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57期 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原住民大專青年的教會參與
關鍵字:
作者/那莫赫.逸幸 (現為台北原住民大專學生中心工作者)
  在五○年代,原住民族部落性的歸主運動,曾造成台灣教會二十世紀大神蹟,讓上帝的教會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漁村或山地都有上帝的真理與福音的存在,讓這群在五○年代在物資極為缺乏的年代,在精神上不致於匱乏,得到相當大的幫助與生命方面的鼓勵。

  台灣社會自六○年代從農業社會進入到出口工業為導向之經濟發展,農村所受到的衝擊不可謂不小。尤其原住民族的部落,在以「農業輔助工業發展」之政策,改變了農村的生活,改變了原住民族的經濟生態,年輕人紛紛離開故鄉到衛星都市求發展;因此,自六○年代,原住民的青壯年被迫離開鄉土、離開親人、離開母會到各大都會區求職。而相對的原住民的學生族群,也為了能夠取得更好的競爭能力,及取得更有力的競爭位置,亦不得不離開父母、親人、故鄉到外地求學,在離開父母與在外地求學生活不易之情況下,教會自然而然的成為其「蔽護城」,這也是遠在故鄉之父母親最大的期望,第一不致於因為離開了故鄉也導致離開了教會「上帝」,第二因參與教會聚會或過著正常的教會生活,生活上不致於有失序的情況發生。

  然而,值得注意與玩味的是,這群學生族群在故鄉原是屬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青年,在離開了父母、親人、教會之後,到都會區雖然也熱心參與教會的聚會與服侍工作,只不過所參與的教會已不再是原來的「母會」,幾乎被「他教派」所吸納。

  最早期,學生族群是被「新約教會」所吸收,有許多的學生加入此教會,還好,後來此教派離開都會區到某個山區自立更生,才讓原住民的學生族群回籠到長老教會。

  第二波是所謂的山地教會的興起,此座落於台北市民權西路的教會,曾造成都市原住民教會青年團契消條的現象,因其「傳福音」的對象是社會青年與學生,此一「山地教會」也曾造成原住民教會極大的困擾。

  第三波亦是目前最令長老教會憂心的,他教派之學生福音事工中所欲爭取的對象就是原住民的大專生。這些專門從事學生福音工作之團體,如校園團契、學園傳道會、聚會所及靈糧堂等,這些系統在他們完備的攻勢下,原住民學生很容易的就被吸收,更甚者「委身」在他們的教會名下。

  有人說,加入哪一個教會或哪一個教派還不都是一樣是敬拜上帝,服侍上帝,我們就以平常心來看待就好了嗎?筆者認為,此等論調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因為,加入哪一個教會或哪一個教派,不僅關乎教會能否「永續經營」的問題,亦是關乎一個族群之命脈可否繼續存在之重要課題。

  首先,我們來探討為何這些離開故鄉之學生到了都市不再參加長老教會,而情願參加他教派之聚會。這等現象並不代表我教會沒有積極關心他們,最大的因素在於以下三點;
 
  第一、禮拜中的使用語。長老教會一向最重視的就是本土文化與母族語言之推廣與提倡,此一精神不僅在聖經翻譯上可以看到,在禮拜儀式當中也特別強調使用該族群之語言。近二、三十年來,政府大力推行「國語」運動之政策下,原住民族已大量流失了母語,家庭之溝通用語是「國語」,朋友之間之對話是「國語」,學校生活更不用說了。因為,它已經在年輕人的生活方面形成無法抗拒之陰影,因此,對於禮拜中所使用的語言如果是母語,對他們來說是一大挑戰。

  第二、對長老教會之刻板印象。長老教會一向對社會公義、政治關懷、環境保護、人權狀況付上許多時間與精力,認為關懷此社會每一個層面之問題是教會責無旁貸之責任。然而,在外界刻意渲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之偏頗的解釋下,認為長老教會所做的已不再是宣教的工作,而是一種「世俗性」的活動。故參加此一教會之聚會無疑是參與了「政治性」團體的活動。

  第三、教育體制下的意識型態。綜觀原住民族史,不是被打壓如霧社事件,就是被利誘如加入政黨。在日據五十年之殖民統治與國民政府五十年之教代統治,已經讓原住民族在「國家」認同方面產生偏差。當長老教會提倡「建立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時,他們認為是數典忘袓的行為,所以無法取得他們的認同。

  由以上三點之分析,不難看出原住民學生族群不參加長老教會之聚會或教會活動之理由了。但是,為了讓學生族群能夠回歸到長老教會的懷抱而草率行事的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因為那樣做無法達到教育與宣教的果效。唯有我教會對青年與學生宣教工作做一番痛定思痛的改革,才有可能吸引年輕族群到教會中來,而且是很真誠與認同的態度到教會中服事。

  俗語說:「時代需要青年,青年創造時代」,也是一句萬古猶新的至理名言。為何它會是永世不改的名言,乃基於此話有其實用性與時代性,亦就是今日青年,是明日之社會所佐證的一樣。而原住民教會是否可永續發展的問題在於教會是否可以容納青年,抑或是青年在教會中是否有「活動」的空間。

  在都市的原住民大專生對於族群教會的參與力極度銳減之情勢下,教會除了加強對他們的關心之外,母語、文化、原住民歷史之再教育亦是刻不容緩的行動,唯有如此才能拯救原住民族的族群命脈,亦可讓原住民族之教會無「斷炊」之慮。
同作者相關文章:
原住民大專青年的教會參與 (第 5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57 期 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15-16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57期  2000年  4月 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57
本期主題:長老教會青年的出走問題探索
發行日期:2000/4/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目錄s/
留還是不留?
編者的話
為尋找真理
出走記事
為何出走?
雅各的夢,不是我的夢!
只是習慣不去而已
尋找——看不見的信仰
原住民大專青年的教會參與
愛與執著
大專基督徒聖經神學研究班
基督精兵營
原住民青年全人發展生活營
TCMA台中學生部
教育營事工
服事這一條路
教會的「品牌形象」
「教會青年出走篇」探討
教會的年輕人到哪裡去了?
我的姑婆──李幫助牧師
論網路之流行語言
被弄瞎眼的參孫
作伙來辦桌——半客庄教會的福音工程
為什麼要「按手」﹖
感謝---一路上有你
圖像!偶像!
「鐵安妮」的省思——祈求智慧,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再次啟航
近事分享
復興鄉課輔有感
紐西蘭學習之旅
原鄉素描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