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51期 教會不是你想的那樣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成全與共生的道路
「盡其所能、陪伴他者、享受其中」
關鍵字:
◎ 作者 /劉炳熹 (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牧師)
前言
 
2020年,整個世界都遭遇Covid-19這記又急又快的變化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與生涯規劃。六月份,我們全家離開服事十一年的台東新港教會,經過兩個月的環島之旅後,九月份於台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開啟一段新的生活。從台北人學做台東人,再從台東人學做台南人,轉換權都在上帝手裡,在漁港小鎮推動的社區宣教經驗,如何與府城市中心的實況對話,又是另一趟尋求上帝奧祕的旅程。
 
從輸在起跑線談起
 
根據台神新約老師孫寶玲的詮釋,馬可福音從起跑線就已經輸人一截,不若約翰福音以「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作為序言,勾勒出整段敘事的核心耶穌基督;馬太福音則以家譜作為開始,巧妙的把耶穌連結向舊約應許的君王;路加福音優雅流暢的敘述,穿插兩位婦女懷孕與嬰孩誕生的故事,宣告上帝奇妙介入世界。馬可的敘述看來簡單,沒什麼特色,甚至讓人感覺語焉不詳,卻揭開一個重要的關鍵字,那就是「道路」。
 
路,就是要往下走的,站立在台灣這塊土地,我們預備要面對未來十年、二十年劇烈的社會變遷嗎?2019年2月號遠見雜誌下了一個聳動的標題:「你的家鄉會消失嗎?」日本進入超高齡社會後,2008年起每年人口自然減少約三十萬人,部分偏鄉陷入少子化、人口外流、地方產業消失的惡性循環,甚至面臨滅村的危機。鑑於此,國發會開始對台灣本地探討相關議題,推算出全台368個鄉鎮,有三分之一約134個鄉鎮將面臨被消滅的實況。
 
教會存在於社會之內,不可能超然獨立於此等現實,長老教會更是切實反應台灣人口變化所出的各種「問題」。四頁講道法的創始者威爾森教導講道者去辨識「問題」與「困境」的差別:
 
問題(problem):一個待回答或解決的問題
 
困境(trouble):一個造成痛苦、苦惱、憂慮、困難及危險的處境
 
被實用主義擄獲的台灣社會,習於循著「問題—解決方法」的邏輯,想要立即找答案。教會通過無數的會議嘗試要解決「問題」,卻永遠只是看見,前一個問題還沒解決,其他新的問題又冒了出來。「困境」指的是一個無法輕易被解決的處境,參訪花蓮豐田「五味屋」時,東華大學顧瑜君老師分享任一非營利組織,永遠都會缺人與缺錢,不要把眼光放在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而是必須回到初衷去問,究竟組織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以教會語言來思考,我們真正要問的問題是,什麼是教會真正的異象?我們每一個傳道人或長執同工,是否能夠用很簡單的幾句話向人分享出自己教會的宣教異象與核心信息呢?
 
社區設計3.0與教會
 
「地方創生」已然成為鄉村教會不得不關注的議題,多數人認為偏鄉要有發展,就是要多一點的建設,這樣才會有人進來、貨出去、地方發大財。教會不知不覺順著資本主義的浪潮,追求人數增長、教會擴張才是所謂的成功典範。很遺憾的,當愈來愈多地方把「地方創生」的焦點置於「發展」,反倒淪為「地方創傷」時,教會是否還一昧往這方向前進呢?
 
