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87期 原鄉的呼喚──台灣原住民的教會與社會 |
|
|
文化.藝術 |
南島美人節——Pinaski的盛會 |
|
關鍵字: |
|
作者/陳慈美
(生態關懷者協會秘書長)
|
|
抵達Pinaski 走過台東市郊卑南族Pinaski(下賓朗部落)老茄冬樹覆蔽下的綠色隧道,迎面就可以看到一棟非常別緻的建築,那是隸屬「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的「卑南遊客服務中心」。 光復台灣人的審美觀 現代社會經由選美活動以及媒體的灌輸,已經使「美白、高挑、隆胸、大眼」等歐美國家的審美觀成為主流,讓許多「蘿蔔腿、水桶腰、黑皮膚、矮個子」的女性深深感到自卑。為搶救在地價值觀念,台東「南島社區大學」於原住民社區開設「耆老生命史與價值觀」課程,並於「卑南遊客服務中心」揭幕的日子(2003年10月25日),邀請台東地區各原住民族群共同舉辦「南島美人節活動」。
南島社大總幹事劉炯錫教授指出:「台灣環境非常多樣,又有高聳的山脈將台灣區分為各自獨立的『小島』,各有獨特的氣候、地質、植物相、動物相。這些『小島』也孕育著無數的部落氏族,經過環境與文化的交互作用,台灣的人種好像有『北白南黑,山林短壯,平野高強』的原則。每個部落的祖先都有最標準的身材,而每個父母的孩子都是最美的。例如:內本鹿的長老稱青少年為binawale,意思是變漂亮了!有讚美、期許,更有祝福。」
因此,這個深具顛覆性思維的活動,便選擇在10月25日舉辦,為的就是希望能夠光復台灣人的審美價值觀,建立我們對父母所生髮膚的自信。
祖先的花環 以前看《久久酒一次》書中照片裡,穿上傳統服飾的原住民頭上配戴鮮艷亮麗的花環時,從來沒有任何感覺。然而,當我看到大會入口處以「祖先的花環」製作的大看板,並從報到處領取一個花環戴上,書中的深沉反省,鮮活地在我的胸懷間澎湃激盪……。
「文化歷史的開展,和『創造力』有關,是一種可能性……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空間,並不專屬於『多數』或『強勢』的群體,它始終為『少數』或『個體』預留餘地……猶太人是『少數』,但在人類的文化和歷史上,他們卻展現了驚人的創造力和影響力……或許政治有多數、少數的問題,但文化沒有少數,它需要一個開闊的胸襟,向一切可能的資源開放。」
孫大川的另一本書《山海世界》中這麼說:「我堅信,原住民可以是台灣歷史、文化、社會重構過程中的良知召喚,是都會扭曲生活裡的人性救贖。」這些年來,這種信念一直在我心中萌芽成長。
很巧合的是,這次活動舉辦的地點,正是孫大川的老家所在地Pinaski。更巧的是,開幕儀式進行時,我正好站在他九十二高齡的母親身邊,儀式進行當中,他大哥孫大山走過來以台語問媽媽:「會累嗎?可以先到裡面坐。」體貼的孝心自然流露,令人動容。
<未完待續.....>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聾聽共融:談如何與聾人共處及合宜的態度 (第 196 期)
|
.閱讀《當我們同在一起》 (第 182 期)
|
.從「被解聘的鄉下牧師」到「環境倫理學之父」 (第 156 期)
|
.荒野地、野生動物與基督徒 (第 156 期)
|
.看顧自然:從事實到價值,從尊敬到尊祟 (第 156 期)
|
.深耕台灣 相遇原鄉──台灣生態關懷者協會與地球憲章十周年 (第 118 期)
|
.喚醒土地的古老智慧 (第 98 期)
|
.南島美人節——Pinaski的盛會 (第 87 期)
|
.牧師、神父、花、和尚──生態與靈性的隨想 (第 67 期)
|
.生態關懷的起點──「看見」和「憐憫」 (第 40 期)
|
|
1.孫大川,《久久酒一次》,台北:張老師出版社,1991年。
2.孫大川,《山海世界》,台北:聯合文學,2000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