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30期 食 不實在?
字級調整:

信仰.生活
一起吃飯
我覺得不管是配菜、打菜、收錢、打掃、等等這些服事的分擔都不只是一種工作,而是能夠維繫著整個信仰大家庭的關係。
關鍵字:
作者/余心玫 (台南神學院神學研究所學生)

※寫在前面

本文專訪大專工作者陳振商傳道師,談在台南神學院主辦伙食團、以及在大專中心團體煮食共享等服事經驗。振商五專時與同學一起參加大專團契進而開始接觸基督教信仰。當兵後在外面工作四年多,並於2000年進入台南大專當擔任幹事,2008決心進入神學院接受神學訓練,三年後受派,目前任職於台南大專中心。

※從小養成對「一起吃飯」這件事情的堅持

小時候家裡開小吃店讓我對於吃這件事情有很多的體會。雖然做生意很繁忙,但是媽媽還是堅持晚餐全家人要一起吃,菜雖然簡單,卻讓我深深感受到裡面有很多媽媽對家人的關心。所以,離開家之後,不管是住校時的用餐時間,或進入團契時大家一起吃飯,對我而言都不只是吃飽或是吃什麼,而是一種關係的經營、一種跟別人建立情感的時間。除此之外,從小耳濡目染也讓我對烹調有了濃厚的興趣,在中華醫專讀保健營養的時候,學的不是烹調,但是看到食品系的同學上課做的便當、點心,心裡既羨慕又覺得自己用心烹煮的食物可以換得別人臉上的笑容時,真的很開心。那時候覺得以後如果能開一間福音餐廳,除了維持平衡的營養之外,讓來的客人有回家吃飯的感覺,那就實在太棒了!

※吃飯不是填充而是必須要吃得有內涵

後來就讀嘉南藥專(現在的嘉南藥理大學),因為讀過保健營養,所以在吃飯這件看似平常的事情上多了很多思考,而不只是想吃什麼或是什麼好吃。現在的人有很多對於吃的盲點,第一個就是太注重口味。舉例來說,只吃甜的水果,而不是去感受水果本身的味道,消費者這樣的習慣讓生產者也隨之將原本酸酸甜甜的水果「改良又改良」,到最後所有的水果都只有甜,而失去了原味,當然營養上也會打折扣;另一個盲點是過度順從自己的喜好。這個部份有可能是源於對食物的不了解,之前在南神餐廳當學生伙食團委員時最常經驗到的例子就是四樣菜裡面,原本應該是一樣主菜(肉類)加另外三樣配菜(蔬菜類),但是配菜卻常常出現「麻婆豆腐」或是「螞蟻上樹」,其實這已經違反了均衡營養的比例了!因為「麻婆豆腐」算是肉類,而「螞蟻上樹」則算主食,前者重複了主菜(肉類)的營養,後者則重複了白飯的營養。這種營養的重複攝取(尤其是肉類),長期下來對身體都會造成負擔。

因為在伙食團委的工作中,我負責配菜(開每週的菜單給廚房)的工作,所以也會依照季節的變化來開菜單、選水果,夏天除了少油之外,肉類也要求廚房不要用炸的,秋天開始一直到冬天,則多開一些溫補的料理,讓大家身體可以比較暖,水果也儘量以當季為主。那個時候,甚至連顏色的搭配和菜的擺放位置都在我的要求之內,因為視覺上好看,食慾也會跟著增加。當然,隨著要求的提高,跟廚房阿姨的關係就得非常「密切」,幾乎每餐都會到廚房看她們準備的過程,提醒她們煮菜的順序、跟她們溝通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雖然許多是瑣碎又繁雜的細節,但既然擔任了這個位置,我還是希望能為同學爭取到更多的營養和更豐富的菜色。

※「一起吃飯」從來都不只是一起吃飯

在大專中心任職期間,因為跟學生一起住在宿舍裡,所以瞭解到一些學生的困難而開始了一起煮食的日子。從買菜、洗菜、下廚、吃飯到收拾善後,這個過程真的充分展現了團契的精神。因為我們是「窮窮團契」所以,大家放完假回來,都會把從家裡「搜刮」的食物拿出來,再由我們去買一點菜,會下廚的就進廚房,不會的就擺碗筷、收拾善後,一餐平分下來往往一個人只需要負擔二、三十塊。換另一個角度來想,那個時候因為經費不足所以每餐都少肉多菜,反而在營養上賺了不少健康。在大家一起吃飯的過程中,常常自然的會談到一些自己吃飯的經驗,我發現有很多人並不像我一樣,從小家裡就很注重家人一起吃飯的時間,甚至有的人沒有家人可以一起吃飯,所以當他們在大專中心的學生宿舍裡跟大伙一起吃飯的時候,心裡其實充滿溫暖也感受到被接納,我覺得這是比吃什麼、吃的好不好還重要的事情。

