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445期 所聽、所看,真的假的?!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傳播媒體的本質、信仰良知與社會責任
關鍵字:
◎ 作者 /管中祥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電訊傳播碩士班副教授)
媒體及媒體「人」
 
前陣子參加基督教芥菜種會的「社區點線面」節目分享社區經驗,會後和同工交流他們計劃推廣的公民新聞培力工作。公民新聞在台灣推廣了十多年,再加上手機及網路的普及,不少人早已能在各式各樣的社群媒體及自媒體上進行報導或發表意見,和其它國家相較,台灣的公民新聞發展,相對成熟。
 
傳播科技的便利與普及,讓大眾媒體原有神秘性與特殊性逐漸「除魅化」,在人人都可以當記者的年代,媒體經營的重點不在於如何突破技術門檻,而是要回到最基
礎的討論:媒體本質究竟是什麼?媒體要用來作什麼?媒體及媒體「人」有什麼樣的責任?需要什麼樣的運作原則?
 
媒體、傳播、溝通
 
當時聊到教會的週報,這是大多數教會都會經營的自媒體,對教會來說,週報主要是用來傳達教會內部資訊的媒體,但有不少教會希望週報內容讓鄰里知道,藉此傳揚福音。許多教會也會將週報上網,讓教會外的民眾看到。但如果週報只是刊載教會資訊,非基督徒有興趣看嗎?
 
教會週報有沒有可能成為「社區報」?教會辦社區報,該如何經營?要擔負什麼樣的社會責任?
 
辦一份社區媒體最基本當然是人力、能力及財力,對身賦福音使命的教會來說,最困難的恐怕是這份報刊不要有太多教會色彩,不要有太「外露」的宣教使命,而是回到媒體的本質好好經營。
 
「傳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本意是「溝通」,我們卻習慣將之翻譯成「傳播」,「傳播」在中文的字義是傳達訊息,但「溝通」除了是表達意見,更強調我說你聽,你說我聽,是雙向的平等互動。亦即,傳播的本質,不是宣傳,而是溝通,一旦讓人感覺你想宣傳、洗腦,人們心裡自然會產生排斥。將「傳播」定位為「溝通」的前提下,媒體的本質就不是宣傳工具,而是作為不同意見的溝通管道,呈現社會多樣的意見與聲音。
 
反映多元意見和聲音
 
這也就是媒體,特別是新聞媒體會被認為是社會公器的原因。
 
媒體的本質是社會公器,內容不該只服務特定群體,也不是特定群體才能擁有。然而,媒體經營往往需要較多的資本,也使得媒體所有權往往控制在大型政黨、財團的手中,造成媒體壟斷。
 
媒體一旦遭到壟斷,很容易變成一言堂,還會排除少數者的聲音。這些被排除的群體通常是社會的異議者或弱勢者,若是這樣的聲音從公共領域消失,我們不但會誤以為社會是和諧美好,聽不到批判與提醒的意見,也會忘了主流體制下的受害者,忘了社會本是由多元群體組成,需要應該了解、尊重不同群體的處境與需求。因此,即使媒體所有私人機構,也應該反應多元的意見,關注公共事務,落實應該有的公共服務與公共價值。
 
與權力者保持距離
 
社會公器另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要關心公共議題,讓社會大眾知道社會發生了哪些事?這些議題跟公共利益有什麼關係?
 
人們從來不是單獨存在,即使是孤獨的人也活在社會系統之中。社會裡的大小事或多或少都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特別是擁有權力的政治群體及財團,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其政策與決定都對民眾的日常造成影響,也因此,媒體除了告知大眾社會發生什麼事,也需要與權力者保持距離,從批判性的角度檢視他們的施為,指出不
義並彰顯公義。
 
讓弱勢發聲
 
除了監督權力者,媒體也要同時讓弱勢發聲。社會中不同群體的資源、地位、能力在現實上有極大的差異,也會因為性別、種族、階級等因素產生落差,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不但較難在媒體中發聲,甚至會遭到污名化對待。例如,台灣新住民人口已超過3%,大眾媒體卻極少有屬於新住民的節目,社會對他們的了解十分有限,「政論」節目也很少邀請他們發表對公共議題的看法;又如,媒體及社會大眾對思覺失調症(精神障礙者)仍存在刻板印象,認為他們是社會的不定時炸彈,並不清楚只要適度服藥或者提供友善的環境,思覺失調者仍能和「正常人」一起生活、一起工作。
 
媒體要接近弱勢,與哀哭的同哭,試著從弱勢者的角度理解與報導他們的處境,才有可能進一步面對權力,解決問題。
 
報導事實與真相
 
不過,不論是作為社會公器,呈現多樣的意見或聲音,或要監督權力者,讓弱勢發聲,媒體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要報導事實。觀點可以多元,但真相不能忽略,媒體可以有自已的立場,但所有的批評都應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而非憑著臆測及想像,在還沒釐清事實的情況下,急於將人入罪,甚至惡意栽贓及抹黑。
 
「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然而,在網路、利益掛帥的時代,社會充斥著諸多為己私利刻意製造的假消息,和為了政治及商業利益蓄意扭曲或斷章取義的假新聞,這些內容不但背離了媒體的本質與責任,更造成社會混亂與對立的根源。
 
不能忽略的本質與責任
 
上述的討論並不是要教會媒體拋棄信仰,相反的,釐清事實、監督權力、關懷弱勢等媒體應有的公共本質,其實是與基督教信仰相互呼應。當然,如果期待所有的媒體都要達到這樣的原則恐怕是不切實際,因為除了人力、物力,不同媒體有自己的定位與經營目的。但如果我們想要成為有影響力、受尊敬、有公信力、被信賴的社會公
器,那麼,不論是大眾媒體、社區媒體或是自媒體與公民媒體,都不能忘了媒體應有的公共、事實、論辯、關懷的精神,這是媒體不能忽略的本質與責任。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面對假訊息 (第 469 期)
主題探討/數位新時代的老問題 (第 463 期)
主題探討/傳播媒體的本質、信仰良知與社會責任 (第 445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445 期 所聽、所看,真的假的?! (3-19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445期  2020年  1月 所聽、所看,真的假的?! 445
本期主題:所聽、所看,真的假的?!
發行日期:1900/1/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話少話巧
幹事的話/真偽之間
主題探討/傳播媒體的本質、信仰良知與社會責任
主題探討/大腦是人體基本配備,如何眼見為憑
主題探討/新聞媒體的辨識
主題探討/LINE,賴著你,只要美麗
主題探討/民粹的邏輯與信仰反思
婦女新眼光/羅馬書(三)
小錢祈禱網/「誰摸了我?」
小錢祈禱網/要剛強壯膽 開闢新天地!
幸福家庭徵文/新住民媳婦重新獲得家的歸屬感
肢體交通/參加「WATCC-亞太契機與PCT一同響應先知為臺灣及亞太地區人民尋求正義與和平」
肢體交通/「CCA-加強HIV病毒預防與愛滋人權倡議」工作坊
肢體交通/全國婦女查經營報導
開懷篇/妙事一籮筐
生活見證/經歷服事和委身的成長生命
中會族群區會長短波/愛的足跡-關懷之旅
中會/族群區會2019年年會剪影
舉起祈禱的手/從眼到心,化為祈禱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