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73期 跨/越.界限
字級調整:

特稿
武漢肺炎疫情下教會禮拜的因應之道
在空曠地禮拜,除回覆以天地為聖殿之外,當然,能加戴個口罩、噴點酒精乾洗手與保持社交距離就更好了。
關鍵字:武漢肺炎  視訊 
作者/羅光喜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台南神學院副教授)
教會大都習慣要信徒到禮拜堂來集體禮拜,但時值武漢肺炎流行期間,集體聚集禮拜有升高傳染的風險,於是鼓勵戴口罩禮拜,甚至透過網路直播或跟隨電視福音節目禮拜的趨勢,逐漸增加。但這可以嗎?除此,怎麼領聖餐、關懷探訪、或奉獻金錢,也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以下將援引聖經,提供一些因應的參考。
 
禮拜處所可選空曠之處

時下宗派很多,教堂林立,基督徒因公外出就學或出遊,不乏可隨處就近至禮拜堂禮拜。但基本上,教堂設計大多還是密閉空間,空調設備甚是採分離式冷氣機以至空氣多在密閉空間中循環。此型禮拜堂易增傳染、不利防疫,且也耗能增碳、不利環保。
 
在聖經中,禮拜處所本就多元。略觀創世記,該隱、亞伯、挪亞、亞伯拉罕、雅各等族長的獻祭,大多在空曠之地,與上帝相通或上帝靈感賜夢之處,即築壇敬拜。以創世記的七天創造記載而言,前六日創造內涵呈現一四、二五、三六如聖殿兩柱的對應形式,而第七日的上帝安息有如是兩柱間的至聖寶座。 所展現的乃宇宙即聖殿,而萬有參贊神榮的輝宏樣態,有上帝形像的人則是這殿中的祭司,服事萬有維持整體健康。到出埃及以後,出現特定會幕與祭司的設置。會幕的至聖所有十誡約櫃,聖所有香壇、餅桌、金燈臺,祭壇區則有銅盆與祭壇,代表著西奈山頂上帝降臨之處、區隔至聖所與聖所的山腰雲煙、上帝降嗎哪賜人日用之食、焚而不燬中的生命與呼召、治服混沌與清洗汙穢、以及可行替贖之祭來獲得與上帝復和。 亞倫家族成為會幕祭司,就是在此服事上帝賜人去罪成聖的救恩。但到王朝時期,移動式的會幕由定點的耶路撒冷聖殿所取代,國民需一年三次來此殿朝聖敬拜。後又因國亡而人被擄至巴比倫,轉變成如但以理在被擄住處向耶路撒冷方向敬拜神,以及由家庭敬拜擴大為偤太會堂式的禮拜模式。從新約起,耶穌與門徒初期也參與聖殿或偤太會堂禮拜,但後來不得已漸轉為家庭、野外、墳洞、或地下式禮拜。聖殿甚至因祭司對寡婦的壓榨而遭棄,連一塊石頭也不疊在另一塊上面。直至基督教被羅馬帝國接納後,才發展成多元多地禮拜堂與主教座堂式之禮拜。
 
就上而言,我們平常可遵從定點封閉式禮拜堂的禮拜模式,但在武漢肺炎流行期間或其他需隔離或隱藏的狀態下,禮拜處所是可以思考仿效耶穌隨處在山坡上與海邊講道、或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形式,也可遙望以色列人在曠野前行時不定點能隨建隨拆隨走的會幕敬拜樣態,甚至可在神靈運行混沌的深淵水面來敬拜上帝。這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在公園、山坡、湖邊或海上等空曠之處,設置開放或可動式聖壇來對上帝禮拜。在空曠地禮拜,除回覆以天地為聖殿之外,當然,能加戴個口罩、噴點酒精乾洗手與保持社交距離就更好了。
 
戴口罩與噴酒精乾洗手來聚會

戴口罩、噴酒精乾洗手或場所消毒無非在防疫衛生,但有些信徒或教會認為此行乃對大能之上帝的不虔敬與無信心。可議的是前一陣子韓國新天地教會,要信徒穿尿片卻不能戴口罩,致使病毒感染擴散,害人害己,甚至領導者跪地道歉仍遭唾罵,既不益人也不榮神。訴說上帝有創造與醫治大能,與戴口罩、噴酒精乾洗手或場所消毒,就不能並行?
 
