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57期 疫情下的生活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徵稿/疫情下線上禮拜的二三事
關鍵字:
◎ 作者 /徐仁全 (傳道師/七星中會三一教會)

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可說是近半世紀來對人類的一大挑戰與考驗,小到個人的生活習慣改變,如不得出門、不得在外飲食等。大到則中斷了國與國之間的往來,商業活動及企業經營,如線上會議及在家工作等,都因這個小小的病毒而受影響與波及。

對於基督徒及教會來說,疫情帶來最大的衝擊是聚會中斷,無法實體的聚會。特別對台灣來說,經歷了SARS的戴口罩禮拜之後,大家以為就是最大極限了。沒想到這一次更嚴重,疫情升溫,全國三級警戒,取消任何的實體活動,讓大家才感受到真正挑戰的來臨─如何「不停止聚會」?
 
所幸上帝給了人類科技與網路,拜網路之賜,各教會運用手機或電腦,火速將實體聚會轉為線上聚會或禮拜,讓我們仍能在線上持續敬拜上帝,持續與神相會,
做到「不停止聚會」的習慣。
 
但實情是?
只是,線上禮拜真有如實體禮拜般的平順自然,無縫接軌嗎?肯定不是的。在筆者的訪談過程中,幾個真實的情境與現象與大家分享:
 
案例一:我們全家雖會預備在週日上午參加線上禮拜,但十點的聚會開始,我們是邊吃早餐邊敬拜的,大約半小時後用完餐,我們才會專心聽講道唱詩歌。
 
案例二:我會邊參加線上禮拜,也邊洗衣服,甚至做家事。穿著打扮也比較隨性,大多就穿著睡衣居家服,起床就參加禮拜了。
 
案例三:我會離開宿舍去找一間咖啡廳,戴上耳機看著手機螢幕來聚會。同時也會做作業,因多數用聽的即可,眼睛可以看書打報告。而且咖啡廳也不適合唱詩歌及大聲禱告,但也達到做禮拜的目的。
 
案例四:我在禮拜天會做線上禮拜,不會只鎖定原本的教會,我可以同時看二、三個教會的線上禮拜,因時間有一些錯開,聽不同的牧師講道,看不同的敬拜讚美,這是過去只去一間教會實體聚會做不到的事。
 
這些都是真實發生的情況,一點也不誇張,筆者訪談時雖覺得不可思議,但在自己進行線上禮拜之際,類似的情況也
發生:短褲睡衣就來敬拜、家事同時進行、大口吃早餐也張口說阿們、聽牧者講道有如選節目隨時切換轉台,這些
相信也是不少基督徒在疫情嚴峻之際參加線上禮拜的情形。
 
看節目還是做禮拜?
其實,大多數的信徒在參加線上禮拜時仍能保有一顆虔誠的心來到上帝面前,也同樣存敬畏的態度,用心靈與誠實來敬拜祂。但為何仍出現一些脫序的現象,或出現在實體禮拜不可能出現的行為呢?在此分享個人的一些淺見,個人認為這中間最大的差異就是參與者與旁觀者的差異。怎麼說呢?當我們走進到教堂聚會禮拜時,我們是進到實體的空間去「參加」一場聚會,我們是與台上的牧師和司會一同參與禮拜;但我們在家中或房間參加線上禮拜時,我們多數人是在「收視」與「觀賞」。我們很自然地把線上禮拜當做一個節目、一場秀,甚至一個表演來看待。
 
之所以如此說,是源自我們太習慣媒體的制約了,我們太常看電視,太常看YouTube,太常看臉書及IG了。以致我們用手機、電腦及電視螢幕來「做禮拜」時,很自然就當起一位觀眾,是來收視欣賞別人的演出及表演,而忘了是要來「參與」一場敬拜。但在線上禮拜時,我們成了旁觀者。一旦成了觀眾,我們就覺得服裝及態度都不一樣,可以輕鬆與隨性,就如一般我們看手機及電視一樣。我們更可以同時做其他事情,如洗衣服做家事吃早餐,因為我們平常就是這麼看手機與電視的,不是嗎?
 
群體與個人敬拜的差異
當然,你也可以主張我們在教會裡實體敬拜時,常常也是以一個觀眾的身份,看著台上的人演出。我不否認這一點,有某些程度是如此,也有信徒真的是在看台上牧師及司會的演出。但仍有程度上的差異,因為,實體禮拜時我們會站立唱詩,站立禱告,開口念信仰告白,一起說阿們。這些舉動其實就是帶著我們「參與」在敬拜中了。加上牧者的傳講,其實是在實境、現場的,我們與牧者間是有互動的,牧師藉著聲音、手勢等肢體動作,與會眾的溝通是多面向的,那其實是有參與感,而不是觀賞。
 
因此,實體禮拜中很重要的一個元素,是我們是一群人在一起,同一個空間中的敬拜。與線上禮拜多以個人,至多三、四人的家庭型式在敬拜,是很不一樣的。這裡的不一樣就是另一個差異,群體會帶來參與感,也帶來儀式感,但個體時大大減少了參與感與儀式感,因為一個人不想唱詩,不想站立念信仰告白,不想開口說阿們,減少了儀式感,不知不覺也減少了禮拜的參與感,成了觀賞。
 
群體禮拜在神學上是有意義的,或說共同敬拜。共同敬拜與聖徒相通是有關係的,在一起敬拜的群體,除了敬拜上帝、榮耀上帝之外,很重要的與兄弟姐妹的交誼也是一種禮拜的實踐。因此,在疫情之下無法實體聚會,信徒認為最不習慣的就是聽不到會眾一起說阿們的聲音,沒有行平安禮,會後也無法與會友們寒暄等,這些就是線上禮拜與實體禮拜另一項差異。
 
因此,如何避免線上禮拜「觀賞化」及「個人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加在線上禮拜的儀式感,也就是將參加實體禮拜的裝扮及儀式,滿滿地套在線上禮拜中,記住,是滿滿的,一個都不能少。如此才可避免當觀眾,將線上禮拜當一場秀來看待。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徵稿/疫情下線上禮拜的二三事 (第 457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57 期 疫情下的生活 (15-17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57期  2022年  1月 疫情下的生活 457
本期主題:疫情下的生活
發行日期:2022/1/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突破,限制
主題探討/疫情下再思禮拜中的講道
主題探討/再思疫情下的聖餐與愛餐
主題探討/疫情下的信徒生活
主題探討/思疫情下的經濟活動
主題探討/防疫、平安、
婦女新眼光/帖撒羅尼迦後書
人物專欄/女宣道阿喜嫂―謝加
小錢祈禱網/大聲疾呼!反對性別暴力!
小錢祈禱網/極力聲援逃亡的難民
肢體交通/一切將會變好: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上帝的應許必成就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因信成聖
主題徵稿/疫情下線上禮拜的二三事
幸福家庭徵文作品/幸福路上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