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40期 健康與信仰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信仰、生態與健康:與A Rocha同工的一日遊
田埔教會的靈恩經驗,凸顯了不單單是精神面,而同時也有物質面與社會面的整體性療癒過程。
關鍵字:
作者/林益仁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所長)

「這個世界是所有主體的愛宴,而非客觀物件的總集。」

The universe is a communion of subjects, not a collection of objects. Thomas Berry

12/2日,我驅車陪伴國際基督徒生態保育團體A Rocha(註)國際處的總幹事Chris Naylor與多元文化部的主任趙汝圖先生,去新竹尖石後山拜訪泰雅族部落的原住民朋友。

這是一趟充滿喜悅與靈性體驗的小旅行。A Rocha是葡萄牙文,原意是磐石。這個組織的成立是強烈感受到上帝創造的美好,試圖從保育科學的研究、環境教育的推動以及在地社區的參與等工作面向,在全球各地積極回應上帝的愛。我在今年八月在加拿大溫哥華近郊Brooksdale,參觀了他們的社區農場與生態教育,因而更認識他們簡樸、謙卑、強調在地與健康、且又深富全球關懷視野的生活態度,深深地為他們的奉獻心志所感動。於是,當趙主任提及有機會來台灣的安排時,我就主動地邀請他們到我所熟悉的原住民部落走走,一方面也是促成交流與彼此分享。

※與土地連結的靈恩運動

我們的第一站來到田埔部落,是尖石鄉後山最大的部落。不僅如此,也是教會歷史上山地靈恩運動的重要起源地。除此以外,令我驚奇的是田埔長老教會以教會集體的力量,長執與信徒長期投入東南亞原住民地區的海外宣教,甚至協助建立神學院的工作,實在非常令人感動。我的學生Rimuy是田埔部落的族人,她的媽媽Pagong是部落的文史工作者,也是透過教會力量組織部落合作社的重要推手。這一天,我們在享受Pagong豐盛的午餐時,談及了靈恩運動的事績,後來也到當時看到天光與聖靈感動的婦女所居住的地點拜訪。Pagong在講述故事,我一邊做英文翻譯的同時,突然有一些念頭在我腦中盤旋,是未曾與靈恩經驗一起聯結的想法。

Pagong提到靈恩經驗的背景,正是部落因為現代化所帶來負面衝擊下的年代,當時部落傳統價值面臨崩解、家庭關係變質惡化、人口開始流失、酗酒與暴力等問題充斥部落,人與人的關係,以及人與土地的關係,都同時面臨前所未有的破壞。而正是在那個時刻,聖靈醫治的力量奇妙地進入了部落。首先,是受到光照的婦女開始領悟,失聲痛哭悔改,看見自己處於黑暗的光景,轉而呼求聖靈的醫治與帶領,她們更協助帶領族人回到教會,脫離原來苦毒的生活形態,部落因此也獲得復興與轉變。此外,聖靈感動的力量更如風一樣吹拂到鄰近的部落。

我們下午去了同樣受到靈恩影響的石磊部落的禱告山,羅慶郎傳道繼續跟我們分享他的家庭如何因為聖靈的力量與帶領,逐步放棄他們對於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的慣習農法,學習栽種有機蔬菜,並發展他們現在所稱的「自然農法」。很有意思的是,有機耕作竟然也跟靈恩運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對羅傳道一家而言,順從聖靈的帶領是信仰的根基,而信仰的虔誠態度則是聯結在對土地深深的愛。放棄慣習農業是因為感受到這種連結在現代化,只為賺錢、不斷追求成長與迷信科技的狹隘經濟發展模式對於土地與人體的巨大傷害。學習自然農法,更是相當程度地無師自通,羅傳道儼然是尖石後山有機耕作的「研發中心」,但他笑稱自己的研發靈感都來自上帝在夢中的啓示。在交談過程中,同行的A Rocha夥伴很敏銳地指出,一般的靈恩經驗很容易將人的信仰追求帶離地面(transcending),強調放棄俗世單單追求屬天的榮耀,但是在尖石後山的原住民靈恩經驗卻突顯了與土地強烈的聯結。這種原住民靈性的聯結背後有更深對於上帝美好創造與人作為管家職責的生態神學意涵。