南神學生自辦的伙食團應該也有這種意義。雖然學校規定研究所二年級和學院部二年級的學生要負責整個團體的伙食,但我覺得不管是配菜、打菜、收錢、打掃、等等這些服事的分擔都不只是一種工作,而是能夠維繫著整個南神大家庭的關係。我常常思考,要怎麼才能讓南神餐廳的吃飯時間有家的感覺,有時候這不是環境好壞的問題,而是這整個伙食的進行與運作是不是以人為出發點。所以,在打菜的時候,我都會雞婆的多說兩句,像是:「你/妳不能偏食喔!」、「太瘦了!這個要多吃一點!」雖然是一兩句話,但是卻傳達了關心,無形中也建立了伙食團跟搭伙學生的關係,為制式的規定添加了生命。因為一直想營造家庭團契的感覺,所以擔任伙委的那個期末,我用在大專團體煮食的概念設計了「火鍋大會」,準備了很多料和菜,讓每一桌的老師同學們一起拿、一起煮、一起吃,希望讓大家覺得餐廳不是只有一成不變的用餐方式,也讓大家能經驗家庭團契一起煮食、一起分享的生活。

※求好心切給自己找麻煩

看到這裡,有的人應該會覺得我太講究、要求太多,只是吃個飯,怎麼有那麼多道理。是的,我的求好心切真的給自己找了很多麻煩,在南神餐廳擔任伙委的時候,因為對菜色的控制跟要求,常常跟廚房的阿姨僵持不下,很多的考慮跟構想對掌廚的阿姨來說好像比登天還難,在協調跟溝通的過程,阿姨會因為我討好和堅持雙管齊下而努力做好,而我也必須學著體諒炒大鍋菜的不易讓步;在大專的團體煮食生活中,也因為食物分配觀念的不同而跟同工產生了麻擦,同樣是善意的出發點,卻有著不同考量的我們都選擇了堅持自己所認為的好,而為了要「一起吃飯」這件事戰鬥著。當然,沒有誰對、誰錯、誰贏、誰輸,只是因為求好心切麻煩了自己,每次卻還是樂在其中。

※我愛當馬大

許多人常常喜歡拿聖經中耶穌跟馬大、馬利亞的故事出來提醒人,不要學馬大老是在意、忙於做事,而沒有像馬利亞一樣選擇那上好的福份。無形中馬大的地位被貶低,她所作的事情也被視為不重要。聖經當然有他的背景和想表達的寓意,只是我認為不能光因為這個故事,就否定了馬大和她所做的事情。對我來說,插花、烹調、配菜、分享食物都是一種服事,透過這些服事我能夠與人建立關係、能夠帶給人溫暖和滿足、能夠安慰空虛的心靈和肚皮,我深信我這樣一個馬大是一直不斷的分享著耶穌的愛,也在當中榮耀了上帝。 

同作者相關文章:
灣裡情,社區事 (第 180 期)
貞文的詩篇與人生 (第 167 期)
教會與2016的眾人之事 (第 153 期)
一起吃飯 (第 130 期)
他的罪、他的罰、他的痛、他的傷: 死刑制度裡的人 (第 126 期)
唱聖詩最有fu的時候 (第 123 期)
累、淚、捩——我看電影《父後七日》 (第 121 期)
不只水災需要我們 (第 115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30 期 食 不實在? (45-48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30期  2012年  6月 食 不實在? 130
本期主題:食 不實在?
發行日期:2012/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食 不實在?
上帝國的飲食
「基因改造食品」面面觀
馬鈴薯vs. 在地食物
食物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改變世界從吃開始——《美味代價》的啟示
老闆,來一顆幸福的好蛋!
回家種田
吃、工作方式與生活──三件看似不相關的事
一起吃飯
好「食」在的淡江長青學舍生活!
備餐分享
日治時期主日學和教會公報的耕耘者——潘道榮牧師
從獵人、傳道人到電影明星——林慶台的見證(上)
淺談使徒行傳中的「方言」現象
請主搶救迷失t?家己土地頂e台灣母語
原來,?一直都在
第一次參加神研班的心得
從學員到籌委——神研班「讀經運動」的迴響
我也想放一本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