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47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神學教育與體制對於青年事工的影響
我們確信我們是今日教會的一分子,不能免除教會對時代的責任。
關鍵字:
作者/盧悅文 (WCRC副主席)

1998年四月出版的第45期新使者雜誌,主題為「無聊的長老教會?」,討論當時幾個青年世代經常提出的議題,包含「長老教會屬不屬靈?」、「教會與青年人」、「牧師的講道為何無聊」以及長老教會的禮拜形式和儀式。連同第44期的「潮流脈動」,連續兩期討論討論教會對青少年的宣教策略。再次翻閱這幾篇主題文稿,可輕易發現當時作者群們苦口婆心對當時長老教會流失青年族群以及宣教策略上提出的盲點,至今在長老教會屆依然存在。

這些盲點包含體制面上對於青年參與教會決策參與的種種限制、事工資源不足、只會要求事工奉獻不會教育與培育以及主事者的官僚心態、不尊重青年族群。這些問題的產生,追根究底,養成牧者的神學教育必須負相當的責任。

※神學教育應該包括「做人的道理」

個人認為,目前的神學教育對於決定獻身教會的未來傳道人,過於強調「神學知識」的認識與傳授,忽略了一個傳道人對於做人處世的生活教導。所謂的生活教導,包含靈修、信仰反省以及「先是人、再當基督徒」的認知。當然,每位決定獻身並且進入神學院就讀的未來牧者,都已是成年人,神學院老師們在所謂的「人格培養」上能做與改變或許不多 。然而,既然神學院是教授「神學」的地方,「神學」並非單指智識的傳授,更重要是學習所謂「做人的道理」,學習信仰與生活的真實結合。要不然,尼布爾也不會強調「一手拿聖經、一手拿著報紙」。

曾幾何時,過去不斷強調與實踐「釘根在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來成做盼望的記號」的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宣教上失去陣腳,反而跟著獨立教派開始追求「增長」與「復興」?追求「復興」與「增長」不是不好,重點是要增長甚麼、復興甚麼?是追求教會人數在數量上的增長,還是質量上的增長?是希望奉獻數目上的增長,還是大家對於未來一年事工共同使命與異象的增長?是強化、抬高牧者地位權位上的錯誤增長、還是與信徒一起努力讓教會成為一個開放、多元與包容的信仰團體?這些課題如果不是透過本宗神學院教導神學的老師以及學習神學的未來傳道人共同摸索與學習,長老教會如何能夠在「人云亦云」的潮流中堅守信仰?培養出來的傳道人又如何能夠帶領信徒一起面對生命與生活中各種議題?

※教會領導者如何看待青年?

以這樣的角度來看長老教會的青年事工,不得不承認我們離現在的青年是愈來愈遠了。當教會的決策者只願意以「領導者」的權威和身分來看待「青年事工」,長久把「青年」當作「工具」的關心方式,抱著「大專」與「青年」事工是「只會賠錢」事工的心態,只想到青年與大專身上該負的責任,卻未反省能夠為他們做甚麼,這不是權威嗎?過分專注在青年的身體年紀,只因害怕所謂「沒有經驗的年輕人」可能會犯下的錯誤,卻忽略他們無限創意與才華,不敢也不願放手鼓勵他們參與。「沒有經驗」是污名化教會的青年,連被給與證明的機會都沒有。最終,教會領導者不論是牧者或者是長執們, 與青年們之間有著一道看不見卻又深厚的「不信任」鴻溝。受過傷害的青年,挾著一股不甘心與熱情,決定也要去唸神學院以便日後可以「改變現狀」,沒想到進入神學院以及教會的大醬缸,當初要改變現狀的初衷不但消失殆盡,反而跟著牧長學習權謀,結果造成整個教會青年事工的惡性循環。

2014年4月的總會通常年會訂定2015年為青年年。諷刺的是,當年的總會年會在程序有瑕疵情況下通過臨時動議提出的反對同婚牧函的事件。之後對於「長老教會青年陣線」提出的訴求以及回應方式,再再顯示牧者們以及教會領導者對於青年的敵意以及輕視,顯示現今長老教會對於「年齡主義」以及所謂「經驗」的雙重標準:讚歎318學運佔領立法院的年輕學子,認為台灣的前途與希望就在他們身上;同時輕蔑藐視勇敢挺身而出、指出自己教會內部大人們荒謬行為的長老教會青年們。

※今日青年、今日教會

1977年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第一屆青年代表大會宣言第一句話開宗明義寫著「今日青年是今日教會,我們確信我們是今日教會的一分子,不能免除教會對時代的責任」。2014年的318學運證明青年學子確實明白字幾身上背負當前國家社會前途的責任。 而長老教會對於青年,究竟是停留在「今日青年、明日教會」的錯誤認知,或者是真正的體認與實踐「今日的青年,(反應)今日教會」的面貌 ?

加爾文說:「一個真教會就是已經改革且繼續改革中的教會(“Always Reforming”)」。既然長老教會是改革宗的教會,我們就應該不斷的自我反省與改革。也許,我們都忘了當初是誰提醒乃縵將軍可以求助先知以利沙?是誰12歲的小小年紀在聖殿當中讓聽見他的人都驚奇他的聰明和對答?不都是當時的年輕人嗎?

同作者相關文章:
每個禮拜四,我穿著一身黑服 (第 182 期)
我的普世?你的普世?——淺談地方教會與普世關係事工的脫軌 (第 177 期)
Mitri Raheb牧師對COVID-19的信仰反省 (第 174 期)
面對中國要知己知彼 (第 164 期)
愛,得以戰勝死亡 (第 157 期)
總統道歉後一定落實政見 (第 155 期)
再見了!海岸公路上飛揚的白蝴蝶 (第 149 期)
神學教育與體制對於青年事工的影響 (第 147 期)
這些年,這群人教我的事 (第 141 期)
Aysgarth老人背影——紀念安慕理牧師 (第 137 期)
在工作、祈禱與靜默中和上帝重新相遇——我在曠鄉(下) (第 136 期)
在工作、祈禱與靜默中和上帝重新相遇——我在曠鄉(上) (第 135 期)
在正義與生存間找立足點——淺談「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orld Communion of Reformed Churches, WCRC) (第 120 期)
信用卡——資本主義成功運作的產物 (第 56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47 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26-27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47期  2015年  4月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147
本期主題: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發行日期:2015/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人在幼年時負軛原是好的──青年信仰精神與考驗
速寫「現在是我們的事了」青年座談會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陪妳/你,一起奔跑!──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原住民青年的渴望
青年如何參與教會決策?
青年主動出擊,開拓參與空間
追求公義的信仰傳承
青年如何翻轉教會
神學教育與體制對於青年事工的影響
屬於我們的事——青年的自省與行動
總會青年事工,貫穿了我們的生命洪流
PCT 150之後的青年宣教:從「說故事」和「讀聖經」開始
教會如何協助現在的年輕人?
時代的米該雅:鄭兒玉牧師
「人民作主,歡喜行踏」紀行
營地幹事甘苦談
帶著學生下田去──大城教會課照班種稻體驗
上帝受人敬畏
讀經筆記18 一枝嘴m̄是一個嘴
敬覆「家己割傷身軀」、「拜五」
走出呼召
收穫滿滿的神研班
參與第五十二屆神研班雜感
肢體互助,恩典共享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