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女宣雜誌 > 第362期 看見母親的心情
字級調整:

特輯
主題探討:攜子之手,探尋親子之道
關鍵字:
◎ 作者 /許承道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助理總幹事)

「父母難為」是古今中外為人父母者的共同「吐氣」(嘆氣),更是今日的為難;除了為難於子女的生存條件外,還要注重延續胎教、幼教的學習機能之考慮,就是要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品質。生存、生活都滿足了,父母在無形中最大的為難,其實是「生命」的向度:人生目標、價值觀、品格、人際關係等。

現代社會的父母和前人最大的不同是資訊媒體的影響,讓人快速且大量地接收到各地不同的訊息與觀點,並且未經思慮就必須照單全收,還要跟週遭(世界各地)的父母比賽: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在這種「今日觀點、未來成就」媒體炒作掛帥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父母失去在「傳統智慧」中求得培兒育女的正確態度。

「今日社會」的觀點倒不是都不好,至少在家庭裡的父母角色能夠打破「男主外、女主內」的轄制,讓身為父親的我有機會學習,享受持家之喜與親子之樂。

我不想在「誰作家事」之類的話題著墨,只分享兩件實況,然後就要進入我興趣的議題。1990年左右,在一次兩性平權研討會,綜合討論時間,一位意識清新的女長老指名問我的牽手宗慈:「許牧師在家有沒有幫忙作家事?」宗慈回答讓與會者大笑,也令我會心:「你應該問我:『牧師娘,你在家有沒有幫忙作家事?』這樣比較接近事實。」

台立出生不久,婦女事工委員會推動「South to South」事工,每年與第三世界國家的教會婦女交流。當年,宗慈帶一團婦女前往印度一個月。回國那天,我抱著四個月大的台立去接機。當宗慈伸出雙手要抱台立時,台立原本看著宗慈的小臉,竟然轉過來靠在我懷裡,宗慈差點當場掉淚。

身為「父母」,卻不是生命角色的全部,我覺得仍然要在「牽手」關係裡,互相鼓勵成長學習、幫助彼此自我實現;太太亦為「父」,先生亦為「母」,是其中的一項,這不是很酷(很好)嗎?

我們有兩個兒子,哥哥現在讀高一,自從三年前參加教會主辦的魔術夏令營之後,我太太常說:「變魔術成為台立主修課程。」弟弟安立讀國二,許多同學已經在補習班預備「明年」的學力基本測驗(就是「聯考」啦)。但是,安立下課後及週末,除了上網打電動外就是和同學一起打籃球。

一家四口,各有各的「工作」,每個人將自己的工作做好,是基本的學習。工作,除了上課、上班、家事、家聚會外,打球、慢跑、看電影、家族聚會也是工作。稱之為「工作」,是培養負責態度和輕鬆心情的結合。

既然大家都在作工,就會有經驗交流、分擔配合、分享成果的時刻。安立負責洗衣、我負責晾、台立收,太太指揮大家一起將衣服分門別類,各自歸位。身為父母的我們仍將太多工作攬在自己身上,有時是自己動手做得快、做得好,有時是懶得提醒,有時是太好心了不想打擾孩子。

慫恿一下,安立會動手做菜,當然是簡單的蛋包飯、蛋蓋飯或冷凍蔬菜炒熱加顆蛋,一類的「套餐」。台立很會鼓勵弟弟,從來不嫌棄安立做的套餐。安立很不甘願當弟弟,常常故意挑哥哥的毛病,但是一談到「魔術」,一碰到數學難題,他就乖乖和氣地向台立示好討教。

做套餐是作工,討論數學是作工,既然是在作工,就是一項工作。我們期待孩子成長過程中,知道家人一直「在身旁」和他們一起作工。無論是在校的工作、在家的工作、或是進入社會後的工作,都是家人一起成長、學習的機會。

兩兄弟出生後,我們在義光教會服事,他們的童年很自然就在教會出入。義光教會有些年輕信徒曾經歷過「長青團契」(長老教會大專青年學生團契)的洗禮,到教會聚會、服事時,總是「許哥」、「許嫂」地稱呼我們。教會裡有少數長者不太習慣,會糾正他 / 她們:「不可以這樣『沒大沒小』的。」

更讓長者不可思議的是,台立、安立有時也跟著叫「許哥!」而我竟然常常回答:「兄弟,有什麼事?」長輩說,這已經不是「沒大沒小」了,根本是「亂倫」。

從小,安立就不服氣當弟弟,雖然差兩歲,但他常常和哥哥比較,有時還會嘲弄台立。尤其進入少年時期,這種「計較」的性質偶爾會跑出來。台立雖然禮讓安立,但是在「壓力」過大時,也會宣洩出:「不公平!」的呼喊。感謝上帝的是,一直到現在,安立仍很習慣以「哥」來尊敬台立,有時我也和他們繼續「兄弟」之。

我只是讓他們感受主耶穌的「家人觀點」。「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姊妹)?那實行上帝旨意的,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馬可福音〉三:33-35)。這是一生和永生的家人經驗,在教會、在同學間、在社區的朋友裡,都有「實行上帝旨意」的兄弟姊妹。沒有台立、安立,我們從何體驗、享受「父母」角色的趣味與責任?「兒女」不是產業,是上帝給「父母」的恩典,在這有限的人倫關係外,主耶穌的「家人觀點」是我們可以廣泛經歷的。

安立讀小學一年級時,有一天拿一張「家庭調查表」回來填,讀三年級的台立當然負責指導:父母姓名、地址通訊,連經濟小康台立都知道。引起我的注意的是「父母職業」欄,台立想了一會兒,竟然捨棄「自由業、教育、社工」等、我認為較接近「牧師」的職別,告訴安立:「阿爸是服務業啦!」不解加上不服氣,我問台立為什麼?他說:「有人結婚,阿爸要去;加護病房,也要去。安息了,更是去好幾次。只要會友有事,你就去,這就是服務業嘛。」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主題探討/生命的成全 (第 424 期)
主題探討:回到上帝創造的恩典中 (第 370 期)
主題探討:攜子之手,探尋親子之道 (第 362 期)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女宣雜誌 第 362 期 看見母親的心情 (6-15頁)
女宣雜誌 Lusoan Magazine  362期  2006年  3月 看見母親的心情 362
本期主題:看見母親的心情
發行日期:2006/3/1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婦女新眼光:士師記 (一)
主題探討:母親的一生
主題探討:一個中年母親的心聲
主題探討:回顧父母,反觀己身
主題探討:父神的另一個名字:母親
主題探討:攜子之手,探尋親子之道
主題迴響:熟女理財,做個獨立新女性
生活見證分享:成為孩子的模範
生活見證分享:愛的誓約
肢體交通:感恩是快樂的源頭
小品:台語詩兩首
小品:流離
小品:我的腳邊有花
女人新事:自然就是美?
藝文分享:浮生若夢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