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54期 幸福家庭─找回(還我)幸福的生命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從多元家庭型態 談幸福
關鍵字:
◎ 作者 /蔡茂堂 (顧問牧師/埔里基督教醫院)
家庭與幸福
(Family and Happiness)
 
家庭 (Family) 是我們人生幸福 (Happiness) 的泉源 (註1),從呱呱墜地的嬰兒、青澀橄欖的青少、熱情如火的初戀、細水長流的畫眉、乘風破浪的闖蕩、到含飴弄孫的夕陽,家庭給我們帶來養育、接納、支持、認同、親暱、陪伴、自尊、價值、圓滿所產生的幸福感。(註2)
 
家庭也是我們人生痛苦 (Suffering) 的罩門(註3),無微不至的照料、青春叛逆的風暴、偷嚐禁果的苦果、行禮如儀的冷漠、中年蠟燭兩頭燒、外勞陪伴的長照,家庭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雙薪家事的分擔、七年之癢的外遇、雞飛狗跳的勃谿、貌合神離的無奈、照顧失智的崩潰, 家庭的經濟拮据、鬩牆之爭、家庭暴力、不忠外遇、分居離異、空巢孤寂,造成我們巨大壓力、身心俱疲。(註4)
 
家庭成員彼此間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 的動態互動 (Dynamic Interaction),在我們生命歷程 (Life Course) 中,可能成為痛苦或幸福的來源。我們如何經營家庭中的婚姻、親子、兄弟姊妹、祖孫之間的關係會決定家庭是帶給我們幸福或痛苦。(註5)
 
壓力與幸福
(Stress and Happiness)
 
家庭每天都會面對來自外在社會與家庭內部本身的正面或負面變化而對家庭既有恆定狀態 (Homeostasis) 產生壓力 (Stress)。(註6)不可預期(Unpredictable) 意外[晴天霹靂的打擊],日常麻煩累積 (Hassle Pileup)[壓垮駱駝的稻草],(註7) 模棱不清失落 (Ambiguous Loss) [親人失蹤或失智],(註8)產生的壓力會造成家庭痛苦 (Dis- (Distress),甚至導致危機 (Crisis)。(註9)
 
家庭如何處理所面對的壓力、痛苦與危機會決定家庭是否幸福。對家庭恆定狀態造成變化的事件或情境 (Event or Situation),與家庭具有的能力與資源 (Strength and Resource),以及家庭對該事件或情境的認知與詮釋 (Cognition and Hermeneutics) 互動之後才會產生壓力。(註10)
 
家庭能力與資源包括:家庭成員的個性與教育 (Character and Education)、家庭系統的內聚與適應 (Cohesion and Adapt-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以及社群網絡的支持與資訊 (Support and Informa- (Support and Information)。(註11)
 
家庭認知與詮釋包括:家庭對造成壓力的事件或情境的知覺與評估 (Perception and Ap- (Perception and Appraisal)、信念與靈性 (Beliefs and Spirituality)、以及傳統與文化 (Tradition and Culture)。宗教信仰對此有相當的影響。(註12)家庭在遭遇變化產生的壓力時,經由認知與詮釋以及動員能力與資源,會對壓力產生應對(Coping),包括:動員能力與資源直接處理事件或情境、調整認知與詮釋改變對事件的觀點與面向、採取各種方法減輕負面情緒與困擾。應對的目標:保護家庭組織與溝通(Organ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促進成員自尊與自主 (Esteem and Autono- (Esteem and Autonomy)、維持家庭內聚與和諧 (Co-、維持家庭內聚與和諧 (Co- (Cohesion and Harmony)、爭取社群支持與幫助 (Support and As- (Support and Assistance)、增強家庭適應與復原 (Adaptability and Resilence)。(註13)最佳的應對不必然是讓家庭保持現狀,恢復平靜安寧, 而是組織改變、信念轉換、能力增強、人格成長,就像「浴火重生的鳳凰」,讓家庭與成員的生命整個轉化與成長(Transforma- (Transformation and Growth),才會帶來真正的幸福。(註14)
 
核心家庭的迷思
(The Myth of Nuclear Family)
 
當我們談到「家庭」時, 我們的腦海中所浮現的,是一對男主外女主內的夫妻以及他們的兒女所組成的所謂「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註15) 從人類歷史來看,核心家庭是在工業革命與都市化以後, 才逐漸發展,取代農業時代的「擴大家庭」(Extended Family) ,成為主要的家庭型態。(註16)
 
