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奶奶來了
作者/繪圖:李惠欗
翻譯:米雅
出版:道聲出版社
《奶奶來了》是一本不奇幻,不有趣的繪本,然而它的寫實情節讓人看了會產生共鳴與深思,是一本很好的生命教育繪本。
這是作者的真實故事,作者畫出孩童時期經歷的家族故事;作者小時候,父母親經營了一家小吃店,店裡沒有其他的助手,因此父母親得負責煮菜、端菜和外送,夫妻倆每天忙忙碌碌,但一家四口也過得幸福快樂。後來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奶奶搬來和他們一起住,於是五口人全擠在小屋裡生活,而照料奶奶的生活起居就成了作者父母親肩膀上額外的重擔。
整本故事的情節,是透過一個小女孩單純的眼光,來看這位陌生且行為奇怪的奶奶。一頁頁的畫面呈現出她不斷向父母通報奶奶「奇怪」的舉動,又或是發現奶奶「不小心」闖了什麼禍;而讀者又可從一頁頁的畫面中,看出父母親如何耐心的協助奶奶,以及無悔的處理著麻煩的善後。過程中,小女孩曾數度對奶奶的生活習慣感到不解,又或是直接對奶奶提出抱怨,最後小女孩甚至直接要求爸爸叫奶奶回到自己家去住,還說了個「理直氣壯」的理由—奶奶從小就沒有和爸爸住在一起了啊!這時全書最感人的對話出現了,爸爸對小女孩說;「還是不行……因為是媽媽,奶奶是爸爸的媽媽啊!」畫面中爸爸的手摸著小女孩的頭。
故事結尾,畫面中出現兩個相框,一個是小女孩一家四口的全家福,旁邊擺的是奶奶的相框,而文字敘述是:這是我的家庭,我家裡有媽媽、爸爸、弟弟、奶奶和我,總共五個人,我們住在爸爸媽媽經營的一家小餐館裡面。可以看出小女孩打從心裡認同了爸爸,全然的接納了奶奶,之前心中的不悅、抱怨、嫌惡,全都一掃而空了,當然也表示她長大了!
最後一頁小女孩努力的想揹起爸爸,然後說:「爸爸,我長高一公分了!」短短的一行字,表示小女孩已經懂得什麼是「愛」了,當她看到爸爸揹起奶奶的那一瞬間,奶奶在爸爸心中並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甜蜜的負擔,如今她也願意和爸爸一樣接納奶奶,因為—這才是一家人。
對於現在小家庭結構當道的社會,很多家庭都會面臨到故事中的景況,因為年老的父母終究是無法獨自生活,隨著他們腦力與體力的退化,讓孩子與老人家一起生活就是一個新的生命功課,這時孩子肯定會不習慣,會大驚小怪,甚至口無遮攔地提出抗議,就正如同故事中的情節。很多時候,到最後住在一起彼此只是「室友」,而不是「家人」。中生代的爸爸媽媽如何與年邁的父母互動,點點滴滴都將會成為孩子學習的教材,父母的生命、榜樣與管教同樣的重要。
不過,值得我們來思考與關注的是:故事中大多數的情節是小女孩與父親的互動,不過畫面中卻出現媽媽默默的照顧奶奶、幫奶奶洗澡、洗衣服,沒有抱怨,沒有嫌惡。為何家庭勞務都在女性身上呢?從這也可看出,不只在台灣,在韓國(作者是韓國人),甚或其他國家,婦女在家庭中是否總是承擔家庭勞務的那一位呢?
願神賜給身為父母的我們,有智慧的心靈,在孩子面前成為合神心意的人,有好的榜樣,同時也享受到為人父母之樂,如此沉重的負擔也就成了甜蜜的負擔了。
分享:
1.分享一下,自己在家庭中,和家人間最感困難的是包容什麼事?
2.檢視一下,和公婆或父母的互動,自己最期望的完美型式是什麼?為什麼呢?
3.當孩子抱怨長者的生活習慣或行為,您會如何引導或說明,使孩子接納?
4.從《奶奶來了》故事中,您學到什麼樣的生命功課?
5.一本書述說著一個故事,「您」的書在述說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