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00期 體檢《新使者》──100期的過去與未來 |
|
|
特稿 |
談古倫神父的內在靈修之路 |
|
關鍵字: |
作者/劉錦昌
(恆春長老教會牧師)
|
|
|
數年前學假時曾在不同的天主教修院住過,一位德國老神父和筆者談話時勸我多讀《莊子》,另一間修院的美籍老神父則無意間建議筆者常欣賞《老子》。高中時期便讀老、莊註釋,那時陳鼓應、張起鈞、吳怡諸先生介紹老莊的書籍令我愛不釋手,吳怡先生的《禪與老莊》一書更是常伴隨在我的書包內,筆者的導師隨堂檢查書包,看到我書包內的小書和《現代學苑》(《哲學與文化》月刊前身)雜誌時,對筆者發出會心一笑。老莊思想、佛學中的空無與禪意一直是我所喜歡的,讀神學院時令我驚訝的是,教師們似乎缺乏東方哲學的生命境界,筆者懷疑神學院的老師們真能明白耶穌?!
※ 我的靈修之路 大學哲學系時,趙雅博神父的「印度哲學」課,通常課堂上只有我們師生兩人,因而有許多機會向他請益關於天主教修院和瑜珈靜坐之事;而項退結老師在他的「哲學人學」(也叫哲學心理學)課程中,開啟筆者對榮格(Carl Gustav Jung)心理學濃厚的興趣,項老師的哲學博士論文就是研究Jung的心理學,後來循著項老師《邁向未來的哲學思考》書中的路線,筆者接觸了羅洛‧梅(Rollo May)、馬斯洛(Abraham Maslow)等人的心理學,以及後來李安德神父所介紹的超個人心理學思想。哲學研究所階段巧遇蕭師毅教授講海德格(蕭教授曾和海德格合譯《老子》德文本,後因故沒完成),上課時經常只有蕭老師和筆者兩人,那時蕭老師一直在發揮他的整體觀思想,上課頗為有趣;更早是上了甘易逢神父的「靜觀與默坐」(Contemplation and Sitting in Silence)課程,讓我對靜觀頗感好奇,逐漸接觸了吳經熊先生的作品,以及牟敦(Thomas Merton)的思想。到了宗教研究所時,開始探索靈修,李純娟修女、若水女士(南懷瑾先生的門生)、周弘道神父在靈修路上對筆者不少指引,也走入東方靈修之途;後來因寫論文栽進了京都學派及日本耶穌會士對禪的研究領域內。
哲研所時連上了兩年的佛學,宗研所時在道教和西藏佛教課上也費了一些心思,東亞思想不論佛、釋、道方面,自己的確下過功夫,在哲思靜坐實踐上也用心參學過,後來回到基督信仰的靈修上尋根。
在基督徒的靈修方面,除了牟敦外,盧雲(Henri Jozef Machiel Nouwen)、包約翰(John Powell)、邁恩(John Main)、葛林(Thomas Green)、潘寧頓(M. Basil Pennington)神父等的作品則一直不斷在閱讀,也從未間斷對東正教神學和靈修方面的吸收。最近,台南一位教會執事寄了古倫神父兩本譯作贈筆者讀覽,文筆十分吸引人,且譯文值得誇獎。
吳怡教授在新版《逍遙的莊子》新序上曾提到,他在莊子課中建議他的學生,將生活上的問題列舉,看看二千年前的莊子能否幫忙他們;已故的方東美先生也曾如此向學生發出挑戰,記得教我們「西洋上古哲學」課的老師也常將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思想精神應用到今日生活上來;仍然記得二十多年前一個晚上,邀請王邦雄教授在神學院教室內講老莊,覺得他將老莊講得比神學院課堂上老師口中的耶穌更活現。學術界或文化界內,不乏可以講古人思想講活的專家,我們若讀過鈴木大拙講禪學的書,也會感覺禪慧似乎在眼前,在生命內。