1980 年代以來,家庭多元化 (Family Diversity) 已經成為全球的趨勢。個人化主義 (Indi- (Individualization) 造成下列現象:離婚率上升、婚前同居增加十倍、結婚率下降、再婚繼家 (Remar- (Remarriage Stepfamily)、獨居老人、同性結婚、無子家庭、單身家庭。(註17)在家庭型態多元化時代,我們如果堅持把核心家庭型態視為常態或理想,不僅是昧於事實,對於其他型態的家庭,也會造成傷害。家庭的幸福不在於家庭的型態 (Form),乃在於家庭的功能 (Function)。
 
幸福家庭的功能
(The Functions of Happy Family)
 
幸福的家庭提供給成員下列功能:互相支持與團結 (Mu- (Mutual Support and Solidarity)、世界風暴避風港 (Shelter from World Storm)、挫折安慰與鼓勵 (Comfort and Encourage)、無條件接納尊重 (Unconditional Acceptance and Respect)、分享人生的經驗 (Share Life Expe- (Share Life Experience)、陪伴歸屬與認同 (Com-、陪伴歸屬與認同 (Com- (Companion and Belong)。(註18)
 
幸福家庭成員間會有下列表現:欣賞與感恩 (Apprecia- (Appreciation and Gratitude)、委身與忠誠 (Commitment and Loyalty)、正向的溝通(Positive Communi-Positive Communication)、相聚與休閒 (Gather-、相聚與休閒 (Gather- (Gathering and Leisure)、衝突的解決 (Conflict Resolution)、危機的應對 (Crisis Coping)、坦誠與同理
(Authenticity and Empathy)。(註19)
 
耶穌基督與家庭
(Jesus and Family)
 
教會常會引用上帝創造亞當夏娃並祝福他們所成立的婚姻與家庭 (創 1:26-28; 2:20-25) 來支持核心家庭的型態。我們不要忘記聖經中的家庭是多元型態。信心之父亞伯拉罕以及以色列始祖雅各的家庭型態是一夫多妻妾,大衛王與所羅門王也是一夫多妻。主耶穌本身與使徒保羅則是單身型態。主耶穌把單身視為上主的恩賜以及為天國委身(太19:11-12)。主耶穌把神國的關係視為比核心家庭關係更為重要(太12:46-50)。如果我們無法為主放下核心家庭,不能作主的門徒(路14:26)。
 
結論 (Conclusion)
 
主耶穌說:最大的誡命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太22:37-39) 主耶穌在最後晚餐對門徒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 13:34) 盡己愛神與彼此相愛是家庭幸福的最重要功能。
 
 
1. Kawachi 與 Berkman 發現家庭成員的親密互動關係給我們帶來歸屬甜蜜與價值意義的幸福感。
2. Defrain 與Asay 研究發現家庭幸福六大因素:欣賞親愛、忠誠委身、正向溝通、歡樂相聚、適應復原、盼望感恩。
3. Price, Bush 與 Price 共同編輯一本討論家庭與變化給我們帶來各種壓力與痛苦的書。
 
4. Bray 在 Conoley 與 Werth 所編輯的家庭評估 (Family Assessment) 一書中著文討論家庭壓力與健康的關係。
5. Patricia, Hui, 與 Debra 在老化與創新 (Innovation in Aging) 雜誌發表文章討論家庭關係與幸福的關係。
6. Boss, Bryant, 與 Mancini 出版「家庭壓力處置」,分析各種內外壓力對家庭的影響與家庭的處置。
7. Pearlin 強調不要只注意重大生命事件,而忽略了日常瑣事堆疊累積對家庭所產生的壓力。
8. Boss 於 2006 年出書討論失落、創傷與復原,特別提及模稜不清失落對家庭的重大壓力。
9. 美國衛福部家庭兒童署領先中心 (Head Start) 網站有關於家庭危機的詳細資訊。
10. Reuben Hill 於 1949 年首先提出家庭壓力的 ABC-X 模式。
11. Olson, Russell, 與 Sprenkle 1979 年提出有關家庭系統內聚與適應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 面向與家庭危機的繞循模式 (Circumplex Model)。
12. Tix 與 Frazier 1998 年在諮商與臨床心理學雜誌發表他們對宗教信仰影響生命壓力的效應。
13. McCubbin, Joy, Comeau, Needle 等人於 1980 年在婚姻與家庭雜誌發表有關家庭壓力與應對的評論。
14. Lynn Hoffman 出書主張家庭治療的目的是要產生家庭系統的改變。
15.根據韋氏英英字典紀載,核心家庭 (Nuclear Family) 首次出現於 1920 年代。牛津英英字典主張社會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 (Bronislaw Malinowski) 創立此名詞。
16. Peter Laslett 根據人口統計資料,主張從十三世紀開始,核心家庭就是主要家庭型態。
17. Allan 與 Crow 於 2001 年出書討論家庭多元化的各種因素。
18. Dee Marques 發表在網路幸福雜誌 (Happiness.com) 的文章討論他對家庭幸福的看法。
19. Elizabeth Scott 在很好網路雜誌 (verywellmind) 發表他對健康家庭減少壓力的觀點。
 
