相關活動及物資發放。
雖然本中心是個小規模的機構,但我們持續努力地達成「堅守信仰精神,成為上帝的僕人,謙卑服事並捍衛漁工人權,提升漁工權益,成為漁工在台灣的第二個家以及國內外漁民、漁工堅強的依靠與後盾。」之遠大目標。
就像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裡所述,教會是普世的,閣釘根佇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長老教會是一個看重社會不同族群,提供多元性關懷服務的信仰團體。盼望藉此篇文章讓眾弟兄姊妹知道長老教會有一個專門關懷服務漁民的社福機構。主耶穌說:「這些事你們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的,就是做在我的身上。」透過我們的服務及眾教會兄姊的關心、奉獻和代禱,相信這群最邊緣、最底層也最辛苦的外籍漁工夥伴能感受到台灣人的溫暖友善,也感受到主耶穌基督的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