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47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字級調整:

潮流.脈動
「人民作主,歡喜行踏」紀行
此時,我們正需要「人民作主」這種人人皆領導的志工精神,來召喚沈寂己久的平信徒運動。
關鍵字:
作者/張人仰 (東海長青畢契,人民作主教育基金會志工)

※以喜樂默默耕耘,用信心期待收穫

「以喜樂默默耕耘,用信心期待收穫,橫批:涓滴成江河」,這是林義雄先生發起的慈林基金會2014年度感恩音樂會的開場白,這組既令人感動且激勵人心的對聯具體而微的説明了人民作主教育基金會及參與志工的期盼與心情。

自從五年半前移居宜蘭後,所居住的五結鄉附近除了兩個國家級的遊憩中心(國立傅統藝術中心及冬山河親水公園),更有深受眾人景仰的慈林基金會。一直以來,心裡就希望能撥空參與慈林的各項活動,但因諸多原因而未能成行。直到去年夏天才有幸參加慈林舉行的人民作主教育基金會志工培訓。

人民作主教育基金會是林先生與長期以來參與核四公投苦行志工們在去年夏天成立的草根性公民團體。以當代組織發展的角度,人民作主教育基金會的使命(Mission)即成員聚集行動的本質,是一個推廣公民積極參與政治及社會改革的團體;其願景(Vision)即中長期欲達成的目標是建立臺灣成為一個充滿慈悲、希望、愛的國度;達成願景的策略是運用各種非武力抗爭的手段,特別是以行踏的方式來宣揚人民作主的理念。基金會成立以來已經在全國各地舉行了將近二十埸的行踏(宜蘭,台北,中永和/三峽/泰山/新莊/三重/蘆洲,南崁/中壢,苗栗/頭份/三灣;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其中還包括去年九月花東的百里行踏.

※台灣民主制度的最後一哩路

人民作主今年除了推動例行的行踏活動外,更與數個公民團體(島國前進,公民1985及割闌尾) 合作共同推動「還政於民, 重返立院」(http://empower.tw)活動, 目的便是在2016總統與立委選舉年之前聚集民意,延續去年太陽花學運以來旺盛的公民力量, 對有意參選總統與立委的藍綠候選人施壓, 進而促成其當選後支持補正公投法及修改選罷法的承諾。

補正公投法,修改選罷法加上修改憲法正是人民作主教育基金會的三大訴求,也是台灣民主制度的最一哩路,亟需你我的關心與參與. 當代議制度的失能與失靈與公民冷漠這兩個致命的因素相結合時, 政客與黑心商人不仁以人民福祉為芻狗便成了必然的結果. 諷刺的是以代議為主要形式的民主制度是造成公民冷漠的主因, 因為人民普遍以為擁有投票權即算擁有民主,可以放心的將其寶貴的民權「外包」給代議士, 殊不知在缺乏有效的人民監督機制,人民充其量只在投票當日當了一天主人, 其餘時間便任政客宰割而不自知。最不堪的是,這門檻極高的選舉罷免法還成為無恥政客在罷免失敗後拿來說三道四的遮羞布。

公投法亦然,堪稱全世界門檻最高的公投法本來的設計就是無法讓民眾行使國民的直接民權,其作用如同無法罷免的罷免法一樣,成了反對改革的政客政黨迷惑民眾的工具,莫怪我們發傳單時,常有人問:「公投法不是已經通過了嗎?為何還要補正?」

至於修改憲法,如台灣法學會秘書長林佳和教授所言:「1947年制定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不論拘束效力的範圍、條文內容的實施情況、幾乎全部發生在台澎金馬......與當時大中國背景與目標指涉下完全不同的時空。這套憲法,誕生於異地,著眼於他鄉,思索於數個世代之前,意圖於截然不同的民族、文化與社會想像,而它的實踐,是憲法的疏離與異化。」

※樸素低調的志工團

與諸多推動政治社會改革的團體相較起來,一如林先生的風格,人民作主教育基金會及其志工顯得格外素樸而低調,從以下一位志工在某次行踏的分享可以更深入瞭解這個團體的運作及特色:

「週五下班後兼程趕到台南, 躺到旅店床上時已近子夜, 第二天一早仍要抖擻地出發, 著上制服, 戴著象徵台灣農民質樸的斗笠, 一步一踏, 像在與大地印心, 頂天立地之間, 一行靜肅堅毅的隊伍, 以沉默之聲和平地抗爭著。」

起步前, 歌唱整隊, 迅速集合, 行進間, 禁語禁食不拍照不接打電話, 以紀律和莊嚴的姿態, 自主和沉著的步伐, 表達清晰而堅定的祈願, 沒有宣講沒有叫囂, 靜默, 在這個煩擾的世間, 卻反而更引人注目.。

熱情的民眾遞上水來, 因為還沒宣佈解散休息, 隊伍仍安靜整齊地等待著, 可愛的鄉親操著南部腔台語說:「他們現在還不能喝啦!啊! 菸熄掉!菸熄掉!」 原來, 莊嚴, 是不必言傳的, 人身便為最好的載具.

