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58期 認識真理或販賣知識
字級調整:

感情.婚姻
校園愛情故事多
關鍵字:
作者/林繼偉 (現為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輔導中心專任輔導老師。)
  二月,春雨綿綿,放完寒假返校的學生,把校園點綴的萬紫千紅。一群男女同學嘰嘰喳喳正計畫著元宵節的去處,或者今晚寢室火鍋究竟要不要放韓式泡菜。空氣中蕩漾熱情、愉悅。年輕的心愛熱鬧、興致昂揚,好像對什麼事都有勁。四月的春假過後,又將是畢業季節,時光推移像衣裳更替四季顏色,但「未央歌」裏的友情、愛情卻一遍一遍的在校園發生。「童年」依舊是大專學生愛唱的歌曲;「隔壁班的那個男孩」一句唱出男女同學對愛情的期許,小小的校園,許多的學生,似乎有著無數的可能。校園愛情故事多,不總是甜甜蜜蜜,但對所有認真的愛侶而言,都是扣人心弦的成長記錄。
  
  心理學家艾力克生曾經指出人生各階段的社會心理需求和任務。處在青春期和成年初期過度階段的大學生,繼續面對自我認同和認同混亂的挑戰,而他們同時也開始有了親密感的需求。許多學生在愛情裏自我探索,藉著兩性交往看到自己的性格與原生家庭的影響,而自我形象(認同)也反過來影響愛情關係的發展。艾力克生認為,唯有成熟的自我能促成成熟的愛情(親密關係)。當然愛情本身還有許多麻煩事得自行處理。
  
  就愛情的過程來說,輕佻的人以棒球的進攻方式——即「上壘」來處理;大多數的人雖然一片真心,兩情相悅,卻常因成長中的不穩定性,以及對喜歡與愛的混淆而崎嶇難行,其結果是「從起初相遇,似地轉千旋,當意念改變,如過眼雲煙。」或者發現雙方差異過大,好像「鐵磨鐵」,苦不堪言。青年朋友可以從「三個分辨」來謹慎踏入愛情關係。

一、心動或眼(耳)動:心理學家發現男性容易以視覺刺激影響,女性則是受聽覺影響較大。而青年們常說:「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其實僅是「眼動」或「耳動」下的反應。見到美麗的女孩或言語溫柔的男孩不覺令人嚮往。如果給自己一段時間沉澱情緒,不一定會持續怦然心動的感覺,因為視覺和聽覺的感動不能等同於心靈的感動,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去認識異性同學、朋友,也許灰姑娘和青蛙王子就在其中呢!

二、好感或有感:有感覺常是一個初步的情緒反應。一個燦爛的笑容或一個頑皮的表情都可能令人印象深刻,卻唯有美善的特質,心地純潔、信實是真實好感的基礎。

三、很好或對我很好:戀愛前的男女不免也有類似所羅門王般的感受,看「準男女朋友」好像蘋果樹在樹林中或百合花生在荊棘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見對方對自己全力付出、大獻殷勤,於是有所謂「他(她)很好」的感覺,卻忽略觀察對象是否對人良善,「愛人不可虛假」或刻意。
  
  青年朋友可以試著保持喜歡而不盲目地進入愛的階段,因為愛情超過凡事平等、喜樂與共的要求。她更需要價值觀的認同、捨己與信守承諾。已經進入愛情關係的朋友,若盼望愛情隨著年歲而成長,期待愛情終能開花結果,則應進一步提升關係的內涵。傳統的愛情分類依然是個有用的參考。六種不同類型的愛情,有截然不同的的內涵。多數人的愛情可能是幾種不同類型的混合。
  
  第一種浪漫愛,如同一見鍾情的延伸,強調特殊的情愛感受,較忽略理性,把對方過於理想化,喜歡形影不離,愛情天地封閉狹窄。
  
  第二種享樂愛,逐漸流行於Y世代當中,他們自覺或不自覺的提倡「何必在乎天常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網路一夜情不只是傳言,已經真實的發生於校園內外。「短線操作」是不必負責任的一種方式,也是處在善變不實的社會人心中一種反應。享樂愛者容易隨著眼目和肉體的情慾,身子上得罪上帝。長期以享樂為目的的愛情,為自己種下許多愁苦。
  
