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63期 長老教會講華語嘛會通——長老教會增設華語禮拜之探析
字級調整:

編者的話
編者的話
關鍵字:
作者/張德麟 ()
  《新使者》這一期的主題是:「長老教會講華語嘛會通」,討論、分析長老教會增設華語禮拜的現象。主題文稿共有六篇,分述如下:

  首篇是徐信得牧師的「為什麼要有華語禮拜?」徐牧師此文將長老教會新設華語禮拜的背景作了一番詳盡的說明,文中也提及至少有十所華語禮拜堂是在〈國是聲明〉之後離開長老教會的。今日附帶敘述,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提醒。

  第二篇是駱維道院長的「三段式禮拜儀式之再思」。對禮拜的意義,對長老教會三段式禮拜程序:「恭候上帝的話」、「恭受上帝的話」、「回應上帝的話」有一深入淺出的介紹和深刻的反思。

  第三篇是胡忠銘牧師的「改革宗的信仰與傳統的禮拜」。本文旨在介紹長老教會禮拜的儀式及其神學背景:「改革宗教會的禮拜受到因信稱義、唯獨聖經、信徒皆祭司等信念的影響頗深,其禮拜、體制與信仰生活皆基於此。」讀者若詳讀駱院長及胡牧師的文章,必能更清楚瞭解長老教會禮拜儀式的神學意義。

  第四、五篇則介紹新增華語禮拜的現象。有些只改語言,禮拜儀式沒有大變動;有些則使用華語,禮拜儀式也作了更易。第四篇朱淑芬姐寫「新禮拜.新思維」,以和平教會為例,提及教會要新增一堂禮拜的神學思維。第五篇則是合力之作。作者共計六位(有牧師,有長執,以下敬稱省略。)提及他們教會新增華語禮拜的現況。分別是:陳宇光——「雙園教會華語禮拜」、鄭燦堂——「中崙教會華語禮拜」、戴約信——「雙連教會華語禮拜」、黃力書——「公館教會華語禮拜」、朱淑芬——「和平教會華語禮拜」、王武聰——「忠孝路教會華語禮拜」。

  第六篇是盧俊義牧師的「在上帝的話語中敬拜」。這是一篇以上帝的話為崇拜的中心的神學告白,認識盧牧師的人都知道他對此一信念相當堅持。讀者由此文可更清楚知道他的心靈世界。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本期由盧俊義牧師寫溫吉安長老。寫溫長老對傳道人的熱忱接待及照顧,令人對盧牧師能遇到一位這樣敬虔、愛人的同工頗生羨慕。尤其在七○年代後長老教會被修理的氛圍,溫長老對傳道人的關心顯得特別不凡。文中也特別提到溫長老用心於教會的事工:「對於爭執總中會負擔金,他總是寧願自己教會多付一些……他的看法是:既然別的教會有困難,我們的能力又可以,就多擔當些。」簡短的兩句話,就勾勒一個願幫別人多挑重擔的心靈。

  「潮流.脈動」由尋道者寫「台灣的盜烤文化」。作者以希伯來書三章3、4節為中心,反省在我們中間的盜烤文化。「漫畫」由張純菁兄執筆,他的漫畫筆風一致,生動有趣。「文化.藝術」本期由孫樹文教授介紹音樂家布魯克納的一生。

  「厝邊頭尾」收有兩文。一是黃德清牧師的「美濃教會與社區活動」,寫教會如何成為美濃人的鄰舍的故事。另一文是黃肇新兄的「社區/聚落重建的人道思考」。文中以日本阪神大地震後的重建的人道思考為例,對我們921地震的重建是很重要的參考。

  「神學淺說」本期由林瑞隆院長寫「信徒皆祭司」。論及神職人員和一般信徒「職分」功能有不同,但沒有「職位的高低」。「感情.婚姻」由林雅麗姐寫「愛情路上」,林繼偉老師寫「分手情懷」。前文是「合」,後文是「分」。不管是合是分,願上主看顧所有心中有愛的人。

  「解惑之窗」本期由台灣神學院廖上信老師寫「耶穌基督——人類唯一的救主?」廖老師在他的大作中詳細說明「唯一論」和「多元論」的不同看法,以及他對這個問題的神學立場。「信仰.生活」本期刊出林清泉兄的「吾弟賢俊」及林秀貞姐的「伴我成長」。前文寫兄弟之情,令人為之動容,筆者看完之後就拿給兒子看。後文則寫她和《新使者》共同成長的歷史。