我的領受是,這是有些信徒把上帝有大能與衛生見證誤置為對立命題,亦即不以衛生行止見證神能,反企圖用不衛生作為要上帝證明祂的醫治神能。然而,聖經大部分信息卻是,上帝是創造與醫治之神,所以祂吩咐百姓要遵行祂衛生生活之命。
 
在聖經,洗禮或耶穌為門徒洗腳都含有清潔之意。在利未記,所啟示的核心神性乃是聖潔,具創生與健康的本質,不能與骯髒罪病妥協。人世於背離上帝與上帝進行拯救的動態時期中,人之生命會因背棄上帝而從聖潔走向不潔淨,因犯罪與污染會更進一步從潔淨走向不潔淨與病弱,甚至進入死亡墮落;反之,從不潔淨到潔淨就須洗除並遠離讓生命力流失的罪污,從潔淨要重新回復聖潔,就必須在獻祭中獲替贖而重生與成聖。 故此,祭司就任洗身、或皮膚病血漏痊癒與衣服器皿之洗,均具初步潔淨之意。在今天,認真清洗消毒就可被視為是尊神應命的信仰見證。
 
至於禮拜聚會時戴口罩與不握手,無非也是為了阻絕病菌透過飛沫與手觸之傳染。不握手或肢體接觸主要發生於人際之間,比較容易被接受。但是戴口罩禮拜是面對上帝,有信徒或牧者為展現信心與敬虔乃冒險不戴口罩。確實戴口罩甚至在聖經大多為面罩,其意涵包含正反兩面。古老遊牧民族面對風沙,本就會用衣巾或頭巾蒙面甚至蒙頭。女人甚至從頭蒙到腳(賽3:23),利百加要與以撒入洞房前,以帕蒙臉(創24:65;歌4:1~3)。摩西遭遇火焚荊棘之神召,蒙臉不敢見上帝(出3:6)。後來在西奈山四十晝夜下山後,面有聖光,以致與以色列百姓聚會時需以帕蒙面(出34:35)。甚至至聖所與聖所之間也用幕幔隔開,在拔營前行時聖器也用罩遮蓋。這些遮蓋或隔離,確保聖俗分野,也防範污染或傷害,只有在基督救恩所致之全聖時能得去除。罩帕之隔確實具有正反兩面意涵,但戴口罩甚至面罩,也可解釋成「因謙卑敬畏而不敢直接面對上帝」之意,從而也減少疫情傳染。待新天新地降臨、萬物恢復整體健康之際,神人、人我與物我之間,自然就不需任何罩帕隔離了。
 
通過電訊網路進行禮拜奉獻與探訪

當疫情更嚴峻時,教會禮拜、奉獻、探訪、主日學、與開會就必須盡量以電視或手機之視訊,或通過網路銀行轉帳來進行。
 
改革宗教會的禮拜形式與程序特別依據以賽亞書第六章,強調在禮拜堂(聖殿)中集體聚集,以宣召、讚美、信仰告白、啟應、認罪祈禱與代禱、宣赦、讀經講道領受聖言使命、唱回應詩奉獻與報告教會事工提供參與、以及最後以頌榮差遣和祝禱來形成一種先知性受差使命的禮拜。雖然已去除許多帝國化尊崇教階人員的繁文褥節,但以教堂定點召集授命的形式根深蒂固。但在聖經中,這卻非神人相通唯一途徑。
 
神人相通與發佈聖言或授命,在舊約除有五經歷史書所強調在會幕或聖殿通過獻祭與教導來完成外,在特殊境況時也有通過神靈帶領在夢中或異象中來進行。例如,以西結書1章1~3節,被擄至巴比倫迦巴魯河邊的以西結,便看見上帝的異象,領受到耶和華的話語。可見,與上帝相通和領受聖言,也可在異象中進行。異象vision,加個遠距目的tele,就成了television(電視)。其實在空中本就可充滿諸多影像與聲音,只是從上帝來的影音,過去只有特別有心的先知可以感受。今天,通過視訊電器,一般人也都可接收到神僕所服事佈放的空中影音。教會確實可以通過網路直播或電視影音,讓信徒可在家或隔離之處參與對上帝禮拜,領受上帝聖言,或進行互動式的視訊開會與遠距主日教學。只是這樣的作法,要先確定視訊通路的安全可靠,防止觸犯個資法與著作權法,以及協助信徒會友的視訊使用技能,並需特別提醒信徒在視訊禮拜中務要專心靠主與上帝相通。
 
通過影音視訊途徑,牧者或兄姐也能在減少接觸或隔離狀態中進行探訪。在利未記中,得傳染病者也被命令要從社會中被隔離,而從社會隔離、隔離中的看顧、以及從隔離重返社會的服事者,乃是身兼宗教、司法、與醫療三職的祭司。今天的牧者與兄姊,雖無司法與醫療二職,但在會友遭隔離與解除隔離時,也可由牧者與少數會員在隔離區外為其唱歌與祝福,使其感受神恩同在或帶頭接納重返社會。同時,在局部或全境隔離期間,也可經常以影音視訊聯絡關心與代禱。此舉,多少能完成相當的關懷功能。
 