古倫神父的作品據說有三百多種,目前中譯只出版兩本,如果要論他的整體思想可能過早並有欠公允。不過,我們若就已出版的《活像耶穌》及《天天經歷復活喜悅》來看他的靈修及釋經思路,似乎可以發現若干思考痕跡。古倫神父的靈修及其背後的神學或世界觀,受到當今流行的宗教交談及超個人心理學、榮格(Jung)心理學影響不算小,在經文的詮釋甚至他個人的靈修體驗上均透露此一背景狀況,古倫神父說:
在六○年代末期,當我無法再接受我們修道院中的一些靈修方式時,我和一些弟兄們進行禪思,我們也涉獵佛教和印度教的靈修方式。這些宗教的靈修經驗都非常吸引我。…佛教打開了我的眼睛,讓我看到基督的奧秘,…透過佛教的靈修方法,我體悟到,耶穌要求我們看到事情背後的那一面,…印度教則教導我,仔細觀察耶穌身上所顯出的合一與多樣性之間的對立狀態…(註1)
※ 關於耶穌 在同一篇文字中,古倫神父談到他對耶穌的看法,這些說法對把握古倫神父的靈修神學思想是頗為關鍵的字眼:
我將耶穌當作是老師和精神大師。耶穌以非常簡單的言語向我啟示了一條靈修之路,這條路並不在佛教之下。我並非把耶穌看作眾多宗教創始人之一,對我而言,他永遠是上帝的兒子。上帝透過耶穌,用獨一無二的方式啟示祂自己。…但我們基督徒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認識耶穌的奧秘,我們總是從西方文化的觀點來看他,卻看不到他所顯示的另外一些面貌。(註2)
對於耶穌,古倫神父有其獨到的見解,十分吸引現代人、知識分子或一些信仰的追求者,他要指出的是: 在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自我,基督就住在這個自我裡面。而事實上,這個自我就是基督。基督是每一個人最深層的核心,在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超越他自己的奧秘。(同前書,頁242)。
古倫神父是用許多時間在默想耶穌的修道者,尤其當他以宗教和靈修甚至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y)來看待耶穌時,他的內心如何?
當我深入其他宗教並研究其創始者,如佛陀、穆罕默德、老子時,我又如何看耶穌?透過禪思,我又看到耶穌哪些新的面貌?當我研究超個人心理學時,又領悟到些新的耶穌樣貌呢?當我在猶太人的傳統中觀察耶穌,從猶太教的觀點上看他時,我又是如何看他的呢?
古倫神父認為,對於投入靈修路途的人,耶穌不讓他們止息,耶穌會揭開靈修者內心的黑暗面,不讓他們滿足於自己的靈修成就。(同前書,頁220~221。)古倫神父主張耶穌的作用是要使每個人活出獨一無二、不凡的獨特自我原型(同前書,頁218),他以榮格的說法指明耶穌是「最清晰自我原型的化身」,耶穌觸動了許多人的內心(同前書,頁217),耶穌是內在啟發的導師(同前書,頁180)。
對於「道成肉身」的理解,古倫神父很清楚告白:「道成肉身的耶穌對我而言是一種承諾,承諾上帝的道也會在我裡面成為我的肉身,這時我就成為完整的人,同時也是上帝的兒子」(同前書,頁152);古倫神父在談到耶穌是復活時,以拉撒路的故事來說明,復活的故事是召喚,耶穌以充滿愛的語言,使拉撒路掙脫面具的束縛(布條),「使這位朋友再度活過來」,意思是「我們的肉身會死去,但真正的自我卻不會」(同前書,頁132)。當我們讀到〈幽靈鬼魅般的耶穌〉一文時,古倫神父的解釋是將刮風暴的海面視為吾人潛意識中的黑暗風暴,他將許多經文予以心理化、內在化。
