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53期 再思政教關係
字級調整:

大專世界
倫敦留學生的光鹽團契
光鹽團契在倫敦這個地方,提供一個家鄉味的聚會。
關鍵字:
作者/簡心怡 (光鹽團契契友)

1995年剛來英國念書時,因為就讀的學校是教會學校,校園內就有禮拜堂,平日早上八點前要到大堂集合唱聖歌,接著幾個重要報告之後,才回到自己的年級,開始一天的學習。周末有些人會回家,或者出遊, 在校生則會一起做禮拜,有時值班老師象徵性的點名,稍微看一看有誰,雖然這些不算學習成績,若不願意參加禮拜,老師也不會強求,但每周日還是有超過50位學生一起參加禮拜,現在想想,有這麼穩定的出席人數其實是很不錯的。我的學校是屬於英國國教系統(Church of England),每個月舉行一次聖餐禮拜,遇上復活節、聖誕節、學校也會舉辦相關的活動。但是這些禮拜和活動,成了我校園生活的一部分,實在說不上領受多少,卻幫我對英文聖經與傳統聖歌的認識,打下良好基礎。因為求學時所培養的聚會習慣,熟悉英國國教的聚會方式,所以也不曾刻意尋找或參加華人教會。直到念研究所,因朋友介紹開始去倫敦中華基督教會,之後又因緣際會來到光鹽團契,才重回華人基督教及長老教會體系。

※從查經班開始的聚會

光鹽團契大約在2008年成立,因為鍾淑惠牧師和幾位當地台灣青年有共識,看到台灣人在英國的屬靈需要,再加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與英國歸正教會URC,長期以來的良好關係,還有兩位關鍵推手,謝文義牧師及陳以信同學,從中溝通並擔任管理及開/關門的重要職務,於是團契得以使用Lumen URC 的場地,以查經班模式開始聚會。

我大約六年前開始參加光鹽團契,當時礙於時間的關係,一開始無法固定參加聚會,再加上本身已經有所屬的教會,再多一個團契對於緊湊的生活是一種負擔。這樣的情況維持兩年多,我在所屬的教會裡,有很好的禱告夥伴,有一次我在禱告會時分享這種跑兩邊的難處。姊妹很貼心的為我禱告,之後她很開明的跟我說,上帝將會在最好的時間幫我把目前的責任卸掉。結果很自然的手邊事工到一段落之後,就慢慢將責任交接出去,也多出一些時間可以參加光鹽團契,並轉到Lumen URC聚會。

※英國歸正教會的扶持幫助

Lumen URC位於倫敦市中心的精華地帶,距離大英博物館和著名的倫敦大學,走路都只需短短幾分鐘。現在所使用的教會建築,約在八年前完工,嶄新的建築加上簡潔的線條,奪得建築設計大獎,成為旅客、學生、設計師爭先參觀的地標之一,週間進出的人絡繹不絕。教會也藉著場地優勢,在週間將場地出租給不同團體開會,研習,或舉辦社區活動,一來增加使用頻率,二來收取租金,貼補教會開銷。自從團契開始在Lumen URC聚會以來,Lumen URC的長老及會友們一直把光鹽團契當成自己的小寶寶來看待,一路扶持團契成長。兩個團體常在一些佳節中舉辦聯合崇拜,如聖靈降臨節/或聖誕節聯合崇拜。幾年來團契裡面幾位契友陸續受洗,也是在Lumen URC主日禮拜中,在會友及長老的見證下接受點水禮,並納入URC的會籍。團契也在傳統節慶邀請他們一起享受台灣美食,如端午節的粽子,中秋月餅,及新春年菜、包餃子、寫春聯..等等。兩個團體間雖然存有年齡與文化差異,卻相處十分融洽。

※契友流動大,聚會不容易

光鹽團契的契友層面十分廣泛,一開始主要以碩/博研究生為主,近幾年增加許多打工度假的青年,還包括少數因工作/或留學定居英國的台灣家庭,及第二代在英國成長的台灣小朋友。光鹽團契在倫敦這個地方,提供一個家鄉味的聚會,除了靈命上的餵養之外,還提供心靈與故鄉的安慰。然而大家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地方,年齡、經驗、背景都不盡相同,當然也會造成牧養上的挑戰。倫敦是人口流動性很高的都市,每個人待在此地的原因不同,造成牧者與同工的不定性,再加上團契有限的資源與經費,永續的可能一直是個隱憂。顧慮團契的執行效率,牧者的時間與事工的負擔,和因應契友需求,團契的聚會模式/聚會時間也曾經調整幾次。目前團契聚會模式為,隔週六下午聚會,以詩歌讚美和查經為主。隔周五晚間則是輕鬆聚會,以電影欣賞,座談會,主題分享為主。

