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08期 宣教青年‧青年宣教 |
|
|
編者的話 |
在行動中體驗生命更新 |
|
關鍵字: |
|
作者/林淑芬
(新使者雜誌主編)
|
|
有「青年宣教」才有「宣教青年」,但是,什麼是青年宣教?青年宣教事工怎麼做?青年如何宣教?李孝忠牧師在〈廿一世紀的青年宣教神學〉一文中,從「上帝的宣教」而非「教會的宣教」觀切入,點出青年宣教的主旨是「青年人的拯救、生命的更新、人生目標的確立、使命感的激發。」而青年宣教事工必須要能服事於「青年宣教」,亦即讓青年人的生命有基督的愛、上帝的公義與聖靈的喜樂。這樣的青年願意用不同的生命眼光,去參與上帝愛與拯救的工程,這工程是整全的,涵括所有受造的一切。
正是在這樣的基調下,本期主題文稿在分享篇(實踐)與省思篇的架構下,試圖帶出青年宣教的核心——青年人生命的更新。生命的更新無法只透過宣講信息來達成,它必須要在實踐的行動中證成。在服事他人的過程中,透過生命與生命的對遇,透過對內在責任的喚醒,讓服事者反成為被服事者,因為在這個歷程中,他/她內在的靈得到醒覺。所以,宣教與其說是服事他人,毋寧說是一種自我救贖。分享篇的幾篇文章娓娓道來幾個宣教面向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代表一個行動的內涵,一個行動者在上帝面前的自省。
在分享篇中,佳儀說:「當一個人從事他有所『熱情』的事情時,通常是帶著某種『不得不』的心情。…熱情比較接近於一種召喚,一個人被召喚去做某些事情。」而蕙婷在則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覺到生命的莫名停頓,最後,她選擇了「跨越」,到馬美部落服事,卻反而遇見自己——她找回了熱情,那來自內在召喚的熱情;黃天人牧師倡導體驗教育,在生態宣教中,以耶穌帶門徒的方式來帶青少年,以身體力行代替口說言傳;雅君除了對原住民短宣提出一些建議外,也提到透過短宣之旅,讓生命彼此之間的觸動,來焠鍊自己的信仰;台灣基督精兵協會投入海外短宣多年,許多參與者的分享是深刻的:宣教是彼此服事、生命見證就是宣教、宣教就是真實的面對自己; Behuy Payas傳道以自己的生命歷程為出發點,分享自己如何援用策略,使都會與部落的文化不致衝突,反能在宣教上相互幫補;在〈該如何尋求那光?〉中,良哲則是讓我們停下來思考,當我們坐在教堂裡告白「上帝彰顯公義,與受欺壓者同在」時,如何還能對社會不公不義的一切坐視不語?
在省思篇中,懋禛〈做個整全宣教的好僕人〉從整全的宣教觀來回應分享篇的故事,說明「一個行動,可以同時實踐多個宣教意涵」;易澄以「安安靜靜‧戰戰兢兢」來詮釋基督徒「愛」的實踐哲學,在沉靜、內斂之中,「愛」能帶出有智慧的行動。
青年宣教不能僅止於口說言傳,青年宣教事工需要活生生的見證,使青年在內心升起仿效之熱情,繼之在行動中認知、省察,經歷上帝聖靈的更新。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星光.心光》在黑暗中閃爍微光 (第 155 期)
|
.我愛表演,誰是主角?——從當代表演文化說起 (第 137 期)
|
.死刑存廢爭議面面觀 (第 119 期)
|
.我夢想著一個世界——從施密特牧師來台信息看人權 (第 117 期)
|
.請來!聖神——《新使者》歷年論及「聖靈」相關文獻 (第 113 期)
|
.信徒老實說:從權力結構看「信徒皆祭司」 (第 111 期)
|
.我們的未來,共同的責任 (第 110 期)
|
.經濟公義的神學省思 (第 110 期)
|
.難道,你不期待彩虹嗎?一一魏德聖與「海角七號」 (第 110 期)
|
.難道,你不期待彩虹嗎?一一魏德聖與「海角七號」 (第 110 期)
|
.面對少子化:一種生命的態度 (第 109 期)
|
.從不想孕到不孕——專訪何師竹 (第 109 期)
|
.在行動中體驗生命更新 (第 108 期)
|
.成為門徒!建構宣教典範 (第 107 期)
|
.哈姆雷特的抉擇 (第 106 期)
|
.「美麗新世界」抑或「新天新地」?—從莫特曼神學看生態危機 (第 106 期)
|
.另類教育——尋回生命的希望與轉化 (第 105 期)
|
.神學院是牧師職業訓練所嗎?——訪台神林鴻信院長 (第 105 期)
|
.在總舉選舉與公民投票之外——再思公民社會的公共性 (第 104 期)
|
.真宗教‧真合一‧真和平 (第 103 期)
|
.在他人身上發現天主——馬天賜神父的宗教交談之路 (第 103 期)
|
.掙脫「自由」的轄制!——我讀《活出十誡的真自由—通往自由人生的路標》 (第 102 期)
|
.讓音樂成為聖靈的工作! (第 102 期)
|
.讓青年遇見上帝 (第 101 期)
|
.參與,才能帶來改變! (第 100 期)
|
.反映時代精神的「新」使者——100期主題回顧與省思 (第 100 期)
|
.編‧讀交心談未來 (第 100 期)
|
.誰能力挽媒體狂瀾? (第 99 期)
|
.目錄s/ (第 99 期)
|
.困難的自由——道德危機下的信仰微聲 (第 88 期)
|
.基督徒=品質保證?——兼談教會人際關係之異化 (第 82 期)
|
.課本沒有教的事--建構台灣歷史的主體性 (第 80 期)
|
.回應〈別傻了,「婚前」不是問題!〉──不談性道德的性教育合宜嗎? (第 80 期)
|
.一顆簡單的心 (第 76 期)
|
.永遠跟人民站在一起 (第 75 期)
|
.286 vs. N86—從語言的顛覆看N世代文化 (第 74 期)
|
.以馨香之氣澄淨黑函迷霧—訪高俊明牧師 (第 72 期)
|
.綜論篇-特會風雲知多少? (第 71 期)
|
.我在台灣的日子—來自小蘭醫師的問候 (第 69 期)
|
.土豆落地要生根—本土化流變小史 (第 68 期)
|
.作孽囝仔變傳道─林孽小傳 (第 68 期)
|
.漢語神學心靈的激盪──劉小楓台神座談會記實 (第 40 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