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來少子化的來臨,教育界呈現大學面臨招生不足要被迫關門、中小學師資過多需裁員等問題,產業界面臨人力資源的重新佈置的挑戰,整個社會也須面對不同人口結構所需做的調整。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教會在面對未來的發展應正視整個社會的脈動,尤其少子化世代的來臨,我們需有所認知與調整,以下提供我個人幾點看法:
一.會友年齡結構的改變
面對未來少子化的現象,相對的高齡化時代也會來臨,可預見的是未來幾年教會的年齡結構將會有很大的改變。松年團契的會友會增加,相對的青少年團契與兒童主日學人數會減少,教會的年齡分佈將會呈現一個倒三角型,年齡越長者人數越多。原本長老教會被認為是一個「又長又老」的教會之刻版印象,將又是「更長又更老」的教會。
二.主日學的全面升級
少子化對教會第一個衝擊是主日學學生必然減少,以目前投入在主日學事工的老師其師生比將會有所調整,但這未嘗不是一個挑戰。除了學生較少可以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愛,老師也可提升教學品質之外,少子化的結果將使父母更疼愛孩子,父母對孩子來到教會的期待更大,主日學老師對自我要求勢必要調整與提升,所以主日學老師素質的提升成為必然的挑戰。另外,如果我們傳統上認為主日學只局限在「兒童」主日學,或許此時該是我們全面提升主日學的時候了,應視主日學是「全齡、全人」主日學。因此所有主日學的老師需提升裝備,讓所有來到教會的人都一起上主日學,一起受造就,從而增加主日學學生的人數。如此各教會的主日學將不會有因未來少子化而自然萎縮的擔憂,相對的教會將以全新的面貌呈現主日學事工,讓主日學事工全面升級。
三.松年事工的牧養
少子化造成下一代人口減少,老年人人口增加,人口高齡化成為必然的現象。從教會牧養來看,從平均六十五歲退休到蒙主恩召,這期間平均每個人的教會生活將超過廿年以上,如何讓這些長者在教會服事上有所參與,甚至有所貢獻,教會要提早釋出讓他們感受到被重視的感覺。除了提供各種的關懷與活動外,要讓這些長者不會感受到在教會被邊緣化,松年事工的牧養就需要更寬廣更專業的投入;更寬廣的牧養是指身、心、靈的全人關懷,更專業的投入是指牧養者或關顧者更專精與專業。教會牧會退休的牧者,他們很多人還是老當益壯,如何讓他們以過去牧會的經驗或人生的經歷,到各教會牧養松年這個區塊,以此作為他們退而不休,再度獻身的機會,是可行的方向。同樣,如何讓這些松年兄姊能延續過去的寶貴經驗,在教會的服事上有一定的位置與參與,也需要教會主事者的主動與邀請。
四.教會領導階層年輕化
面對未來各方面急速的變化,教會的牧長、長執或核心同工將更趨年輕化,長者要有心理預備急流勇退,從第一線走到第二線,教會中壯代的年輕人也要心理準備,隨時預備等候接班。但這中間卡到一個傳承的問題,年長者怕年青人有勇無謀,年青人擔心年長者思想保守,如何在教會傳承中能按步就班,彼此信任創造雙贏,則有賴教會提早做三年、五年或十年教會發展藍圖,以異象或事工為導向,藉著團隊運作的模式全體參與,則教會在領導階層年輕化的轉變中,才能帶出合一與果效。
五.教會經濟資源的整合
未來由於教會人口結構的變動,相對的會牽動教會的經濟整合與資源分配,少子化的結果,使得未來二、三十年,在教會人數上青少年或中壯年相對於年長者來說屬於少數,而這些青少年或中壯年兄姊正值事業打拼期,其財力相對有限,就教會收入來說,奉獻自然將相對減少;而未來松年事工或社區事工在質與量都有增加的可能,相對教會支出增加。教會的財務結構將與目前的狀況不同,唯有提前做資源整合與財務預估分析,才能因應未來需求的整合與資源的分配,達到最有果效的管理。
六.教會對社區的開放
以上的考慮都以現有教會的規模或運作模式來探討少子化對教會的衝擊,但相對的教會如果能打破目前框框的思維,突破教會傳統的運作,了解少子化後的下一代,影響了整個社會與家庭結構,每個人將需要更多的關懷,來面對心靈的孤單、自我的肯定、生活的意義與價值,以及信仰層面的需求。社會的急劇變遷,是教會的挑戰,也是教會宣教的契機,如何與社區連結,開放更多的接處點,以帶動教會的量與質的成長,讓更多人進入教會,將是每個教會所要思考與做的,也藉此達成教會在地上存在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