因為團契的流動性,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不斷挑戰同工及契友的彈性。倫敦各區之間距離很遠,大家時間有限,平時要將大家聚集實在困難。契友間的關懷工作,多半是透過網路與電話交流。同工開會與決議若是可行也盡量使用email,減少大家的負擔。練詩歌也是靠著先聽錄音檔,之後再趁聚會空檔實際練習。幾年下來隔空互動的成效越來越高,當然少了一點溫馨親切感,不過這也算海外團契的特色吧!

※英國台灣交流平台

光鹽團契因為地點的關係,也常成為一個交流的平台,團契曾經接待過許多台灣長老教會來英國開會/研習的牧者,也關心過往曾在台灣宣教的宣教士。團契曾協助辦理幾場追思禮拜,包括蘭大弼醫生;馬雅各醫生,梅姑娘等等。也曾多次協助舉辦228紀念活動,並邀請駐英大使出席。十分佩服牧者與同工強大的執行力,能在如此有限的資源下,辦完一場又一場。

回到契友的生態來看,在異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大家都有不同的考量,能夠固定參加團契的契友,甚至參與服事真是難得。打工度假的朋友,只有兩年的簽證,等一切都安頓融入生活後,歐洲玩了一輪之後,時間幾乎用完了。研究生到了英國,經歷文化洗禮,語言隔閡,考試與論文的折磨後,體力也用盡了。其他住民也有各樣的實際情況,家人突然不適,工作突然變遷等等。我的情況則是步入人生另一個階段,面對結婚生子和緊接而來的各樣挑戰,一開始還持續通勤參加團契聚會,週日趕火車出門參加主日崇拜,但是通勤一年之後,真是身心疲累。深思熟慮之後,開始卸下在團契裡的種種事工,選則到住家附近的當地教會聚會。於是團契不斷地經歷迎新與送舊,好處就是到處都有光鹽之友,希望契友到下一個地方,也能做光做鹽。

相信倫敦光鹽團契是奉主名立定的團契,團契的事工與成長都在主的手中。團契在經營七年之後,透過不同的運作模式,積載了一些能量與經驗,正是一個反思與再出發的好時刻,或許未來聚會模式將再一次的調整,但只要契友們還是樂於聚在一起分享神的話語,這樣團契就能繼續成長下去。

光鹽團契部落格Blog: http://taiwanese-fellowship.blogspot.co.uk/

光鹽契刊: https://issuu.com/londontaiwanesefellowship

光鹽歡迎信箱: welcometotfil@gmail.com

同作者相關文章:
《胡桃鉗與鼠王》的原著與芭蕾舞劇之介紹 (第 182 期)
倫敦留學生的光鹽團契 (第 15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53 期 再思政教關係 (70-72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53期  2016年  4月 再思政教關係 153
本期主題:再思政教關係
發行日期:2016/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再思政教關係
【新使者論壇1「台灣新局中,再思政教關係」主談發言】作光作鹽,謙卑與上主同行
【新使者論壇1「台灣新局中,再思政教關係」與談回應】以信仰告白來回應公共處境
【新使者論壇1:台灣新局中,再思政教關係】綜合討論:「再思政教關係」
大選後的政教關係再思
教會與2016的眾人之事
台灣民主深化期的基督徒公民責任
原住民選舉的微觀察
基督徒參政的多元性
走過七十年感恩的歲月
華仁愛宣教師對台灣的貢獻(下)
在大選過後思想班雅明的天使
訪立陶宛十字架山
信仰隨筆
幸福的滋味
我在殯儀館的那七夜
讀經筆記22  斑鳩台語叫作斑鴿
倫敦留學生的光鹽團契
我為何聲援高鐵員工罷工
上街頭的溫暖,在內心的寒冷
面對台灣當今的民主政治,長老教會要如何反省?
讓福音成為時代的明燈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