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55期 全球化的挑戰——教會如何迎接21世紀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普世教會的全球化問題
關鍵字:
受訪者/宋泉盛 (現為世界歸正教會聯盟主席、美國太平洋宗教學院亞洲神學與文化教授 )
記錄者/沈紡緞 ()
※ 全球化的正負影響
  近年來,世界各地一片全球化的呼聲,而「全球化」一詞其實是從「globe(地球)」衍生來的。目前,全球化在世界各地已經進展到某一個程度,雖然仍持續運作當中,不過各方面的表現與成果不同,而全球資訊化的推展加速將地球上的各個角落連結起來,可說是發展最為快速的。
  
  資訊的大量運用,使人只要通過網路,即能坐擁書城、甚至遨遊世界。在經濟、財務方面,也因資訊的快速傳遞,使得全球金融商品二十四小時不停地運轉著,支配著人的生活,如紐約等國際級的大都會,無分晝夜,不斷地提供各種經濟活動,已成為不夜之城。
  
  這樣說來,不分國際或本土,誰掌握資訊的資源大餅,誰就是贏家。世界是不是也因此完全連結起來?其實不一定。最近,微軟總裁Bill Gates前往印度,計畫開發這人口眾多、幅員廣大的新興市場,然而卻失望地發現,印度一半以上的人口至今尚未使用電力,所以根本無法在生活上運用網際網路等資訊。因此,全球通過資訊而來的連結,對於落後的地區或偏僻、弱勢的族群而言,是相當負面而不切實際的。
  
  在台灣,由於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人們無論是工作或休閒,都把大量的時間消耗在滑鼠上,生活作息變得越來越機械化;本來可以通過網路與他人做更快、更熱絡的聯繫,實際上卻使人與人面對面接觸、交談的機會減少許多,嚴重失落了人際間關愛與分享等人性內在的本質,人與人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疏遠。這在已發展的國家、社會都出現了此一現象。

※ 自「全球化」中覺醒
  基本上,全球化是要通過資訊、經濟等活動,促進全人類的合作,共同貢獻己力,造福人群。不幸的是,已發展國家的強勢主導,致使世界各地的文化失去平衡,經濟殖民的惡跡劣行隨處可見。跨越二十一世紀,這種景況會更形嚴重。其實,高科技文化的發展對全人類有其貢獻,但不能因此否定人類原有文化的特殊性。全球化的呼聲正也喚醒了世界各地族群的自覺,重新體認自己民族的處境,以及文化對其民族傳承的特殊意義。
  
  在美國,除了歐美的主流文化外,還注入了亞裔、非裔、拉丁美洲等文化。在全球化的議題上,美國的經驗告訴我們,文化所需求的是獨立與自主性,是反「全球化」的。因為人們體認到,一旦主流文化要求其他文化的融入,使各文化無法發揮功能,失去其自主性與發展的空間,這樣,人們生活上喪失的將更多。過去以歐美文化為主流的美國神學院,也曾積極地推動神學教育的「全球化」,企圖以歐美文化主導、建構整個神學思潮,領導各種非主流文化。然而,一九六○年代起,世界歷史有一極大的轉變。學生運動、族群覺醒、兩性平權……等人權活動的發展,使得美國社會朝多元化發展,如黑人建立其自主性,而宗教思潮也因注入東方的哲學思維,變得更有開創力。
  
  至此,以歐美文化為主流的神學教育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其實,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許多國家的殖民政治解體,普世教會即以普世的教會觀,呼籲各教會促進聯合﹑甚至合一;幫助各地教會建構屬於本土的神學教育,將福音真正落實在非基督教的文化處境上,如印度的印度教文化、泰國與斯里蘭卡的佛教文化等。經過一、二十年的努力,結合基督教的本土文化開始萌芽、開花和結果。在這方面,世界性的教會組織可說貢獻卓著。

※ 普世教會對「全球化」的反省與因應
  全球化的資訊、經濟等活動雖然趨於成熟,然而「全球化」也使得人們的貧富差距擴大,貧者越貧,使處於弱勢人們或族群的基本需求更受到嚴苛的考驗。在這種現實的環境中,高經濟國家如何伸出援手,改善貧困人的生活;如何使資訊正規發展,造福廣大人群,這是處於優勢的社會和企業家必須去思考的。基督教更必須在這種世界裡面重新定位。
  
  普世教會於一九四八年成立以來,即時常針對當時人民的社會處境,在公義、平等、人權、自由等各方面提出呼籲,匡正時局,也幫助各地教會認清自己應負的社會責任,知道唯有與人民同在,才能把耶穌基督的救恩顯明出來。過去多年來,普世教會因歐美會員國教會的支持,提供各項豐富資源給第三世界國家的教會,間接影響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廢除、一些國家的民主化……,對發展中的國家幫助很大。
  
