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57期 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
|
|
文化.藝術 |
被弄瞎眼的參孫 |
|
關鍵字: |
作者/呂秉衡
(現為台南東寧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
|
|
士師記描寫以色列人在建立王國之前的時期,受士師統治帶領而對抗異族的故事。以士師記作者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段在異族的環恃下求生存的歷史,他們歌頌上主的祝福,通過士師證明上帝與他們同在。因此當時的觀念大致認為,上帝拯救的具體實現,就是這些具有超人特質的英雄。 參孫是士師當中最為人熟悉的一位,因為參孫的故事佔有最大的篇幅,而且頗富傳奇性,尤其是參孫與黛利拉那種英雄美人的情慾關係,更是永不退時的話題。其中最常受到畫家採用成為繪畫題材的,就是參孫洩露他擁有神力的原因,終於被非力士人所俘的這一段記載。林布蘭特以此作為題材,藉高超而精確的寫實技巧重現參孫正被逮補剜眼的情景。 林布蘭特(Rembrandt Van Rijn,1606-1669)是荷蘭引以為傲的畫家,他的作品以聖經題材見長,且充滿神學意味。他以光影的運用來表現這種神學內涵。通常他以金黃色的光集中在主要人物身上,與四周的暗調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而這光似乎發自人物身上,或者來自一個神祕的光源。因此在林布蘭特的畫中,常出現一種明暗對抗的態勢,在光的帶領下,使人有崇仰神聖且恬靜虔誠的禮拜氣氛。 這幅「被弄眼睛的參孫」也呈現這種光影的效果,光線集中在參孫和黛利拉身上。然而這幅畫卻佈滿殺戾之氣,給人的感覺是血腥而殘暴,與林布蘭特的其他作品大異其趣。這和士師記所引起的感覺是一樣的,因為在當時弱肉強食的處境中,受人讚賞的是武功與神力。畫面出現的情景,正可說明畫家想像這位曾經徒手撕裂獅子如羔羊(士十四:5-9)、以驢腮骨擊殺一千個非利士人(士十五:14-17)的勇士,雖然已經失去原有的力氣,但是想要制服他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非力士人身穿盔甲,手持利刃,戒慎恐懼的模樣,顯出他們體認這件逮補行動非同小可;參孫雖然已經不支倒地,右眼也被一把蛇形的匕首刺瞎,但是左邊的士兵依然緊張的握戟戒備,右邊背景的士兵則高舉大刀,深恐參孫脫困而起。黛利拉是促成這件陰謀的主角,在達成任務之後,她急欲脫身,甚至手上的剪刀與參孫的頭髮都來不及放下。這些表現方式使人暫停呼吸,也像電影的停格,留給觀眾想像與思考的時間——英雄何來如此唱輓歌? 是否因為如此,使這幅畫雖然承襲文藝復興以來的寫實技術,所表現的盔甲、衣物、毛髮等質感都非常精確,但是事件的情景與聖經的記載卻有所出入?畫中顯然描述黛利拉以一把大剪刀剪掉參孫的頭髮,同時非力士人立刻進行逮捕;然而根據士師記十六章19-21節的記載,剃除參孫頭髮的另有其人,所用的工具應該是剃刀,而且參孫的眼睛被剜瞎,是被逮捕之後的事。這樣的修改是畫家精簡情節的結果,使這幅畫更有力。另一方面,也表示畫家重視的不是故事的轉述,而是其中所傳達的信息。 在林布蘭特筆下,參孫終究是硬漢,儘管「黛利拉折磨參孫,因為他真的失去了力氣。」(士十六:19)使他感到軟弱無力,卻仍然不肯輕易向敵人屈服。但是看他雙拳緊握,全身用力的姿態,尤其是右腳趾像痙攣一般的緊緊扭曲,究竟是奮力抵抗或是因眼睛被刺而痛不欲生?無論如何,參孫神話般的包裝已經瓦解,林布蘭特似乎有意藉此傳達人類最真的一面,當人失去上帝的同在,也就失去了活的尊嚴,英雄也只能無奈的掙扎。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藝術與信仰:從美感認識信仰、從信仰中體會美 (第 136 期)
|
.藝術、文化、信仰──從「龍」的象徵意義談起 (第 73 期)
|
.從基督到十字架 (第 66 期)
|
.梵蒂岡聖保羅教堂的耶穌像 (第 61 期)
|
.被弄瞎眼的參孫 (第 57 期)
|
.洛林總理的童貞女像 (第 56 期)
|
.馬太的靈感 (第 51 期)
|
.布勒哲爾的「巴別塔」 (第 49 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