日本社區設計與地方創生推手山崎亮先生,提出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我們要一個一百萬人來一次的島?還是一萬人來一百次的島?」他分析日本社會自1960年代以來社區設計的三階段:「社區設計1.0」強調以設計建築或空間為主體,再從中導引出人際互動的社群;「社區設計2.0」則以搜集社群成員的生活意見,再將之反應於建築與空間的設計;「社區設計3.0」不再強調建築與空間的設計,而是通過社區教育與公共參與方案,讓民眾形成各式各樣的社群,一起解決共同面對的公共問題或滿足彼此需求。
 
當我們把鏡頭拉回教會時,「社區設計1.0」呼應的是教會傳統思維,有了禮拜堂以後,再思考如何運用各種活動把人帶入教會;「社區設計2.0」則再往宣教的方向多跨了一步,因著人數增長之後不得不思考禮拜堂空間的新運用。然而兩者的共通點則都以把人帶入教會為主體,「社區設計3.0」則是一種化整為零,向外投入教育文化改造與公共議題對話,建造無牆教會的概念。未來人口數下降,資源將會愈來愈有限,教會如何學習分享、共生,通過行動活出真理,照顧每一個軟弱與需要的人,將成為福音工作在新世代的契機。
 
白話文來看,教會版社區設計1.0就是「關起來」,2.0則是「抓進來」,3.0是「跨出去」。數十年來,不住聽見人們高喊著要建立「無牆教會」,要通過會議討論,決定降低教會圍牆的高度,或者把圍牆打掉,就會有各式各樣的意見在內部衝突與碰撞,然而社區與教會的隔閡依舊存在。所有關鍵都不在於有形的圍牆,而是我們早已不斷築起那道無形的牆,或是把教會的門關起來,或是只想把人抓進來,壓根沒意識到,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跨出去。
 
成全與共生的旅程
 
新港教會的社區宣教,近幾年來隨著一棟對在地有重要歷史意義的老屋修建運動,開展出「心驛耕新」的異象,推動每個人釘根於在地,勇於耕耘直至看見新意。陪伴孩子認識在地、關心海洋資源、投入社區關懷、體驗食農實作,串連一個個不同的專業與資源,創造一個成全與共生的環境。
 
台南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的起源,是巴克禮牧師娘伊莉莎白為特別關心新樓醫院工作人員,以及在宣教師家中擔任傭人們的信仰生活,借用台南神學校教師宿舍舉行夜間聚會。隨時代演進後,成為新樓醫院、台南神學院、長榮中學、長榮女中的信仰基地。初來乍到,學習為著新服事禾場禱告的過程,「成全」與「共生」兩個字不斷觸動我的內心:
 
「巴克禮牧師『成全』台南這塊土地,為台灣人奉獻一生,因此在這禮拜堂中,我們將不斷『宣揚』福音,述說上帝的大作為;伊莉莎白為關懷新樓醫院、長中、長女而促成東門教會的誕生,因著『共生』,我們將持續『照顧』每一位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寫下新的未來。」
 
結語 
 
七八兩個月的環島之旅,全家人隨遇而安,參訪三四十間教會,聆聽教會與傳道人的故事,體悟到真實的社區宣教,就是一段學做在地人的旅程。走在上帝所賦予我們的使命中,沒有任何成功與失敗,每個人都是在這段過程中玩一場「恩典遊戲」,上帝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上帝的意念勝過人的意念,無論我們在哪裡,上帝都呼召每個人「盡其所能、陪伴他者、享受其中!」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成全與共生的道路 (第 451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51 期 教會不是你想的那樣 (4-20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51期  2021年  1月 教會不是你想的那樣 451
本期主題:教會不是你想的那樣
發行日期:1900/1/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成為合神心意忠心的僕人
主題探討/宣教再思-成為健康且忠實的教會
主題探討/宣教再思-鄉村篇
主題探討/成全與共生的道路
主題探討/偏鄉牧會之路
主題探討/後疫情宅信仰宣教及數位直播禮拜對教會運作的影響?
婦女新眼光/加拉太書(一) 在基督裡不斷跨越
人物專欄/蒙主眷顧的孤兒寡母-徐秀玉長老
小錢祈禱網/小錢祈禱網前言
小錢祈禱網/為上帝一切受造的整全與福祉,我們揚聲吶喊
小錢祈禱網/絕望中的盼望
肢體交通/總會合一七十年,姊妹兄弟心相連
肢體交通/2020年婦女查經營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幸福家庭徵文/傳承信仰、幸福之路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2020年每月聚會紀實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女人生命逆轉勝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傳福音的腳蹤多麼佳美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婦女年會活動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