※ 關於復活 在《天天經歷復活喜悅》書中,古倫神父告訴我們「復活的路是一條醫治的路,是生命的歷練」,這樣的講解頗具現代感、學術味,又符合一般人性經驗,復活變得很具體及實在(註3)。當筆者捧讀古倫神父的書時,腦中浮起趙紫宸先生的《耶穌傳》,趙氏在1935年初以22天的時間寫就了此書,他的《耶穌傳》「是從心靈對於耶穌的了解」,趙氏認為「耶穌說的話,行的事,都是詩,也都帶著小說的意味,因為上等的小說,往往就是宗教」,除了小說味外,也帶歷史性的次筆,當然《耶穌傳》也是對耶穌生命的一種解釋,雖是解釋但也有一種生命上的關聯,趙氏當時稱耶穌為:「我的主,我所崇拜的耶穌」,他更自稱自己—「我是耶穌的弟子」等(註4)。在《耶穌傳》裡,趙紫宸對福音書中的顯現提出了他的一套解釋:「耶穌受難之後,使徒們與其他的門徒,得了一個共同的經驗,大家覺得他們的夫子,他們的主,依然是存在的,如同他未死一樣,…他們愛耶穌,信耶穌,猝然的一個一個感覺他真切的臨在。…每覺到耶穌臨在的時候,心中即受了無恐怖、無窒礙的力量」,使徒們這種「覺得」使他們成了福音使者,「所以在耶穌離世以後的數十年間,就有了種種關於他復活的傳說與信仰。後世的人讀了這種傳說的記載,甚至於忘記了心靈上奇妙的事實」,趙氏基本上認為傳統對耶穌復活的信仰理解是「專執了耶穌肉體復活的唯物觀」,他主張基督信仰之真諦在於耶穌的理想與精神、耶穌的品格和生命,是這些存留在吾人內心中間(同前引書,頁197~198, 201~202。);對於復活,趙氏以為若我們誠信而心向耶穌,也心向上帝,就可以感受使徒們所感受的,分得他們的經驗與力量,基督徒是以智慧的心靈在感受中深深了解和欣賞福音書的經文描述,「耶穌的復活乃是使徒們心靈上的一件確實的事」(同前引書,頁202, 204~205, 206。)
筆者有點懷疑古倫神父將東正教遍行的「耶穌祈禱」予以內在化、主觀化及心理學化,這樣的作法是否能為將耶穌視為活生生、客觀實在之東正教正統教師們所同意?!古倫神父的靈修路徑所展現的或可說是一種具基督徒外衣的禪修吧,這的確會風迷不少人。
後記:建議讀者們閱讀下列書籍並加以比較其寫作方法和預設: 1.七等生,《耶穌的藝術》一位非基督徒作家對耶穌的欣賞。 2.趙紫宸,《耶穌傳》自由神學筆下的耶穌。 3.G. Theissen,《加里肋亞人的影子》。 4.史懷哲,《耶穌的心理分析》。 5.一行禪師,《生生基督世世佛》。
然後,將四福音書用心讀過十至廿遍,再回頭讀古倫神父、及上述討論耶穌的書籍,相信讀者們內心自有一把尺來作一簡結。
註1:A. Grun,《活像耶穌》,台北:南與北文化,2007,頁244。
註2:同前引書,頁245。古倫神父很強調「獨一無二」的自我意義,參該書,頁153, 169。
註3:A. Grun,《天天經歷復活喜悅》,台北:南與北文化,2007,前言19。註4:趙紫宸,《耶穌傳》,香港:基督教輔僑出版社,1965,導言15~16。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從聖神運行看當今的靈恩運動 (第 113 期)
|
.談古倫神父的內在靈修之路 (第 100 期)
|
.何謂「靈修神學」? (第 87 期)
|
.對「特會」的神學反省 (第 71 期)
|
.洗禮s/ (第 70 期)
|
.基督徒的簡樸生活 (第 68 期)
|
.神學院是否為塑造靈性的地方? (第 62 期)
|
.以生命證道——上帝的忠僕劉振芳牧師 (第 61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