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47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字級調整:

大專世界
參與第五十二屆神研班雜感
聖經和信仰人生、和社會需要更多的連結,而非形而上的空談,
關鍵字:
作者/陳育胤 (梅竹長青畢契)

※擔任神研班輔導

壓根兒沒想到我會再度參加神研班,近幾年都有收到大專牧師的邀請,但是我對於營隊和擔任輔導有點抗拒。緊密的團體生活,我深感不安,又深覺得自己的個性並不適合擔任輔導,我與人相處慢熟,甚或在熟悉的團體中,也不喜當眾開口說話,更不擅長製造溫馨氣氛。

參加2014年的青年靈修營時,大專牧師們再度邀請我參與2015年的神研班,思索禱告了一段時間之後,決心試圖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報名成為輔導,開始研讀《使徒行傳》和相關書籍,參加輔導訓練時,我得知一個重點:輔導不用講太多話,重要的是引導學員討論。

第一次小組討論,本組主輔導略述神研班的研經方式,丟了幾個問題拋磚引玉,漸漸地學員們學習著提出自己讀經所遇到的問題,並參與討論。在這幾天中,從大家提問和分享的角度,多少可以管窺各人特質:有人口條分明,很能將想說的東西完整地表達出來;有人感情豐沛,生命故事特別精采,對經文的解讀,較注重與人、與社會的關係,以及感覺的層面;有的人話雖不多,但認真地吸收一切,反思許多事情;有第一代的基督徒;有愛搞笑的人,也有無意搞笑,但舉手投足都很搞笑的人。

一天天過去,小組討論有漸入佳境之感,討論算不上很熱烈,但是大家似乎有動腦思考,那是重要的第一步。大家在討論時也發現了注釋書不可盡信的道理。有時候會組員們也會出現自行胡亂腦補的有趣想像,我倒覺無妨,某層意義上來說,這表示組員們已瞭解讀經不是只有標準答案。

小組某學員讀經時,腦袋裡很有畫面,也提供了我一個新的讀經視角,因為我閱讀文字時較專注於文章架構和敘事脈絡,對於圖像感知能力較低。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位小組員似乎常常把讀到的經文在腦中「演」一遍,這是我很少嘗試的閱讀方式,我個人覺得,這作法其實還蠻適合《使徒行傳》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和想法,更能去感受當時的情境,體會當時的狀況,包含較多的情緒,誘發情感層面,這是我相當缺乏的。

對我而言,相當幸運地,本組十位學員配合度極佳,最後一天的晚禱和分享,本組另一位輔導,對他們講了一句話:「你們表現出大學生應該要有的樣子!」我心有戚戚焉,這幾天來,組員們自動自發,沒有人曠課或遲到,討論和專講時,講電話或滑手機的狀況也很少,能自我管理著實不易。

※有意思的專講

本次大會安排的專講都相當精采,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魏老師專講<被當代教會所以遺忘的初代教會>,此講安排在這查經營隊中後期的時間點,真是恰到好處,魏老師告訴我們,除了聖經之外,教會傳統也是我們信仰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我個人認為,這一點,對於沉浸於「研讀聖經」的營會,是非常重要的提醒,另外,教會傳統的議題,也是改革宗較欠缺的,至少在長老教會中長大的平信徒如我,對於宗教改革前的歷史以及影響,認識上相當少,太多時候,我們為了要和天主教或東正教「劃清界線」,屢屢忘了初代教會也是我們信仰的根,大家所相信的是同一位上帝。很可惜教父傳統和七次大公會議來不及提,但是魏老師講解一些現今依然看得到的基督徒標記,如:魚以及XP等等,引起了學員們極大的共鳴,有學員表示,當他理解了魚標誌的由來,更能感受到早期信仰前輩的艱辛歷程。聖像畫上的「耶穌的手勢」也造成一股風潮,講師不忘疾呼:以後照相不要再比YA了,來個耶穌手勢吧!在笑聲中結束了他的專講。專講結束的禱告,突然呼召大家,據言許多學員感動不已。

我帶了一本參考用書《製造耶穌》供組員們借閱,內容講述聖經正典的形成,以及聖經鑑別學的相關問題,我帶去的原因很簡單,只是想說既然是來查考聖經的,那大家也應該要暸解《聖經》這本書是怎麼來的。但某位組員在分享中提及,看了那本書之後,反到不知道自己讀的和自己信的是什麼了,好在聽了魏老師的專講,了解我們的信仰不是完全在聖經上,而是和教會傳統相輔相成。

※聖經和人生、社會需要連結

事隔十幾年,再次參加神研,除了身份上有些許不同,也發現到自己生命中的變化。當年還是大學生時參加神研班,內心受到的衝擊確實很大,參加神研班之前,沒有想過聖經是可以這樣讀的,尤其是注釋書還有解經新眼光,那時的感覺好像踏進一個新的世界。但十幾年後的今天,歷經研究所學術研究方法論的洗禮,注釋書、新觀點、思辨……對我來說已成了家常便飯,讓我不禁內省,讀經或是神研班查經,對我來說,到底和作學術研究有什麼差別?這個問題放在我的心中,跟著我進入了52屆的神研班。在這營隊的幾天之中,好好思索了自己的不足,領悟到自己應該用更多的心和情感,去看待身邊的人事物,聖經和信仰人生、和社會需要更多的連結,而非形而上的空談,讀聖經和學術研究的最大差別,大概就在這一點吧。

感謝上帝帶領,讓我莫名其妙決定在今年寒假,踏出了自己的信仰和生活的舒適圈,參加了這樣的營隊,有一個不斷地思索,又不斷與人「面對面」對話的一週,這是與他人的對話,與神的對話,同時也是和自己的對話,提醒自己在信仰的路上,應該要更加地踏實。謝謝我的組員和另外一位輔導,與我開開心心地度過了這幾天,我真的很不擅表達情感,其實我是真心喜愛大家的。也許,明年見?

同作者相關文章:
曇花一現的繁華之城—玻利維亞波托西 (第 162 期)
訪立陶宛十字架山 (第 153 期)
參與第五十二屆神研班雜感 (第 147 期)
從獵人、傳道人到電影明星——林慶台的見證(下) (第 131 期)
從獵人、傳道人到電影明星——林慶台的見證(上) (第 130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47 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76-7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47期  2015年  4月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147
本期主題: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發行日期:2015/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人在幼年時負軛原是好的──青年信仰精神與考驗
速寫「現在是我們的事了」青年座談會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陪妳/你,一起奔跑!──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原住民青年的渴望
青年如何參與教會決策?
青年主動出擊,開拓參與空間
追求公義的信仰傳承
青年如何翻轉教會
神學教育與體制對於青年事工的影響
屬於我們的事——青年的自省與行動
總會青年事工,貫穿了我們的生命洪流
PCT 150之後的青年宣教:從「說故事」和「讀聖經」開始
教會如何協助現在的年輕人?
時代的米該雅:鄭兒玉牧師
「人民作主,歡喜行踏」紀行
營地幹事甘苦談
帶著學生下田去──大城教會課照班種稻體驗
上帝受人敬畏
讀經筆記18 一枝嘴m̄是一個嘴
敬覆「家己割傷身軀」、「拜五」
走出呼召
收穫滿滿的神研班
參與第五十二屆神研班雜感
肢體互助,恩典共享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