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80期 課本沒有教的歷史
字級調整:

厝邊頭尾
被遺忘的流浪兒
關鍵字:
作者/楊騰祥 (教會青年)
成為義工
  之前看到活水泉教會聖誕佈道會需要義工的消息,引發想要參與弱勢者活動的念頭,沒想到教會的義工報名居然已經額滿;不過得知可在行前訓練會來旁聽,看情況再決定可否加入義工行列,便歡喜地如期去參加行前訓練會,並因某些人無法參加而得以如願成為活水泉教會聖誕節佈道會的義工之一。
 
  聖誕節當天,我們依照約定的時間到達,有活水泉教會的義工來到捷運站與我們會合,再帶領我們來到柳鄉里民活動中心。活水泉教會吳得力傳道先介紹兩位外籍女同工,之後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部分街友也參與義工的行列,使人更能感受到聖誕節分享愛的意義。經過工作分配及禱告後,義工依序就位,準時開啟大門,並由義工逐一為參會者量測額溫,以確保每一位與會者的健康及安全。聚會一開始,以詩歌領唱穿插聖經故事中的信息,揭開聖誕慶祝會的序曲,緊接著是牧師的短講,而在這些程序中,我不斷地環顧周遭的街友們,好奇地想要瞭解他們的反應?

與街友對談
  整場聚會在牧師的短講後進行分組,以十二位街友與兩位義工為一組,希望透過分組來分享並瞭解街友的生活情況及需要代禱的事項。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經驗與學習,雖然曾與小詩班定期到醫院和病人面對面,以福音詩歌及牧師的信息來關懷肉體上有病痛的朋友,也為需要的病友來祈禱;但是眼前所面對的是一無所有的街友,該如何開啟第一句對話?

  其實有幾位街友有臨時性的工作,因此尚有些微的收入。在交談中,瓦先生(為尊重當事人,稱呼皆是虛擬)因為不高興老闆的態度,才「暫時」離開工作崗位,來到活動中心參加聖誕慶祝會,雖是街友,但他身上竟有行動電話,著實令我驚奇。

  元先生62歲,沒有工作,身著紅色花格子襯衫,搭配牛仔褲,腰間繫有皮眼鏡套,光從外表裝扮你一定看不出他是一位街友。

  在我們當中有一位年輕的壯丁小可,談話中瞭解他做過許多種不同類型的工作,像是馬達維護等較具技術性的工作,但是國中學歷的他似乎有著年少輕狂的過去,致使他遊走於台北街頭。

關懷流浪者
  我是在分組前注意到小魯的,他痛苦的抱著肚子蹲在地上,上前瞭解他的身體情況時,間接也知道他的一些背景。他原來已經結婚,也有小孩,二十多年前離婚後,沒再見過他的前妻,孩子也不曾來找過他。他身體不適,開過刀,長年胃疾也難以治癒,手裡拿著強胃散當藥方,試圖解除些許的病痛,眼神中有著無奈與無助;又因為沒有身分證,無法享有全民健保,生病需求診時,須透過社工單位或是活水泉教會的協助才得以就醫。當5月份正值SARS流行的高峰期,他說宣教士阿惠找了警察來,把他抓進監牢關了十天,以確保他不是SARS的患者,為此他懷恨阿惠欺騙他,使他失去了十天的自由生活,真是有感義工難為。

  72歲的任桑可說是一位見多識廣的長者,從故鄉台南流浪到台北,我不清楚真正的理由,但隱約感覺到他曾經叱吒風雲;他告訴我,其實多數的街友不再需要衣物,有時只需要二、三十元搭公車來回接濟站,以領取或接受食物等物資。交談中,他還為這些接濟的慈善團體評分,這是讓我感到極為有趣的事。任桑也提及對國家的關心度,更讓我對這一位長者多一分敬意。

「沒有」也是一種負擔?
  「離開著阮故鄉,孤單來流浪……手提著舊皮箱,隨風來飄流。」一首流行於六○年代的歌曲,描述離開故鄉到外地討生活的寫實心情,但在我眼前出現的街友們卻是連一只舊皮箱也沒有。花蓮門諾醫院院長黃勝雄先生曾提及Dr. Brown語重心長的談話:許多學醫的台灣人,寧可千方百計到遙遠的美國,而不願意到同一島嶼的花蓮服務,這就是他所說的:「到美國很近,到花蓮很遠。」

  在台北東門教會看到盧牧師的文章,知道來自遠方的朋友——阿惠與阿真協同吳得力傳道夫婦長期付出的關心街友,讓我感到愧疚萬分於自己無法略施棉薄之力於社會。在要搭乘公車回程的路上,從萬華地區經過西門町、台北車站進入熱鬧的東區,讓我感到一陣茫然,我與街友們是否生活在同一都會區呢?此時摸了一下口袋,驚慌的發現找不到皮夾,定神一想,原來是沒有帶出來,瞬間我才發現原來「沒有」也是一種不同的負擔吧!?
同作者相關文章:
被遺忘的流浪兒 (第 80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80 期 課本沒有教的歷史 (39-4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80期  2004年  2月 課本沒有教的歷史 80
本期主題:課本沒有教的歷史
發行日期:2004/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編者的話
目錄s/
課本沒有教的事--建構台灣歷史的主體性
復和的功課──現階段教會228關懷的使命
與台灣史同步的台灣宣教史
查禁教會羅馬字政府──取締羅馬字書刊之相關背景
台灣史基本書籍選介
在228中消失的張七郎父子
廖文毅家族信仰史
從「寄居」到「在地」之路
黃沙烈燄,神在其中
我所知道的「活水泉」教會
被遺忘的流浪兒
簡介「動物神學」——讓動物進入神學與信仰
釋放——基督拯救的福音
最後的一瞥
原來基督徒講求門當戶對
為何信仰告白須重新制定?
關懷的意義
他總是垂聽我的禱告
恩典與服事的歲月
擁抱s/
學作老二
回應〈別傻了,「婚前」不是問題!〉──不談性道德的性教育合宜嗎?
在耶穌裡我們是一家人
祝福s/
承載文化價值與傳統的母語——參加加拿大國際原住民教育研討會之心得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