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73期 跨/越.界限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跨/越.界限
如果沒有先了解、認識當地的歷史與文化背景,沒有跟當地居民建立良好的關係,並得到他/她們的認同,要如何開啟宣教之門呢?
關鍵字:
作者/Divan Suqluman全彩雲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派駐日本基督教團北海教區宣教師)
感謝上帝的呼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差派和日本基督教團北海教區的接納,讓筆者有機會在北海道參與宣教服事,至今邁入第15年。
 
宣教觀被挑戰

2005年9月1日,筆者初到北海道時,心中滿是不安,因為筆者沒有學過日文就直接在北海道服事。還好當地的同工為了讓筆者能盡快適應日本的生活作息與語言,就安排筆者去札幌市真駒內教會參與聚會,並向會友松尾光子姊妹學習日文,她是日文老師也會說一點中文。迄今,筆者的日文講道篇、演講稿、文章等都是松尾姊妹幫忙訂正,這也是筆者學習日文的方法之一,也因為她的幫助,讓筆者現在沒有語言的障礙。
 
進入服事禾場的第二年,筆者就開始要到北海道各區域參與服事。一開始筆者有很深的迷茫與掙扎,因為受到過去傳統的宣教觀影響:「進入到愛努族的居住地,將福音傳給他們,並設立愛努民族教會。」但是當時北海教區的幹事山本光一牧師卻跟筆者說:「妳只要建立友好的關係,盡可能參加任何的聚會和活動。」又說:「要好好享受妳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樂趣。」後來筆者發現,北海教區的同工們並沒有期待筆者要照傳統的宣教觀,設立愛努民族教會,而是跟他們一起同工。在迷茫與掙扎的過程中,筆者想起羅榮光牧師曾用一句話勉勵筆者:「宣教之鑰即是認同」。是的,如果沒有先了解、認識當地的歷史與文化背景,沒有跟當地居民建立良好的關係,並得到他/她們的認同,要如何開啟宣教之門呢?在觀念改變後,筆者才體會到山本牧師所說:「要好好享受妳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樂趣。」的箇中滋味。
 
從陌生到被認同

2005年11月5日,筆者第一次參加愛努民族的活動,剛好是一場「愛努民族青年自我認同」座談會。因為當時筆者的日文不流利,沒辦法清楚表達自身的想法,且與會的人士只知道筆者是來自台灣的原住民族牧師(宣教師),對於筆者為何來北海道做宣教師甚感疑惑。
 
之後參加愛努族的集會活動時,當筆者在自我介紹時,他們很高興有來自台灣的原住民在場參加活動,然而當他們知道筆者是教會的牧師又是宣教師時,一道無形的牆卻豎立在眼前。筆者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漸漸被他們接納,但是無形的牆並沒有完全消失。例如筆者曾經受邀分享有關「台灣原住民與教會之關係」的演講時,有些年長的愛努族耆老就用不信任的態度對待筆者。筆者能了解他們的心境,因為過去日本的教會在處理「福音與文化」時,受到傳統宣教觀的影響,否定愛努族的文化;加上當時教會又主動協助政府推動「同化政策」,讓原本已信主的愛努族弟兄姊妹在信仰與文化的抉擇中,為了不背棄祖先傳承下來的文化,便紛紛離開教會,也對教會產生極度的不信任及敵意。
 
直到2019年1月18日,北海道愛努協會邀請筆者分享「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運動之現況」,札幌愛努協會的會長阿部一司先生聽了筆者的分享後,就說:「我知道台灣原住民的社會運動遠遠超過我們,然而讓我驚訝的是教會的力量。過去我們聽過台灣一些大學教授的演講,可是沒有人說過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運動與教會的關係竟是如此的密不可分。謝謝妳的分享,從妳的分享翻轉了我對教會的刻版印象。下次再邀請妳分享台灣原住民族的現況時,請別拒絕喔。」
 
從最初參加愛努族的集會活動迄今,筆者與愛努族人的關係也有很大的變化。剛開始他們常常問筆者:「妳來做什麼?」後來則是說:「無論任何集會活動,都希望能見到妳。」至今他們甚至說:「最近還好嗎?妳是回台灣嗎?好久沒有見到妳了!」

