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47期 宣教即生活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社區在地化的宣教
北門嶼,祢同在
關鍵字:
◎ 作者 /潘亞欣 (台南中會北門嶼教會傳道師)
醫療起步的教會
 
位在台南靠海的北門區,民間信仰鼎盛,以海為生,北門嶼教會早期因為設立烏腳病醫療免費診所為民服務外,當時有美援資源的加入更是在地居民生活的重要幫助。在教會歷史中北門嶼曾扮演著醫療公衛及教育的重要角色,當時推動社區事工,居民的主動參與意願相當高,許多家庭更因著教會與免費診所的工作得以有穩定的家庭
收入,穩定的教會信仰生活記憶,使人更容易帶著家人孩童一同經歷基督教信仰,甚至在多元的信仰環境中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回顧北門嶼的過去。北門嶼教會設立至今撒種的工作未曾中斷,早期有孫理蓮宣教師、王金河醫師及謝緯牧師/醫師以醫療宣教照顧許多北門嶼本地與附近的居民,並將基督教的福音種子撒向所有人的心田。而後來到教會的傳道者更擴展兒童與青少年的培育事工,多年後,那曾經居住、停留在北門嶼教會的人,再有機會回到此地,對教會曾給予的關懷與照顧仍舊記憶深刻。而這群福音工作者或是醫療傳宣教者,就是因為看見人的需要,以愛與仁慈成為信仰、生命的陪伴者。
 
主啊,我當作甚麼?
 
2016年8月踏上北門嶼展開牧會旅程至今,也時常自問:「主啊,我當作甚麼?」,回望教會過去的宣教行跡,總是以人的需要做出行動與決策,在行動中走入人群,留下走入人心的信仰腳蹤,北門嶼成為一個聽故事與說我們的故事的教會。60餘歲的教會,過去每三年為一個週期交替新的傳道人,推動每三年階段性的社區事工,在資源和會友同工有限的條件下,仍有上帝源源不絕的恩典,即便再有限的人力與資源下也甘心立志繼續撒種。
 
因人的需要敞開教會大門
 
一天下午,社區的老奶奶牽著小孫女的手來到教會問:「傳道,我們沒有在教會,但是我們的孩子可以來教會學習嗎?可以讓這孩子在教會經歷我曾經歷的教會學習?」因著人的需要,教會開始增加六日兒童工作,除了原本既有的國小生命教育課程、每週故事姊姊愛分享,與在地小學合作,建立與學童關係的起步,也是教會與
學校連結進而關懷學童的重要連絡網,家長隨之自然的來到教會。
 
開放教會的公共空間後,讓我們慢慢的看見事工的推展並不孤單。一次與學校校長的談話中,教會設立「學童課後學習站」與台灣世界展望會、安得烈食物銀行共同投入學童課後學習。在需要的人群裏,不只看見需要,那需要中裡的「更需要者」的家庭也在其中—透過食物銀行的協助不只幫助學童的家庭,也讓教會因食物的發放服務獨居長者。每日走訪社區民成為每日重要日程,而未曾想過的主日下午一對一家庭主日講堂分享事工就此展開,至社區行動不便的長者家中分享主日信息。麻豆新樓醫院與奇美佳里分院更成為教會一大助力,透過教會與奇美醫院共同設立長照A點,連結公部門的醫衛以及大北門區長照ABC各關懷聚點的資源,促使教會與公所建立好互動關係。
 
成為一個接待者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以最基本的水、電費而言,對一個只有十幾位會友的教會,每日二、三十人聚集是沉重的挑戰,這一路確實讓一位新手傳道經驗什麼叫做「北門嶼,同在」—公益太陽能案廠,就在這樣的處境下展開連結太陽能光電設置(雲豹/永鑫/新日光/花旗銀行)的新資源,肩負教會因各項活動所產生的高用電需求。教會過去提供免費的醫療,如今則透過免費的送電照亮社區。
 