  現今,一波波的經濟危機,嚴重影響歐美國家,使得歐美教會也自顧不暇,僅能專注於自己國家的各項問題,因此對於普世教會或其他教會的影響力趨於薄弱;另外,對於環境、生態的關心也不再限於教會,普世教會的各項機能因而普遍式微,反過來必須依賴各地教會提供包括經費、人力、理念等各項資源,互相分享。世界性的教會組織因此必須重新定位,探求如何與各地教會作連結。
  
  由於普世教會以往對各國的政治、人權多所關心,致使許多基督徒以為它是非常「政治化」的機構,與信仰扯不上直接的關係。這是很不公平的批評。然而,在二十世紀後半至邁入二十一世紀時,我們看到高經濟國家人民所得提高,物質豐富,但因心靈上的匱乏所產生的種種問題卻越來越嚴重。除了繼續關心經濟、政治等議題外,普世教會如何針對時蔽,說出人對生死、對心靈的需要,並讓人聽得進去,有跟進的行動,是目前身為世界性的教會組織最需努力的課題。

※ 培育心靈文化
  我個人並不熱衷於使用「全球化」的字眼。當信徒因心靈上的需要而盲目追求靈恩,滿足其速食訴求時,長期以來,在心靈、信仰上反而遭遇更大的浩劫。兩年前,當我就任世界歸正教會聯盟主席時,即欲導正此種對聖靈的錯誤認識,要各地教會成為真正的聖靈教會,讓聖靈運動落實,信徒重新建造他們的信仰。我相信,這會是一股龐大的倫理力量,對於世界各地貧富不均的現象、文化的改造、心靈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去年,我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年會演講時,亦呼籲我們的教會要成為聖靈的教會,以喚起基督徒對信仰的重新認識。當台灣因地震災害、金融風暴、Y2K、國家安全、總統大選,以及新興宗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時,教會如何面對這樣的處境,如何導正信徒走在聖靈的道路,相信是大多數的基督徒所關心的。這是今後普世教會以及地方教會應該關注的課題。願我們都能在各種不同的宗教文化中一起合作,異中求同,共同提升人類心靈的視野與活動。
同作者相關文章:
以耶穌愛的大誡命來省思大使命 (第 107 期)
普世教會的全球化問題 (第 55 期)
我所認識的張哥 (第 161 期)
我跟你們一樣是罪人,只是你們說我犯的罪是同性戀 (第 156 期)
聖神佇咱中間 (第 113 期)
首位本土籍長榮中學校歌創作者——周慶淵 (第 101 期)
葉水樹女士(郭馬西牧師娘)——一位在患亂中堅持信仰的女性 (第 88 期)
堅持傳福音是唯一職責——郭馬西牧師小傳 (第 85 期)
五十年傳道生涯──李明意牧師小傳 (第 83 期)
教會的金錢觀 (第 82 期)
人性與語言的共通性 (第 81 期)
在228中消失的張七郎父子 (第 80 期)
編者的話 (第 64 期)
編者的話 (第 62 期)
普世教會的全球化問題 (第 55 期)
奉獻於東海大學的任賜瑞牧師——訪劉益充主任 (第 46 期)
雙連安養中心--訪蔡芳文長老 (第 44 期)
「新新人類」研討會綜合討論記實  (第 41 期)
香港經驗與台灣教會 (第 39 期)
靈異怪談研討會「綜合討論」記實 (第 3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55 期 全球化的挑戰——教會如何迎接21世紀 (17-19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55期  1999年  12月 全球化的挑戰——教會如何迎接21世紀 55
本期主題:全球化的挑戰——教會如何迎接21世紀
發行日期:1999/1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分享自己
編者的話
全球化趨勢對教會的挑戰
如何面對21世紀資訊新時代的來臨
全球化與心靈帝國
全球化脈絡下的社會實踐——台灣的國家認同和社區/部落運動
教會對生態環保背後「全球化弔詭」的積極回應
普世教會的全球化問題
普世教會在地紮根——教會的宣教運動如何回應全球化
疼惜生命,分擔苦難——921大震災的省思
921——世紀大災難,我們做了什麼?
走過集集大地震
上帝的慈愛比生命更好
「星光演唱會」祈禱小卡
劉俊臣牧師——第一代的台灣人牧師
這下補過頭了——論研究所補習班
一首囝仔的詩——「咱當就近主」
花花世界啟「視」錄
要我為你做什麼——明道教會在九張犁社區的服事
論童女生子
「性」「不性」有關係
天涯真的若比鄰嗎?——寫給在海外寂寞孤單的你
上帝的「聖殿」遭污辱?
面對面s
談讀書——我的學習態度與方法
我的志工訓練生活
菜鳥上路
心情點唱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