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47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字級調整:

大專世界
收穫滿滿的神研班
為著這份愛,他們無所畏懼地跟隨耶穌的腳步,傳揚上帝國的福音。
關鍵字:
作者/洪艾玫 (台北大學歷史系一年級)

※發問、思考、討論

這次研讀的經卷是《使徒行傳》。大概因為自己初信主,又第一次參加神研班,六天的研經、討論、課程中,有很多時候都是充滿疑惑的。但上主並沒有讓我空手而歸,反倒是帶著滿滿的收穫離開。

一開始覺得個人讀經的一小時好長,只要打開聖經就好想睡覺,甚至有了「到底為何要花六天的休假時間來這裡?」的埋怨。但六天之中,我彷彿一點一滴地被改變著,最後一次研經時竟恨不得時間能長一些,好讓我將熙皓哥帶來的書籍全部裝進腦袋。

處在一個人人對於信仰都較我熟悉許多的團契中,討論時間我不太敢提出問題,深怕自己問了笨問題被瞧不起,但經過大家不斷鼓勵後,我開始鼓起勇氣嘗試發問。每個問題都是好問題,越是看似簡單的問題,越能讓我們重新思考它的本質和真正的意涵。

我們討論了諸如「若口裡承認、心裡相信,還有受洗的必要嗎?」、「為什麼亞波羅受了水洗,還要接受聖靈的洗?到底二者的差別在哪裡?」、「為什麼要行割禮?」、「如何定義外邦人?」、「為什麼要按手禱告?」、「為什麼要禁食禱告?」等等的問題,有的問題可以導出大家一致同意的答案、有的則否,但都不要緊,重要的是每個人渴望找到解答而努力嘗試回答、願意傾聽別人不同見解的態度和胸襟。

※學習尊重、平等、友善

三天的工作坊,透過講師的帶領和分享,修正自己偏狹的想法,學習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與自己不同的「他們」,甚至願意張開雙手,沒有所謂的「他們」,只有「我們」。參加了關於酷兒和聾人的工作坊後,對於每一個上帝獨特的創造都多了一分尊重,也對兩位講師願意大方分享的生命故事致上最大的敬意。願我們都能學會尊重、平等、友善的面對每一個與自己不同的人,而不是粗魯的用一條線隔絕了互動的可能,跟著自己那狹小的胸襟繼續住在象牙塔中。

四個晚上的敬拜都讓我很感動。有華語、台語、客語、非裔美人靈歌和泰澤。可貴的是神研班教導我們去欣賞並嘗試不同語言、族群的敬拜及音樂。沒有哪一種語言是最高尚的,不要把自己的語言當作主流、對其他語言嗤之以鼻,每一種敬拜都是獻給上主的,毫無優劣之分。

分區籌委選舉也讓我印象深刻。計票時發現收回的選票少了兩張,只得重新發票。一再清點、一張一張唱名記數耗費很多時間,有的人開始不耐煩。但我們為了追求民主、減低錯誤率,這樣的成本的確是我們應當付出的。臺灣一直努力追求的民主價值若為了方便而可以妥協的話,恐怕時代將退步。民主不只是口號,更是真正應該實踐的價值,這是籌委選舉教給我寶貴的一課。

※為了愛,願意委身

最後一晚的獻心會,其中一個活動是到一個地下密室,在緩慢的泰澤音樂中看著一張張投影片,訴說著十二位為臺灣奉獻的牧師、宣教士的故事。看完後,走到隔壁房間,各角落和牆邊都擺著蠟燭,我選了一個定點,在燭光中向上主感謝、祈禱。要不是時間有限,真想多待一會兒,沉浸在那種身心靈皆十分平靜的感覺中。

獻心會的最後一關是先看一段影片。1965年五位宣教士向奧加族傳福音,卻遭到殘忍的殺害並被吃掉。臨終前宣教士雖然手上有槍,卻未扣下扳機……

之後我們每人蒙上眼睛,雙手搭著前面的肩膀,一個接一個走出放影片的教室。在等待出去的時候,突然聽到外面傳來皮帶鞭打和隨之而來淒厲的慘叫聲,接著是各種辱罵、大吼、嘲笑的聲音,「基督徒了不起阿?不是很厲害?你們的上帝呢?」、「去找祂阿!還不快去!」。走出教室後,一路上我被訕笑、辱罵、甚至被重重的推了幾下。短短的幾分鐘卻如同幾十年一樣漫長,雙手不停顫抖,淚水在眼眶打轉,心中難過、害怕得只想趕快結束這一切,一聲聲的慘叫、哭喊著「上帝祢到底在哪裡?」的呼聲如同一根根針,重重的扎在心上。

雖然知道這只是輔導們為了讓我們體驗宣教士會遇到的狀況而演出來的,仍使我著實有扎心的感受。這個短短的體驗也促使我思考,明知會遇到種種語言、文化的障礙,可能被罵、被打、被嘲笑,為什麼仍有那麼多宣教士願意委身?

我想,還是「愛」吧!為著這份愛,他們無所畏懼地跟隨耶穌的腳步,傳揚上帝國的福音予世人知曉。

獻心會到了尾聲,回到真理堂在卡片上寫下想對上主說的話,由輔導為我們一個個作祝福禱告。末了,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注視放置在台上、倒臥的十字架,久久未離去。

※揹起十字架跟隨祂

最後一天的晨更由我主理,由於從來沒有經驗,所以準備了很多天。我一直在想,到底該透過自己向大家傳達什麼?希冀能透過這樣短短的分享時間,讓大家帶點東西回到生活中。身為基督徒,從來不應也不是把平安、喜樂當作跟隨耶穌的主要目的,而是要窮極一生學習耶穌的樣式,勇於揹起自己的十字架去跟隨祂。不要做一個只專注於自己或自己教會的人,我們更應該走出去與社會互動、關心自己生長的土地、關心每一位需要被關心的人,將這份愛傳揚出去。

這番話不只是對大家說,也同時在警醒自己。當然無所作為是最輕鬆的,但那卻脫離了我們信仰的本質。

感謝上主的引領,使我來到神研班。期許自己能帶著六天的感動和收穫,活出佳美的腳蹤。

同作者相關文章:
溫柔的實踐:第53屆神研班心得 (第 156 期)
儀式X洗禮 (第 152 期)
收穫滿滿的神研班 (第 14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47 期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73-75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47期  2015年  4月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147
本期主題: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發行日期:2015/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現在是我們的事了!
人在幼年時負軛原是好的──青年信仰精神與考驗
速寫「現在是我們的事了」青年座談會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陪妳/你,一起奔跑!──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原住民青年的渴望
青年如何參與教會決策?
青年主動出擊,開拓參與空間
追求公義的信仰傳承
青年如何翻轉教會
神學教育與體制對於青年事工的影響
屬於我們的事——青年的自省與行動
總會青年事工,貫穿了我們的生命洪流
PCT 150之後的青年宣教:從「說故事」和「讀聖經」開始
教會如何協助現在的年輕人?
時代的米該雅:鄭兒玉牧師
「人民作主,歡喜行踏」紀行
營地幹事甘苦談
帶著學生下田去──大城教會課照班種稻體驗
上帝受人敬畏
讀經筆記18 一枝嘴m̄是一個嘴
敬覆「家己割傷身軀」、「拜五」
走出呼召
收穫滿滿的神研班
參與第五十二屆神研班雜感
肢體互助,恩典共享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