從朋友變家人

當筆者能用日文清楚分享台灣原住民與教會的關係後,有些與會的愛努民族人士就開始主動邀請筆者去演講。筆者常常對愛努民族說:「台灣的原住民若沒有認識主耶穌基督,沒有教會做堡壘,我們的語言、文化早已消失。特別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直以來積極支援、推動原住民各樣權利運動,如今我們才能昂首闊步,以身為原住民為傲。我現在所屬的日本基督教團北海教區過去二十幾年來,也很努力協助愛努民族權利的復甦,若你們有任何需要,請別客氣跟我們聯絡,我們會盡所能來協助。你們不是孤軍奮鬥,還有主上帝(教會)可以成為你們最好的幫助。」
 
一位愛努民族小川早苗女士,曾有感而發的對筆者說:「如果我們愛努族也能像台灣或其他國家的原住民能認識上帝,我想我們的處境也許會有所改變。我真的希望我們的族群也能進到教會認識上帝;更希望妳能和十勝帶廣學生中心(註) 的輔導老師們,能將耶穌的福音傳給學生們,同時也傳給他們的家長。」小川女士不是基督徒,但是她從周圍基督徒朋友的身上及行動中,感受到上帝愛的力量,讓她感觸很深。最近有機會,她也會和基督徒朋友到教會參加聚會。北海教區的牧師們所做的努力,漸漸被愛努族的耆老及民族運動人士看見與認同;甚至有些人還主動對牧師說:「我的葬禮請你們來主理。」
 
在接觸愛努民族的同時,筆者最先要做的工作就是主動關心他們的需要,成為他們的朋友,得到他們信任之後才能再進一步跟他們分享自己的信仰見證。如同一位住在神奈川縣愛努族的朋友直子姊妹說的:「Divan牧師妳比我的家人更像我的家人,我到札幌都不用擔心,因為有妳在。」
 
若是基督徒的我們,能主動先伸出我們的援手,成為他們的幫助、與他們同心同行,有朝一日當聖靈動工時,相信上帝的恩典必會臨到他們身上,並且在北海道這塊上帝賜福給愛努民族的土地上,再次設立「愛努民族教會」。筆者為此不斷禱告。
 
跨/越.界限

任何教派、學校機構或團體邀請筆者去演講,筆者都會答應,因為筆者認為這是宣教及傳遞愛努民族事工的好契機。筆者可以從原住民的身分分享台灣原住民的處境,又可以從牧者的身分分享教會對原住民社會議題的關心與支援。日本基督教團副議長久世そらち牧師(曾任北海教區議長)曾說:「很高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派遣Divan.Suqluman宣教師來北海教區與我們同工。看見她常常受邀至不同教派、學校機構及愛努族團體演講,她做了我們無法去做的事情,她是我們教區寶貴的資源;也因為有她,我們得以認識台灣的教會,得以重新思考我們與鄰人——愛努民族的關係。」這是北海教區對筆者在北海道服事的認同。
 
筆者常用馬太福音25章40節自省:「王要回答:『我鄭重地告訴你們,既然你們為我的跟從者中最微小的一人做,就是為我做!』」在任何一個服事的禾場中,有許多微小的事都需要我們用心投入和付諸實踐;因為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來自上帝慈愛的恩典,藉著祂的愛,使我們有力量與勇氣跨/越.界限去服事。
同作者相關文章:
跨/越.界限 (第 173 期)

附註:
十勝帶廣學生中心是北海道政府所設的愛努族學生活動中心,中心內設有籃球場、教室、廚房、展覽館,週間晚上有志工老師、大學生為愛努族學生進行課業陪讀。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73 期 跨/越.界限 (19-2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73期  2020年  6月 跨/越.界限 173
本期主題:跨/越.界限
發行日期:2020/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普世無國界
一位原住民青年的普世省思
長老教會青年參與普世的挫折與困境
我們的排青,我們的普世
冬山教會的在地普世行動
跨/越.界限
你們說,普世是什麼?
再思處境化神學:跨/越界限
遇見永遠的家人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
魔術/信仰/人生
合一
穿越
漫步在天父恩典的花園裡
基督與歸仁,紅瓦與文化
微小的過客,強大力量
從日治台灣的鼠疫反思當前的COVID-19疫情
武漢肺炎疫情下教會禮拜的因應之道
忠實於上主的僕人——張瑞雄牧師
我是印尼華僑,台灣新住民
魚粽不同
Tio̍h災kap普世
呂若瑟神父新聞ê感觸
Isisipul tu iniliskinan 數字聯想
我在「青年知識節」看見普世的概念
溫暖的問候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