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51期 教會不是你想的那樣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宣教再思-成為健康且忠實的教會
關鍵字:
◎ 作者 /鄭仰恩 (牧師/台灣神學院教授)
[一]「失序」的教會? 
 
幾年前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的鄧紹光老師前來台灣分享他的教會論觀點,他的講題是〈失序的教會〉。鄧老師指出,現今教會觀的最大缺失就是教會往往脫離了三一上帝的工作而轉變成以人的活動為導向,就像是在「經營教會」(“run the church”)。他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教會的「失序」:轉向以《直奔標竿》這類著重實用論及教會管理學的「世俗教會觀」;或是轉向靈恩派以「操作聖靈」、「封閉且自我絕對化(以靈性經驗取代上帝)」的教會觀。他認為,教會若失序,則會讓「教會不成教會」。
 
在此,我加上個人的觀察:這一世紀來,靈恩派在早期階段反對神學研究且相當「反智」,後來因為缺乏自己的主體性神學,遂被基要派綁架,更加封閉、自義。很悲哀的是,台灣教會許多走靈恩派的牧者,甘願放棄主流教會原本深厚的神學傳統,高舉「神學無用論」、「人數增長論」、「成功神學」,甚至毫無警覺地擁抱靈恩派的基要神學,失落了原本所屬的主流神學傳統。
 
若不要變成失序的教會,那麼教會應該朝著「健康」和「忠實」這兩個方向持續學習、邁進。
 
[二]「健康」的教會:
 
自1978年起,受到美國富勒學派(Fuller School)的影響,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推行「教會增長」運動,然而成效不佳。其實,「教會增長」一直是台灣眾多教會追求的目標,近年來才逐漸開始有「健康教會」的觀念。這個轉變的關鍵是:只有追求增長是個錯誤的策略,教會若能健康成長,自然就會增長。
 
以德國學者施瓦茨(Christian A. Schwarz)的《自然的教會發展:健全教會的八種優良特質指引》一書為例,在研究過一千多間教會的案例後,作者指出八個「健全教會」的優良特質:令信徒得力的領導方式、以恩賜為本的事奉方式、充滿熱忱的靈性表現、功能健全的結構、激勵人心的崇拜、全面兼顧的細胞小組、以需要為本的佈道事工、會眾相親相愛的關係。
 
在書中作者特別以「解釋教會弱項的水桶」為例來說明教會的困境,即「一個桶子所能盛載的水量,由最短的桶板決定。」教會所以停滯不前,主要是受到那些發展得最弱的特質影響。換句話說,一個健康的教會,必定是一個平衡發展的教會。我想,長老教會可以根據其傳統,借助「健康教會」的理論來體檢自身的教會特質。其中,幫助信徒辨認自己的「恩賜」與「天職」的信仰教育可能是最基本的工作。
 
事實上,總會的研發中心於1999-2003年間也進行了一個針對長老教會的「多元宣教/教會成長」研究方案,該方案針對總會屬下數十間持續成長的教會進行研究,最後整理出以下幾個共同的特質:
 
・重視教牧人員的人格特質(具感染力、敏銳性、在地性、持續性),這也就是「領導模式轉化」的議題。
・使用「親密的人際網路」(如團契、小組、家庭)的聚會方式。
・推動某種形式的「聖經研讀運動」(教會查經班、愛修會、小組查經等)。
・呈現團隊服事的模式(包括牧者團隊之間,牧者與長執、信徒之間,亦即整體教會動員的模式)。
・展現不同形式的社會服務或是社會行動的見證。
 
[三]「忠實」的教會:
 
作為改革宗傳統的教會,「忠實於上帝以及祂的話語」應該是最重要的特質,而忠實於上帝的話語總是會指向「宣講真理」(truth-telling)以及「追求公義」(justice-seeking)的精神。以下引用幾位當代學者的觀點來加以說明:
 
在二次大戰結束前殉道的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在他的幾本主要著作裡描述他所認定的教會應有的責任與使命:
 
・在他的博士論文《聖徒相通》以及《團契生活》兩書裡,他強調教會是「在耶穌基督裡被寬恕的人類的群體」,且基督是以「教會–群體」的方式存在,而其中的成員則是以「共通一體」且「互為彼此」的「生命原則」來構成「新人類」的群體。
・在《追隨基督》裡,他強調教會—群體的「非世界性」(被分別出來),強調以委身的生活來跟隨「為我們而活的基督」。
・在《獄中書簡》裡,他則強調教會—群體的「世界性」(應進入世界),著重要跟隨「為他者而活的基督」委身於世界。
 
