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基督徒一直認定所謂「傳福音」就是「向非基督徒宣講耶穌基督是救主的信息」。
基督徒不論有意或無心,都將「宣講」(或分享)視為傳福音的主要動作,是一種「勸說」別人接受基督教信仰的過程。於是,「講什麼?」「如何講?」「跟誰講?」「在什麼氛圍下講?」…,成為傳福音的顯學。
各個門派的「教會增長術」都針對「講」衍生出不同教導和方法。
但有趣的是,當我們一股腦訓練基督徒「宣講」福音時,卻很少人思考過,為什麼人家要「聽」我們講福音?今天我們就以彼得前書三:13-16的經文,稍微來討論這個問題。
彼得的提醒
你們若熱心行善,有誰會害你們呢?即使你們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裏奉主基督為聖,尊他為主。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理由,要隨時準備答覆;不過,要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要存無虧的良心,使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使那些凌辱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彼前三:13—16)
這段經文延續著彼得前面「基督徒要聖潔、受苦」的教導,基本上是圍繞著基督徒應有的生活模式。彼得鼓勵基督徒,當有人問他們「心中盼望的理由」時,他們要以溫柔、敬畏的心隨時準備答覆。這段經文其實蠻符合基督徒對「宣講福音」的概念。不過卻透露出彼得在「宣講」這件事上一個重要的提醒。
被動或主動
所謂「傳福音」是被動?還是主動?在彼得的思維裡,是先有人來「問基督徒心中盼望的理由」,然後基督徒才「被動」提出說明。彼得並不是要基督徒主動去告訴別人自己「心中盼望的理由」。我認為,這是現代基督徒傳福音時必須思考的問題。為什麼會有人來問基督徒「心中盼望的理由」?當然是基督徒的行為表現令他們欽羨、感到興趣,尤其是在被毀謗、受苦時,仍然有不同的反應和表現,旁人更是想知道原因。此時彼得的教導,是要基督徒把握機會「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眾人」。
現代基督徒在傳福音時常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甚至覺得是騷擾、打擾,問題正是出在這「主動」、「被動」的差別。如果基督徒有讓人欽羨的良善行為,引起周遭人的注意或興趣,主動來詢問基督徒「心中盼望的理由」,此時基督徒對信仰侃侃而談是恰當不過的事啊!但如果人家對基督教並沒有興趣,也不覺得基督徒有什麼不同於他人之處,基督徒仍一心想要宣講福音,就真的是騷擾打擾了。
聖經中「傳福音」的意思
如前所述,基督徒以為傳福音是「向非基督徒宣講耶穌基督是救主的信息」;但是新約聖經中描述的「傳福音」卻不是這樣。保羅、巴拿巴、彼得、腓利等人的「傳福音」,其實是向猶太人宣講「耶穌就是彌賽亞」。這是猶太人亡國以後世世代代所等待的「好消息」(福音)。所以從使徒行傳可看出保羅和巴拿巴是在「猶太人各
會堂」傳福音,因為只有猶太人才聽得懂且在乎保羅他們宣講有關彌賽亞的信息。
所以,初代教會(第一世紀)基督徒傳福音的對象很明顯是猶太人,因為猶太人遵行舊約、信上帝而且在等待彌賽亞,所以當基督徒宣講福音(彌賽亞來了)的時候,他們是聽得懂的。試想,如果保羅傳福音給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會是什麼反應?會認為這是福音嗎?是他的好消息嗎?
我相信蘇格拉底和絕大多數外邦人,都聽不懂且不在意保羅傳的福音是什麼?他們從來都沒有在期待彌賽亞,「耶穌是彌賽亞」這個福音對他們沒有意義。所以,保羅不向「外邦人」傳福音,因為他們聽不懂也不在意。使徒行傳十七:16—34記載唯一一次保羅向外邦人群體傳講上帝提到「未識之神」,請注意,保羅那次完全不講耶穌,不講救贖論、基督論,保羅講的是「創造論」。因為保羅知道那些人聽不懂也不在意「耶穌是基督」這個好消息。
聖經中的「福音」(佳音、好信息)從舊約到新約的意義都一樣,都是指向彌賽亞(基督)的來臨。這是猶太人群體才會關心在意的事情,這是他們世世代代的盼望。所以聖經中所指的「宣講福音」,對象很清楚是猶太人,不是對聖經毫無概念的外邦人。
外邦人和外邦人的使徒
「保羅是外邦人的使徒」是什麼意思?初代教會信徒宣講福音的對象是猶太人,不是外邦人。可是保羅明明就說自己是「外邦人的使徒」(羅十一:13),那怎麼可能保羅不向外邦人傳福音?這裡必須提出一個說明,是基督徒長久以來一直忽略的現象。
雖然猶太人極其蔑視外邦人,但是在新約時代,猶太教卻明顯強烈吸引許多外邦人(尤其是有地位的人士),原因包括簡單莊嚴的一神崇拜、崇高的道德教訓、信徒互相幫補照顧,以及一般家庭高水準的生活等。亦即,在初代教會的時候,其實已經有很多信奉猶太教的外邦人,如百夫長哥尼流(徒十)、迦百農的百夫長等(路七:1—10),但是這些外邦人並沒有真正皈依猶太教,因為在希臘文化傳統的規範下,他們並未接受割禮。沒有行割禮就不會被接納成為猶太人,而被稱為「敬虔人」(或敬畏上帝者,God fear-God fearers),他們加入猶太教、信奉上帝、遵行聖經,但因為沒有受割禮,在猶太人的眼中仍然是外邦人。
新約中提到的信仰基督教的外邦人,絕大多數是這種已經加入猶太教的敬虔人,他們信上帝讀聖經,所以他們聽得懂保羅和使徒們所傳福音。
重新定位「傳福音」
現代的意義和做法
如前所述,初代教會「傳福音」的對象是猶太人(和敬虔人),故以宣講、勸說的方式是可行的。甚至主動去宣講、勸說也不會突兀,因為猶太人就是在等待彌賽亞。是否接受「耶穌是基督」是一回事,至少猶太人聽得懂基督徒在傳講什麼?
但是現代的台灣基督徒,如果面對非基督徒,卻用初代教會基督徒宣講、勸說的方式就不合適了。因為我們現在面對的非基督徒並不信上帝也沒有讀聖經,他們對「耶穌是基督、是救主」是沒有概念、也沒有期待的。向他們「宣講」我們自認為的「好消息」是唐突而無厘頭的。
除非,像彼前三:13—16提到的情況,當基督徒在世界上活出上帝國價值的生活模式,有好的典範和見證,被周遭的人嘉許且欽羨,而主動來親近欲知道基督徒「盼望的理由」,這時候,基督徒侃侃而談信仰、說福音,才會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那般的合宜。
正如《史記‧李將軍列傳》所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樹李樹並不靠言說招引人,但由於其花果甜美,自然會吸引人來到樹下,甚至走出一條小路。基督徒在這個世代若想傳福音,前提還是自己得先活出聖經的教導,有美善的生活見證。不然,就算基督徒有三寸不爛之舌,又有誰會聽而相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