  「特稿」本期刊出六文,皆寫第三十八屆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首篇是石佳儀姐的「寧願相信」,寫她的掙扎與信仰,極為真切。第二篇開始,由高啟韶、洪維欣、盧怡靜、蔡品曦、陳冠儒五位同學寫參加神研班的「感想」。「交流站」本期由吳淑惠同學論「『四合一』神學院」,蘇國欽同學論「學院合一與進入教育體制」。此兩文是對61期《新使者》主題的迴響,由青年學子作出回應,特別可貴。

  「老師開講」本期由林立民教授執筆,「回首來時路」,是信仰見證。「把握青春珍惜生命」是對青年人的建言。「大專世界」本期由潘雅音老師寫「恩典滿滿」。黃勝頂兄寫「我的Kibbutz生活」,陳素琳姐寫「後山終於有長青團契了」。篇篇精采,有大學團契生活的追憶,有國外的志工體驗,有台東成立長青團契的報導,請勿錯過。

  本刊以「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三個面向自期。編者態度之嚴謹,讀者讀畢應可領會。但我們深知我們的缺失一定還很多。若發現我們有可改進之處,請告訴我們。也深願,上主的豐富、慈悲藉著本刊,讓每位讀者親切地體會。
同作者相關文章:
王孟冬長老kap「消氣散」 (第 163 期)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4】228消失的執事:李瑞漢律師 (第 161 期)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3】不時刊做伙ê廣告(下) (第 159 期)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3】不時刊做伙ê廣告(上) (第 158 期)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3 】莊松榮ê「全鹿丸」kap蘇振輝ê「人生醫院」 (第 157 期)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 2 ─ 南中東門教會、潘道榮、淡水教會 (第 156 期)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1 得恩堂與補腎丸 (第 155 期)
《鄭兒玉牧師ê文化思想Kap推動:1961-2002母語寫作所顯出- -ê》序 (第 139 期)
《新使者》二十年雜感 (第 121 期)
編者的話 (第 76 期)
編者的話 (第 75 期)
編者的話 (第 74 期)
編者的話 (第 71 期)
編者的話 (第 67 期)
編輯者的話 (第 66 期)
編者的話 (第 63 期)
編者的話 (第 54 期)
編者的話 (第 53 期)
編者的話 (第 52 期)
編者的話 (第 51 期)
編者的話 (第 50 期)
編者的話 (第 49 期)
編者的話 (第 47 期)
編者的話 (第 46 期)
編者的話 (第 43 期)
編者的話 (第 42 期)
編者的話 (第 41 期)
編者的話 (第 40 期)
編者的話 (第 39 期)
編者的話 (第 38 期)
編者的話 (第 37 期)
「現代中文譯本」與「和合本」之比較:以撒母耳記為例 (第 37 期)
編者的話 (第 36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63 期 長老教會講華語嘛會通——長老教會增設華語禮拜之探析 (3-4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63期  2001年  4月 長老教會講華語嘛會通——長老教會增設華語禮拜之探析 63
本期主題:長老教會講華語嘛會通——長老教會增設華語禮拜之探析
發行日期:2001/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相信」是信仰的根基
編者的話
為什麼要有華語禮拜?
三段式禮拜儀式之再思
改革宗的信仰與傳統的禮拜
新敬拜‧新思維
中崙教會華語禮拜
雙連教會華語禮拜
公館教會華語禮拜
和平教會華語禮拜
忠孝路教會華語禮拜
在上帝的話語中敬拜
我甚為懷念的長老——溫吉安
台灣的盜拷文化——都是燒錄機惹的禍?
一切為彰顯神的榮耀——布魯克納的音樂人生
美濃教會社區活動
社區/聚落重建的人道思考
淺論「信徒皆祭司」
愛情路上
分手情懷
耶穌基督——人類唯一的救主?
吾弟賢俊
伴我成長
「四合一」神學院
學院合一與進入教育體制
寧願相信
心情寫真
火熱的心
甦醒s/
參與神人羅曼史
下次再見!
回首來時路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