 參考文獻
 
Allan, Graham, Crow, Graham. (2001). Families, Households and Society. New York: Red Globe Press.
 
Boss, P. (2006). Loss, trauma, and resilience: Therapeutic work with ambiguous loss. New York: W. W. Norton and Company.
 
Boss, Pauline, Bryant, Chalandra M., Mancini, Jay A. (2017). Family Stress Management: A Contextual Approach. 3 ed. Los Angeles: Sage.

Bray, James H. (1995). Assessing Family Health and Distress: An Intergenerational Systemic Perspective. Family Assessment. ed. Jane Conoley & Elaine Buterick    Werth. Lincoln, NE: Buros.

Defrain, J. and Asay, Sylvia. (2007). Strong families around the world. Marriage & Family Review. 41(1-2):1-10.

Head Start. (2018). Assessing Family Crisis. Early Childhood Learning & Knowledge Center. Retrieved April, 23, 2021.

https://eclkc.ohs.acf.hhs.gov/mental-health/article/assessing-family- crisis

Hill, Reuben. (1971). Families under stress: Adjustment to the Crises of War Separation and Return. Westport, CT: Greenwood.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in 1949

Hoffman, Lynn. (1981). Foundation of family therapy: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ystemic change. New York: Basic Books.

Kawachi, I., & Berkman, L. F. (2001). Social ties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Urban Health-Bulletin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Medicine, 78, 458–467.

Laslett, Peter. (2000). The World We Have Lost—Further Explored. Oxon: Routledge.

Marques, Dee. (2020). Why is Family Important for Happiness. Happiness.com. Retrieved April, 23, 2021.

https://www.happiness.com/magazine/relationships/why-is-family- important-for-happiness/

McCubbin, H. I., Joy, C. B., Cauble, A. E., Comeau, J. K., Patterson, J. M., & Needle, R. H. (1980). Family stress and coping: Adecade review.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2, 125–141.

Olson. D. H., Russell, C. S.,&Sprenkle, D. H. (1983). Circumplex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 VI. Theor etical update. Family Process, 22, 69–81.

Pearlin, L. (1991). The study of coping: An overview of problems and directions. The social context of coping ed. John Eckenrode (pp. 261– 276). New York: Plenum. 

Price, Christine A., Bush, Kevin, Price, Sharon J. (2017). Families & Change. Coping With Stressful Events and Transitions. 5th ed. Los Angeles: Sage.

Scott, Elizabeth. (2020). How to Have Healthy Family Relationships With Less Stress. Verywellmind. Retrieved April, 23, 2021. 

https://www.verywellmind.com/healthy-family-relationshps-and-stress-relief-3144541

Tix, A. P., & Frazier, P. A. (1998). The use of religious coping during stressful life events: Main effects, moderation, and mediation.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66(2), 411–422.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從多元家庭型態 談幸福 (第 454 期)
主題探討:新約中的鬼附現象 (第 394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54 期 幸福家庭─找回(還我)幸福的生命 (5-18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54期  2021年  7月 幸福家庭─找回(還我)幸福的生命 454
本期主題:幸福家庭─找回(還我)幸福的生命
發行日期:1900/1/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與神會遇的幸福
主題探討/新眼光:十字架價值所呈現的八福
主題探討/從心理方面和信仰層面探討
主題探討/說好的幸福呢?
主題探討/從多元家庭型態 談幸福
主題探討/年輕人談幸福
主題探討/年輕人談幸福
婦女新眼光/腓立比書
人物專欄/熱愛幼教奉獻一生的林盛蕊長老
悅讀繪本 《陽光草地》與美國時間
小錢祈禱網/ 主張自身權益,他人同得益處
小錢祈禱網/ 性別暴力:全民共同的挑戰
肢體交通/台南基督教家庭協談中心 簡介
幸福家庭徵文/磨難中重獲的幸福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成為上帝國最佳女主角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仰望神賜予力量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