  相對於享樂愛的是現實愛。美國華人圈的一句戲言很能反應出這種心態:有(綠)卡、有屋、父母歿。台灣常聽到的「減少奮鬥三十年」也類似。過於偏重現實考慮而犧牲真情實意,也許根本就不能入愛情。
  
  現實愛的本質是「各取所需」,需奉獻愛則是「為他辛苦為他忙」。學者黃淑芬指出,奉獻愛可以看做是一種極度的純潔與自卑混合而成的產物。儘管「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動容,我們卻不能過分歌頌奉獻愛的價值。聖經說:「丈夫應該愛自己的妻子,好像愛自己的身體一樣;愛妻子就是愛自己。」(以弗所書五:28)聖經所說的愛是自愛愛人,所說的犧牲捨己是以健康成熟的自我為基礎,並以理性來引導。若奉獻愛者出於自卑感,覺得配不上對方,所以甘心委曲求全,甚至不明事理地放縱溺愛,苦待己身,造成關係的極度不平衡,反而沉醉於所謂「奉獻」情操,顯示的是一種「病態互依」行為。
  
  神經質式的愛是麻煩製造者,以焦慮和不安全感為特徵。戀愛中一方或雙方有極強的佔有慾,懷疑嫉妒,深怕愛人稍縱即逝,一再需要強迫式的去證實對方仍深愛自己。另一方面,基於不安全感衍生的信任問題,往往企圖限制對方的正常交友。神經質式的愛的本質是企圖以愛情關係解決自己情緒或人格上的困境。臨床心理所謂「邊緣型人格」即屬於此類。這種愛的方式帶給雙方極大的精神折磨和負擔,也會將起初的好感消磨殆盡。一般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神經質」的性格表現,不能視為病態。但嚴重的神經質行為可能反應邊緣型人格傾向,需要專業的輔導來協助,方能有效解決根本的自我問題。
  
  理想的愛情類型則是伴侶愛。戀愛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滿足對方需要,也在平衡的人際與愛情關係中共同成長。鄭愁予在「小小的島」描繪出伴侶愛的親密與陪伴:「如果,我去了,將帶著我的笛杖,那時我是牧童而你是小羊,要不,我去了,我便化做螢火蟲以我的一生為你點盞燈」。最後,更重要的是基督徒的愛情是在愛中彼此建造,也建造自己。愛情的成熟是藉著屬靈的引導,預備領受「上帝所配合」的婚姻關係,享受上帝所賜愛情的甜美,所以不僅滿足於「為愛情而愛情」,儘可能在交往的過程當中以婚姻為目標,考慮彼此的合適性。
  
  校園愛情故事多,大專生的愛情青青澀澀,像他們的臉龐。年輕人在尋找真愛的過程中一面嘗試錯誤,一面操練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所說的「愛」,雖然會遇到傷害與危險,但真心誠意且願意尋求上帝旨意的人總不後悔。
  
  窗外春雨綿綿,好多尋找真愛的心也纏綿。
同作者相關文章:
分手情懷 (第 63 期)
分手情懷 (第 63 期)
校園愛情故事多 (第 58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58 期 認識真理或販賣知識 (48-5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58期  2000年  6月 認識真理或販賣知識 58
本期主題:認識真理或販賣知識
發行日期:2000/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隨想s/
編者的話
從基督教精神看台灣教育之本質
由政治的觀點看台灣的教育
從社經的角度體檢台灣的教育
新世紀師資培育的思維
教改新願景首重教育財政改革
基督教宗教教育的角色與反省
「倚靠」上帝的牧師——王倚牧師略傳
淺談東瀛偶像流行風
「當噴禧年號筒」
教會送餐服務——武塔教會對社區獨居老人的關懷
談永生s
校園愛情故事多
教會「性教育」的發展程度知多少?
窗s/p
震不毀的阿嬤
處變不驚的孩子
也談「出走」
從大專事工談青年人出走問題
關於ASYG 2000
A TIME FOR GOD——給自己一個挑戰與順服的TIM體驗
我的團契生活
TCMA日月潭札記
何謂信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