 
學生週末聚會
 
孩童一到放長假常常無處可去,教會便透過中會各教會、大專中心的資源,寒暑假固定帶孩童參加營會活動,包括南中主日學大會、冬令營、台語說故事比賽…讓孩童在教會團體中得著福音,幾年下來放假前夕都有家長主動詢問營會事宜。108年新學期的到來,學校與教會進行了一場機器人暑期營會活動,開學後讓孩童可以在週末時間主動來教會參加活動,如今社區的孩童已固定週六日有聚集活動。另外,教會的藝術教室在台灣小螞蟻美術老師的投入下,打造親子共同學習藝術的課程。目前教會主日學的孩童都是因著生命教育、週末聚會等活動而來,教會陪伴偏鄉孩童與家庭,留下信仰的故事。
 
教會與社區連結
 
教會位處北門區行政中心,公部門看見教會在關懷長者工作的努力,便主動邀請教會一同關懷更多長者的需要,教會與公部門的合作增加教會與社區關懷網路的觸角;會友藉此機會走進社區,這對會友而言,無非是神學與信仰的實踐中所說「基督徒必須一手拿聖經,一手拿報紙。」在信仰與生活環環相扣中,我們也一同學習在生
活中實踐信仰。
 
這一路,教會帶著會友與社區居民們走訪關心北門現階段所遇的社區重要議題,看著海岸的沙灘不斷的消失,與居民一同參與活動,也主動參與沙灘復育工作,讓我們在面對自己生長的土地時,建立、養成對它有愛與關懷行動。在我們不斷思考我們如何與居民走一段信仰與生命的道路時,一場823水災突如其來的臨到台灣的西海岸,整個北門區就教會沒有水害,得知公部門的餐點有限時,教會投入提供居民三餐熱食也成了水害時主要的工作,水退後教會連結社會NGO團體共同提供居民所需的民生
物資。災後與芥菜種會共同合辨一場「水害的災後工作坊」研習,當日除了公部門人員的參與,另有社區居民70位,小學生20位,幼兒大班生30位,經由工作坊,除了了解自己的居住環境,也建立居民有機會主動與公部門對話的管道,這三場分齡工作坊,讓大家學習如何善待環境,並在災難中如何學會與社區連結與互助。
 
繼續留下宣教的故事
 
教會走向社區,與居民建立關係,一切都成為上帝榮耀的記號。透過探訪社區,教會得以持續與居民有互動的機會,一方面觀察了解居民生活方式,一方面藉由聊天分享生命,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教會透過社會資源的連結,讓社區相互扶持成為另一種祝福的記號。生命教育以及分享聖經故事,讓孩子不斷的來到耶穌面前,福音灑向孩童的心願正如那位社區奶奶牽著孩子的手說:「我們已經沒辨法改變信仰,但是希望小孩子有選擇信仰的機會。」相信上帝會讓這些種子在適當的時機領人們前進神的國度。年長者因其傳統宗教無法改變信仰,但他們默默支持教會事工成為教會的另一個力量。相信上帝會在這社區繼續帶來平安與喜樂,留下宣教的故事。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社區在地化的宣教 (第 447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47 期 宣教即生活 (6-18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47期  2020年  5月 宣教即生活 447
本期主題:宣教即生活
發行日期:1900/1/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福音向前走
幹事的話/走過疫情,分享愛
主題探討/上帝要我們做甚麼? 「傳福音」和「做事工」
主題探討/為什麼人家要「聽」你傳福音
主題探討/原住民都市宣教在永康
主題探討/社區在地化的宣教
主題探討/你我都是宣教士
婦女新眼光/哥林多前書(二)
人物專欄/開創先河的婦女領袖 高潘筱玉
肢體交通/勵馨基金會簡介
肢體交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簡介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幸福家庭徵文/最幸福的事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經歷神救恩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上帝救恩的計畫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展現信心的婦女榮美
閱讀繪本/你們是我的依靠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