※上帝的拯救與療癒

在中午Pagong詳細的轉述現代化與殖民統治帶來部落的衝擊背景時,我似乎聽到以前有關於靈恩經驗種種我所忽略的部分。簡單來講,過去我所聽聞的靈恩經驗都似乎過度強調對於超自然經驗的嚮往與獲取,例如:說方言(或靈語)與肉體疾病的立即療癒等,或是靈恩運動影響教會合一的問題探討上。但真正被忽略的部分是,有關於全人(甚至教會)內在與外在整體關係的轉變與改善的過程。在田埔教會的靈恩經驗中凸顯了包括不單單是精神面,而同時也有物質面與社會面的整體性療癒過程。這個過程所引導的結果,應是身、心、靈的全面性復原工作。重點不在於精神,也不在於物質,而是透過靈性的運動,結合精神與物質面向的統合性與合一性的力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統和之前必須要有能力看到那個意圖分離、拆解與破壞的負面力量,這些能力真實地表現在受聖靈感動的婦女她們哭泣的聲音中。受聖靈的感動而來的哭或是笑,或許不僅是奇妙難以言喻的作為,而同時有社會的意涵。有時,這些行為亦有可能是力圖掙脫社會制約以及控制的解放行動。「山地平地化」與「山地現代化」,是當時政府企圖將原住民族涵容於主流社會的國家意識形態的政策,亦即以生產為導向、追求唯一經濟成長、以平地漢人或是歐美社會生活為想像的主流文化模式,這種割離土地與刨文化根基的涵化政策造成了長期以來原住民社會必須依賴主流社會,以及產出種種適應不良的社會病徵。巧的是,靈恩運動發生在那樣的社會年代。我想,這難道不是上帝的拯救與療癒行動嗎?

教會組織或許有時也扮演了引進上述負面機制的媒介與代言力量,但奇妙的是聖靈的力量超越了教會組織的運作,直接進入人心做工。在一天的旅行導覽中,我們看到部落族人虔誠地在上帝所創造的大地上生活,不僅看顧大地養活自己,還不斷提供啓示讓我們居住在都市的人們三思。在回程的車上,我們持續地討論這些結合信仰、人群與土地的整體療癒經驗,如何能夠滋養主流教會在精神、物質與社會都各自分離的窘境,A Rocha的夥伴也見證西方教會的困境正是如此,沒有聯結在健康的土地與社會思維的靈性追求,只能以接近飢渴的物質獲取與成功作為信仰的指標與確據。這是如此貧乏的靈性光景呢!無怪乎台灣會出現「信耶穌得鑽石」的福音宣揚者。

※整體的健康

但,聖經中創造的教理已經明明的啓示人類有責任看顧大地,這個大地是我們分享上帝創造的基地,唯有如此我們難以得到豐盛的生命,而靈性的操練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貫穿力量。A Rocha的夥伴與我都深信在此時刻,一個建基於整體健康的更深沈靈性關懷是有必要的,他們來台灣就是與校園書房洽談翻譯一本創造神學的書籍,裡面陳載著豐富的相關信息,我誠心的希望這些國際上的努力工作與台灣的諸多見證可以提供台灣社會與教會更多的啓示。

註:A Rocha是一個國際基督徒生態保育組織,因著上帝的愛所感動,展開和推廣保育科學研究、環境教育、及以社區為基礎的保育項目。 更多資訊請參考:

http://www.arocha.org/int-zh-Hant/696-DSY.html

同作者相關文章:
在想些什麼? (第 179 期)
敬邀加入復活節「愛的書信」監獄事工 (第 164 期)
找家——羅斯頓的生態哲學 (第 156 期)
籠中的鳥以為飛翔是一種病 (第 155 期)
從生態靈性觀點看食物 (第 152 期)
我有一個夢 (第 149 期)
信仰、生態與健康:與A Rocha同工的一日遊 (第 140 期)
與原住民相遇 (第 137 期)
用心寫我的FB—“Faith” Book(下) (第 133 期)
用心寫我的FB—“Faith” Book(上) (第 132 期)
遇見它者 (第 128 期)
司馬庫斯櫸木事件無罪宣判的啟示 (第 118 期)
土地與族群的再生之路 (第 115 期)
解構「減炭」的迷失 (第 106 期)
生態保育與災區原住民部落重建 (第 65 期)
教會對生態環保背後「全球化弔詭」的積極回應 (第 55 期)
世紀末的台灣環保 (第 4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40 期 健康與信仰 (15-1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40期  2014年  2月 健康與信仰 140
本期主題:健康與信仰
發行日期:2014/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健康與信仰
醫療宣教之經驗及省思
台灣社會的「健康不平等」,教會可以做什麼努力?
信仰、生態與健康:與A Rocha同工的一日遊
病人、病情、病語——如何做靈性關懷
生病是咒詛嗎?
感謝主讓我得癌
病痛與新生命
餅乾阿姨的第二個家
Blessings Bakery 蒙福的麵包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臺灣女詩人杜潘芳格其人其詩
我們如何看待巫術?
關懷病痛者與悲傷者最美的書 ──推薦古倫神父的兩本實用技巧與實務探討手冊
知道/不知道新加坡?菜鳥社工的異文化體驗
角落微聲——台南恩友中心的故事
踏進恩友中心
傳達鐵窗中的思念
從南鐵東移看SCM
弱勢家庭陪讀
讀經筆記13 Be̍k-ki-sé-tek那有啥物pan-chhù? 
無價的肯定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