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桃姐與我
作者:李恩霖
出版社:青森文化
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歌羅西書
葉德嫻與劉德華主演的香港電影《桃姐》,感動中港台各地觀眾,葉德嫻和劉德華更一舉拿下2011年的金馬獎影帝影后,導演許鞍華也拿下最佳導演獎,且眾人公認,實至名歸。
主僕之情的真實紀錄
電影《桃姐》故事感人,除了勾起香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更因主僕情深而感人肺腑。聽說電影《桃姐》中的桃姐真有其人(電影中有若干細節虛構,是為了電影創作不得不進行的拼組、編寫),本名鍾春桃,是電影人李恩霖家中的傭人,一輩子在李家幫傭,後來中風,由李恩霖接手照顧,直至謝世。
電影《桃姐》走紅之後,李恩霖想透過文字,記錄下真實生活中的桃姐,也把電影中所沒能講述的桃姐與李家其他人,還有李恩霖自己的生命故事全都收錄,成果就是這本《桃姐與我》。
《桃姐與我》絕非什麼電影原著,而是真真實實地記錄桃姐與李家六十年的主僕之情,書中滿是李恩霖對桃姐的懷念與尊敬。
例如,桃姐雖因家貧而入李家幫傭,日後因工作能力備受肯定,受李家人信賴,替許多家庭挑選幫傭,甚至許多人願以高薪挖角她卻不為所動,在李家一待就是六十年,甚至經常自己掏錢補貼家中菜錢(因為桃姐對食材甚為挑剔,又非常喜歡不斷出菜),自掏腰包買汽水、糖蔥餅給小時候的李恩霖吃喝。
例如,當年桃姐在李家幫傭,一個人得照顧兩個小孩,還要操辦家務,工作時間相當長。有一次,約莫李恩霖四五歲時出水痘,背癢難耐,耍性子,桃姐便一夜未眠在旁照顧,以芙蓉葉輕掃李恩霖的背緩解背癢之苦。天亮後,桃姐又隨即展開一天的日常工作,完全沒有怨言。
日後,桃姐經濟狀況改善,去茶樓酒樓吃飯,小費給得很慷慨,出手就是一百元港幣,因她很能了解做工人的辛苦與賺錢不易。中風後,桃姐不願給李家添麻煩,主動要求離職入住老人院。
讀李恩霖的《桃姐與我》,會覺得桃姐是個非常仗義、忠誠的人,不計較自己的得失,忠心護主,毫無怨言,甚至引以自豪。
今人或許會感嘆,如此忠僕難尋。
不過,相對來說,要像李家這樣好的雇主也難找。當年李家經濟狀況改善後,全家移民美國(李恩霖之父原有美國籍),也打算帶桃姐一起赴美,機票等全都準備好了,最後卻卡在美國的手續辦不過,只好讓桃姐一人留在香港。
然而,李家也沒有拋棄無法赴美的桃姐,雖然已經不需要桃姐幫傭,卻還是給了桃姐一個房子居住,並且每個月給薪,甚至桃姐說閒著無聊想要兼差做點小手工,也都不曾攔阻。日後桃姐中風,李恩霖顧前顧後,有空便前往老人院探望桃姐,陪她吃飯,帶桃姐上酒樓茶館,還帶桃姐到美國探望李家人。主人以妥善的照顧回應忠僕,或許這是傳統中國人照顧家中長工再尋常不過的「福利」,卻很難在今天的職場中再看到如此良善的主人。
《桃姐與我》中,記錄了李恩霖從小到大的求學、留學、工作,進入電影圈,乃至後來照顧桃姐,籌拍《桃姐》的過程。李恩霖從小小嬰孩長成一個成功的傑出電影人,拍出《桃姐》這樣感人至深的電影,人生所經歷的許多關鍵時刻,桃姐都在李恩霖身邊,甚至比李恩霖的父母更支持他的選擇(例如,李恩霖當年想唸電影,桃姐便很支持,只是李父希望他選個實用的科系,後來入了會計這一行,沒想到最後因緣際會成了電影監製,專管電影拍攝預算)。
基督信仰的美好見證
電影《桃姐》之所以感人,恐怕是這已經從現代社會消失的美好的人際關係,令人無限懷念吧!《桃姐與我》一書也同樣能夠給人如此深刻的感受,感受李家與桃姐的主僕情深。另外,電影中沒能著墨太多,關於李家與桃姐的基督信仰,信仰對其一家與桃姐的影響,《桃姐與我》一書也有不少美好的生命見證分享。
桃姐的一生,如果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毋寧是歹命女人。終身為僕,沒有婚嫁,沒有子嗣,一生操勞,老後還中風,最後一個人孤單離開人世。不過,讀著《桃姐與我》,不知怎地,我很確信桃姐覺得自己這一輩子過得很值,很幸福,不只因為認識了耶穌基督,還因為她一生謹守本分,做好自己的工,不求自己的益處,樂於與人分享,以及擁有一個雖無血緣卻比親人還親的雇主照養她的老後人生,桃姐的一生,肯定是「當跑的路」都跑了,了無遺憾。
歌羅西書3:22~4:1毋寧是桃姐一生最好的印記:「你們做僕人的,要凡事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因為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那行不義的必受不義的報應,主並不偏待人。你們做主人的,要公公平平地待僕人,因為知道你們也有一位主在天上。」
桃姐以其一生,向世人見證了什麼叫做「就算在患難中,也要歡歡喜喜」,願我們都能像桃姐一樣,做好分內工,榮辱不驚,以無虧的操守,見證上帝的榮耀,直到回天家見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