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72期 狗仔隊現象 |
|
|
本期主題 |
狗仔隊在台灣 |
|
關鍵字: |
作者/張立夫
(台灣教會公報社社長)
|
|
|
近兩年來,狗仔隊跟蹤挖人隱私的風氣在台灣掀起一陣風潮,引起不少社會名人的恐慌,也佔據不少媒體討論的空間。本來這種八卦風的媒體現象自古即存在,但直至去年五月港資壹週刊在台灣創刊發行,更把人們對八卦新聞好奇的心理挑旺起來。壹週刊來台灣創刊投資,未開始就以大手筆的一億兩千萬猛打廣告,造成全民的注目。在其廣告中特別強調要某些在社會黑暗處亂搞的人小心,因為在不知的時候,很可能暗中所做的事就要被攤在陽光下,事實上,這樣的宣傳策略實在深具成效,以壹週刊創刊號銷二十七萬多本的數字就可以看出來。由壹週刊的流傳,狗仔隊現象也成為台灣媒體的一部份。
※ 追蹤攝影隊 “狗仔隊”原名為義大利文“Paparazzi”,正確的翻譯應是追蹤攝影隊,“狗仔”的名字乃來自香港。50年代香港警察刑事情報科擅長追蹤案件,以跟蹤、竊聽的調查方式聞名,這些便衣偵察員外號“小狗隊”取意在於靈敏的嗅覺,善於追蹤獵物。這種追蹤能力及方式,後來被記者發揚光大,日夜追蹤名人、藝人,由於日夜跟蹤守候,非一人可以獨立完成,乃群隊合作進行,就是所謂“狗仔隊”。
“狗仔隊”的本質就是要發掘非表面的新聞事件,帶有跟進的成份,從而促使社會的良性發展,但是這些非表面的真相有多少是“賣錢”的?當這個經濟因素涉入時,狗仔隊的現象就有另一種發展,為了取得能在媒體上曝光又能賣錢的報導的內容,無所不用其極的涉獵可能的資訊,甚至死纏採訪對象,暗中獵取不雅鏡頭,在在成為許多名人的夢靨。年前英國王妃戴安娜就是在躲避狗仔隊追蹤及拍攝之時,車禍過世,震驚全世界。然而狗仔現象未因此而稍息,反而變本加厲,其主要的原因乃在於有暴利可圖,狗仔趨之若鶩。
※ 監督政治人物 其實也有不少人為狗仔拍手稱讚的。有一期「×週刊」刊登了台中市議會議長及議員赴中國考察,卻安排行程買春,該週刊以標題「名為考察實為買春」、「議長砲兵團」刊出,其內容乃為長期跟監全程拍照。雖然後來涉入的議長、議員都極力否認,而且議長、議員都還在朝,似乎我們社會的彈劾機制還無法對這些惡官、惡民意代表作任何的處置,但這些內容的刊出,似也表達出某種監督政治人物的意味。最近期的「×週刊」又刊載了類似的一篇內容,報導親民黨立委赴中國考察,被招待到情色場所享樂的情事,實在如出一徹。
狗仔隊鍥而不捨的追新聞之精神實在值得稱道,如再加上發揮第四權的監督職能,揭開政客名人的虛假面具則更能發揮媒體責任。過去有些記者非常被動,只會等待消息自動出現,往往依賴消息來源的餵養,甚至跟著消息提供者的衣袖起舞,更有甚者,有些記者懶得採訪,稍加修改國內外通訊社,電子報的新聞或其他早、晚報的內容,就交差了事。與此相較,狗仔隊的專注,是值得肯定的。
※ 以市場為取向的經營風格 然而一般來講,大家提到狗仔隊,還是負面的意義多。
狗仔隊令人詬病的,最主要乃在媒體的經營理念。港資來台的「×週刊」完全以市場為取向的經營風格,再經媒體主管強烈主導這樣的編輯風格,很自然的記者也會往這樣的方向報導。以賺錢的立場,「×週刊」實在經營得非常成功,但是除了市場取向以外,社會責任、人格培育、文化養成等媒體的責任何在則值得深思。
我們都生活在自由主義掛帥的社會中,「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在大家都可以按自己意志從事的社會中,狗仔隊現象牽涉到人們的知情權,個人的隱私權以及社會的公眾利益。這三者的互動良好,正是一個社會往良性發展的指標,事實上沒有任何單一的強調,可以成就我們所欣賞喜愛的社會,惟有在平衡這三者的發展之中,我們期待社會才能有良性的發展。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台南大專學生中心憶往 (第 154 期)
|
.基督信仰對家庭有願景 (第 96 期)
|
.PCT台不台? (第 91 期)
|
.同流合污或撥亂反正?——基督信仰的倫理省思 (第 88 期)
|
.狗仔隊在台灣 (第 72 期)
|
.邪靈 s (第 67 期)
|
.教會的年輕人到哪裡去了? (第 57 期)
|
.由拿撒勒人耶穌的平信徒運動看今日教會平信徒參與的瓶頸與困境 (第 54 期)
|
.牧師是不是一種職業? (第 52 期)
|
.先知之謎 (第 48 期)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沒有「廣電宣教」政策?之三 (第 40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