非常時期,信徒通過影音視訊禮拜,也可通過網路轉帳奉獻。若還在教會中禮拜與奉獻,收獻方式可改由信徒直接將獻金投入奉獻櫃,或是由司獻者以加有長竿之奉獻袋迎於會友面前讓其投入獻金。藉此避免使用會眾間傳遞式的奉獻方式,以降低傳染風險。信徒使用轉帳奉獻,仍應依其意願具名或不具名登載週報上網,並由司獻者或牧者在禮拜中做奉獻禱告,求神聖化與悅納來做為聖工之用。
 
聖禮典與特別禮拜的調整

改革宗聖禮典包含洗禮與聖餐禮,特別禮拜包含婚禮、喪禮或授職等禮拜,其不同之處在於,聖禮典與特別禮拜在讚美祈禱與讀經聽道之外,還牽涉到誓約、信仰告白、教會體制或法規。 在因應疫情時,需要教會權責單位的研議調整與公告後方可實施。倘若不急,這些禮典最好延至疫情過後再舉行。
 
就聖禮方面,加爾文認為應在公眾禮拜中由封立之牧師與長老執行,祈求聖靈的帶領,於讀經與講道後再進行。聖餐要常常舉行,最好每週一次。其程序包含邀請、設立(向上帝祝謝,聖化餅、杯、與參與者,非化質)、在聖靈帶領與人的辨明中分享與領受基督寶體與寶血、感恩與祝福禱告。洗禮則為上帝藉基督成就的救恩記號與受恩者公眾的信仰告白,幼兒的信仰告白可延至成人後再進行。但聖禮在耶穌甚至使徒時代大多在住家中舉行,舊約逾越節晚餐更是以家為單位在家舉行。若遇長期隔離狀態中,有執行聖禮的需要,那麼「公眾」的意涵需到什麼程度?能一個牧師與兩位長老逐家舉行?能信徒以網路參與以及教會以外送分送聖餐?甚至開放由家庭最長之信徒代執行,而牧師以網路視訊執行聖餐設立或洗禮誓約的部份即可?再經視訊長老,小會會議議定與記錄,這些都有待職司信仰與教制的單位制定公告後才能實施。
 
至於婚禮或授職禮需要誓約,在長老教會主要由小會或中委會議定辦理。在合情合法與合體制之下,亦可有以最少人數聚集而最多網際見證與祝福的方式來進行。
 
結論
 
此次武漢肺炎傳染全球,基本上是一場人世浩劫,幾近切斷所有國際關係與縮限人際活動。雖然帶來傷亡令人不捨,但似有局部達成安息年或禧年的信息,降低人為生產與經貿作為,而讓土地安息與延宕生態崩潰。長久來教會禮拜形式多配合著人世作息,疫情期間或可向著安息年與禧年方向來調整。年長者或習慣實施已久的教堂聚會式禮拜,但新世代卻慣用網路視訊生活模式,禮拜的局部轉型或許會發生。
同作者相關文章:
上帝國防、基督軍略 (第 188 期)
武漢肺炎疫情下教會禮拜的因應之道 (第 173 期)
強化中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制的立場與理想發展 (第 148 期)
創世記一解:上帝的新文化、新人性、與新國家運動 (第 139 期)
但以理成功在哪裡? (第 134 期)
尊母語反帝國的神:後殖民神學眼中的巴別塔事件 (第 125 期)
希望的遊行——在該撒威旗下跟隨耶穌 (第 121 期)
孕育中的台灣建國神學 (第 116 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一個未完成的使命 (第 101 期)
耶和華是戰神嗎? (第 97 期)
《聖經》的記載會有錯誤嗎?——從紅海的水分開說起 (第 94 期)
信仰與語言 (第 84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73 期 跨/越.界限 (56-6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73期  2020年  6月 跨/越.界限 173
本期主題:跨/越.界限
發行日期:2020/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普世無國界
一位原住民青年的普世省思
長老教會青年參與普世的挫折與困境
我們的排青,我們的普世
冬山教會的在地普世行動
跨/越.界限
你們說,普世是什麼?
再思處境化神學:跨/越界限
遇見永遠的家人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
魔術/信仰/人生
合一
穿越
漫步在天父恩典的花園裡
基督與歸仁,紅瓦與文化
微小的過客,強大力量
從日治台灣的鼠疫反思當前的COVID-19疫情
武漢肺炎疫情下教會禮拜的因應之道
忠實於上主的僕人——張瑞雄牧師
我是印尼華僑,台灣新住民
魚粽不同
Tio̍h災kap普世
呂若瑟神父新聞ê感觸
Isisipul tu iniliskinan 數字聯想
我在「青年知識節」看見普世的概念
溫暖的問候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