志工組織沒有硬性的上下主從權力之分, 卻依然運作井然有序, 值星/交管/領隊/行程/記錄各司其職, 精神領袖林義雄夫婦低調地走在最後, 是為後盾, 共同的理念和祈願是最好的人群凝合劑。志工們多半年長,我們在裡頭算是「青年」,孩子成了珍寶。 來自宜蘭的黃大姐受推為第二日的領導,出發前, 除了提醒行動訴求和志工行動守則以外, 她說:「或許我們這一代看不到結果(手比向唯一的國小學童──咱家兒子), 但是他們會繼續走下去。」聞此, 不禁心頭一熱,眼眶濡溼。

行程並不嚴苛, 一般人的體力都能做到, 靜靜地走著, 想著, 感受著, 很像朝山的氛圍, 竟也有淨化了身口意的感覺, 也是修行。

孩子還不知曉公投法補正,不識選罷法,不知我們竟然有一部憲法, 哪個國家的憲法?屬於哪群人民的憲法?然而,他不會忘記,我們走過喧囂的大街時,靜默堅定;穿行靜謐的小巷時,精神昂揚,;在寬闊的運河邊, 步履不停; 在繁華的觀光區,志向不移。 不忘記, 就會有力量。

※「行踏」的信仰意義

我想這個團體如此深深吸引我,除了景仰林先生的風骨外,更重要的是它在信仰上所彰顯的意義。

首先,每次的行踏都是自己與自己,自己與天地及自己與上帝對話的最好時機。行踏的疲累,與發傳單時遭拒、甚至遭惡言相向,則是學習耶穌反倒虛己榜樣最好的鍛鍊。

其次,人民作主所強調的,不只是一味追求個人意志的實踐,更要求要承擔起公民參予應負的責任及應有的紀律,這種康德式的自由觀,與約翰福音8:32「真理必叫你們得自由」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三,人民作主裏倡議及實踐的志工精神,體現的是改革宗日益淡薄的萬民皆祭司的傳統,在人民作主所謂「志工」就是比一般人更有理念和實踐力,更有奉獻精神者,無論你是富貴貧賤、頭家或夥計,來自何方,是何方神聖、大人物之流,到人民作主的志工這個行列來,就得放下身段、忘記身分,接受志工幹部的領導,去完成被分配的任務。也就是要學會忘記自己,學會謙卑。只要是志工,都應服膺德蕾莎修女(1910-1997) 的格言:「不要等待領導;要自己先做,一個一個的做。」

當我們的教會邁向宣教一百五十週年之際,全國教會數目達到一千兩百多間教會,信徒人數達到二十二萬人的同時,教會組織也面臨一定程度的官僚及科層化,兩者均造成平信徒對參予教會事工的冷淡,其影響則是教會事工的執行運作集中於少數信徒或牧長;這一方面造成少數信徒牧長負擔更重;一方面也形成教會事工管理失能。過去幾年教會所發生的幾件重大爭議與醜聞(例如真理大學與馬偕醫院事件)即是這種平信徒冷漠及教會監督制度失能惡性循環。這表示我們的教會也難跳脫當代代議制度的困境,而亟需召喚起平信徒的參予。此時,我們正需要「人民作主」這種人人皆領導的志工精神,來召喚沈寂己久的平信徒運動。

※腳踏土地,頭頂青天, 克己為群

感謝上帝讓我機會透過參與人民作主的活動再次來反省信仰的本質,由於人民作主的活動多在週六,所以需要家人的支持,我有幸得到他們全力的支持,尤其是我九歲的兒子念翔,他已與我南征北討了十二回,我很高興有機會用這種方式鍛鍊他的心智,讓他認識他的家鄕並凝聚他堅定不移的臺灣意識。

因為建立一個充滿慈悲、希望、愛的上帝國是一條長而蜿蜒的路, 須要一代一代走下去,一棒一棒傳下去。

以下網址均可查詢人民作主例行活動

人民作主教育基金會官網http://masters.logdown.com/:

人民作主教育基金會相關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rule

 

 

 

 

同作者相關文章:
「人民作主,歡喜行踏」紀行 (第 147 期)
一條領我回家的路 (第 126 期)
微言s/ (第 49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47 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47-5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47期  2015年  4月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147
本期主題: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發行日期:2015/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人在幼年時負軛原是好的──青年信仰精神與考驗
速寫「現在是我們的事了」青年座談會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陪妳/你,一起奔跑!──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原住民青年的渴望
青年如何參與教會決策?
青年主動出擊,開拓參與空間
追求公義的信仰傳承
青年如何翻轉教會
神學教育與體制對於青年事工的影響
屬於我們的事——青年的自省與行動
總會青年事工,貫穿了我們的生命洪流
PCT 150之後的青年宣教:從「說故事」和「讀聖經」開始
教會如何協助現在的年輕人?
時代的米該雅:鄭兒玉牧師
「人民作主,歡喜行踏」紀行
營地幹事甘苦談
帶著學生下田去──大城教會課照班種稻體驗
上帝受人敬畏
讀經筆記18 一枝嘴m̄是一個嘴
敬覆「家己割傷身軀」、「拜五」
走出呼召
收穫滿滿的神研班
參與第五十二屆神研班雜感
肢體互助,恩典共享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