甫卸任的英國聖公會大主教威廉斯(Rowan Williams)認為,潘霍華對當代基督教會最大的啟示就是他所提醒的,教會必須「在自身的特定處境中去回應特定的需求」,這同時也指向教會在普世脈絡中的「相互責任」,因為我們的關注總是會侷限在自身的「利益群體」裡。1938年,當潘霍華對一群「告白教會」的年輕牧者演講何為「忠實且順服於聖經」時,他指出,忠實於聖經「並不是從聖經找到支持我們行動或方案的證據,而是讓我們的所說、所做、所選擇,都指向基督的真理」。威廉斯的結論是,潘霍華總是提醒我們,「基督會幫助我們,對那些會導致我們忽略可以尋求基督真理之地的虛假謊言說不!」〔註1〕 我覺得威廉斯的這段分析對「宣講真理、尋求公義」的教會使命做了最佳的詮釋。
 
面對現代世界的挑戰,英國歸正教會(URC)派往南印度的宣教師紐畢真(Leslie Newbi)在《應世的宗教》一書裡強調「世俗」的兩面性:一方面是世俗化(secularization)的必要性:基督徒和教會應該「進入世界,但不屬於世界」(約翰 17:6-19);另一方面,他則指出世俗主義(secularism)的強大誘惑:「不要被這世界同化,而是要讓上帝改造你們」(羅馬書12:1-2)。
 
另外,紐畢真在《傳講真理:作為公共真理的福音》一書裡也指出,在今天主觀論(sub-subjectivism)和懷疑論(skepti-skepticism)盛行的世界裡,基督教會應勇敢地在公共領域裡發聲。這樣的信息是特別針對試圖將基督教信息「隱私化」、「個人化」且視其為僅能提供「個人生命價值」的說法而提出的。
 
當代德國神學家維爾克(Michael Welker)也指出,改革宗傳統必須是一個不斷追尋真理且和其他「宣稱擁有真理」的團體(科學、哲學、醫學、社會學等)進行對話的團體。她必須常常以「懷疑」的精神進行自我檢驗,避免扭曲真理、販售廉價福音,以期在複雜多元的世界中彰顯上帝的真理。同樣的,改革宗傳統必須堅持「實踐公義」的精神。信仰不能僅止於滿足個人的主觀靈性需求,而是在公共領域裡落實上帝的主權和公義要求。當代信仰主觀化的危險就是把信仰變成一種空洞化、主觀性
的宗教形式,結果反而將信仰的實質給摧毀了。改革宗傳統必須重視信仰的實質內涵、客觀性及其公共層面。〔註2〕 
 
最後,出身瑞士的巴特(Karl Barth)則提醒我們,教會應積極進入世界,不可自外於世界與政治,但教會也要和統治政權保持「批判性的距離」,教會應該是政治體制永遠的監督者和批判者。我想,這些學者的聲音都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提醒和反思。 
 
〔註1〕Rowan Williams, “Speeches during the ceremonies at the Dietrich Bonhoeffer Memorial, Wroclaw, Poland.”
〔註2〕麥克・維爾科,《改革宗神學–全貌與遠景》,鄭仰恩主編(台北:台灣神學院/石孜理文教基金會,2006)。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宣教再思-成為健康且忠實的教會 (第 451 期)
主題探討/百年老店如何翻修? (第 441 期)
主題探討/自我實現?榮神益人? (第 417 期)
主題探討/科技發明對福音傳播的影響 (第 414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51 期 教會不是你想的那樣 (2-20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51期  2021年  1月 教會不是你想的那樣 451
本期主題:教會不是你想的那樣
發行日期:1900/1/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成為合神心意忠心的僕人
主題探討/宣教再思-成為健康且忠實的教會
主題探討/宣教再思-鄉村篇
主題探討/成全與共生的道路
主題探討/偏鄉牧會之路
主題探討/後疫情宅信仰宣教及數位直播禮拜對教會運作的影響?
婦女新眼光/加拉太書(一) 在基督裡不斷跨越
人物專欄/蒙主眷顧的孤兒寡母-徐秀玉長老
小錢祈禱網/小錢祈禱網前言
小錢祈禱網/為上帝一切受造的整全與福祉,我們揚聲吶喊
小錢祈禱網/絕望中的盼望
肢體交通/總會合一七十年,姊妹兄弟心相連
肢體交通/2020年婦女查經營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幸福家庭徵文/傳承信仰、幸福之路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2020年每月聚會紀實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女人生命逆轉勝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傳福音的腳蹤多麼佳美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婦女年會活動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