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長老教會設教150週年(1865~2015),總會正推行「一領一‧新倍加」運動,期盼點燃宣教的熱情和擴大教會的領域。
1964年倍加運動的成功,有其時代環境的背景、宣教的潮流、總會和山地宣道的成立、神學院的重新開辦、教會公報再度發刊……等等因素。這是一項由下而上,全面性的宣教運動。首先1954年5月17日許有才牧師於高中傳道委員會提出「積極建設教會於未有教會的鄉鎮」。同年6月10日於高中議會提出「中會應集中力量往未有教會的鄉鎮開設教會」。同年7月7日黃武東牧師於南部大會提出「設教壹佰週年紀念教會倍加運動」。最後1959年2月17日在淡江中學召開第六屆總會,正式通過「設置P.K.U.委員會」,並定名為「福音來臺百週年紀念、教會倍加運動」。隔年1960年2月在長榮中學召開總會,通過P.K.U.方案,包括趣意書、推行大綱、名稱、口號、標語、宗旨和組織。
就倍加運動的精神而言,首先由時代的精神點燃,以紀念的精神將宣教運動運用在有意義的時間裡,加上多位優秀的牧長們以具體的精神領導教會和眾信徒,以腳踏實地的實踐精神前進,以屬靈爭戰的精神,讓全體信徒同心合意完成大使命。事隔四十多年,時空背景、社會政治、人文環境已大不相同,但其精神值得探討和學習。
一、時代的精神
先知往往走在時代的前端,常常不為人們所理解和同情,但先知卻指點了時代的精神(The spirit of age),給予人們指標。倍加運動有其時代精神,因它的時機那麼的適宜。早在1949年,賴炳烔牧師率先提出「一村一教會運動」,但時機尚未成熟,難以實踐。事隔五年之後,原住民教會復興,需要大量的傳道人,先後有數十位牧師進入山區傳道。戰後從中國被驅逐的三、四百位外國宣教師先後來到台灣宣教。當時有161個鄉鎮沒有教會,約76%的人口住在農村,在鄉村和山地設立教會已刻不容緩,因此設立教會的倍加運動受到教會的注目,也成為眾信徒樂意參與的運動。
二、紀念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